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的意义(公文写作重点要培养)

公文写作是个技术活儿,跟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往往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大笔杆”接到一篇文章,一下就能找到感觉,落笔有如神助,洋洋洒洒万言,大笔一挥而就。而初学者拿到一篇稿子,则脑袋空空如也,茫然不知所措,即便咬破笔头、揪断青丝也一筹莫展。“笔杆子”们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手感”呢?主要在于他们通过长期的学与练,熬过无数个日夜,经历无数次打磨,熟悉了各种公文体裁的写作套路,培养了公文写作的特殊敏感和良好习惯,达到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通神的地步。归结起来,“笔杆子”对公文写作大多有“六感”,这也是初学者需要重点训练培养的。

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的意义(公文写作重点要培养)(1)

一是目的感。公文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每篇公文都有它的目的性。写作公文首先要牢牢把握它的目的和用途,比如:发一个文件要知道文件的作用,没什么价值、可发可不发的文件最好不发;写一篇讲话稿要清楚为什么讲话,讲话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才能避免说空话,等等。写材料始终要有清晰的目的意识,才能有的放矢,主题分明,重点突出,收到应有的效果,才算一篇好文章。有的初学者经常没搞明白写材料的目的,或者上级的要求、领导的意图,凭着感觉提笔就写,往往不是写偏了,文不对题,就是主题不明、思路不清、糊成一片,让人看了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二是体裁感。公文有很多文种,不同文种在写作思路、标题、结构、套路、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比如:讲话稿的语言要求口语化,下发文件要用书面语言,就不能用讲话稿的语言来写工作文件;又如:发通知要求简洁明快、条理清晰、操作性强,就不能像写工作意见、调研报告那样作过多的分析阐述。因此,公文写作要有准确的体裁感,写讲话稿就要像讲话稿的样子,写经验材料就要像篇经验材料,里面包含了不同文种之间的方方面面的差别。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多读、多看、多练,细细体会公文不同文种各个方面的区别,也可多学习研究一些公文模板、套路和范文,才能熟练掌握各种公文的写作技法。

三是逻辑感。公文写作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写的文章才主题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写手们都要学习一点逻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总分、并列、递进、因果等逻辑结构,这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功。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的敏感性,读到一篇文章就知道它的逻辑顺不顺,写一篇文章就自觉运用逻辑结构谋篇布局,这样写作思路才清、文章才顺。

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的意义(公文写作重点要培养)(2)

四是角色感。公文都有行文单位、制发主体,起草公文要体现发文主体的角色效应。比如:下发文件是上级对下级部署工作,就要体现上级机关对工作的强调和要求;上行文件是向上级请示汇报,行文中就要体现出对上级的尊重和请求。又如:讲话稿是给领导起草的,就要体现出领导的身份、角度、思维和语气等,通常“一把手”与分管领导的讲话都有所不同,“一把手”要讲得宏观一些、原则一些、大气一些,站得要高一些;分管领导则讲得系统一些、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操作性要强一些。写作公文只有把握好角色定位,才能对行文有个准确的定调。

五是对象感。公文都是制发给特定对象阅读的,起草公文就像面对特定对象讲话,只有写出这种对象感,材料才会有真切感。比如:下发工作意见或通知,只有了解要布置什么、受文对象需要什么,才知道怎么写更直白、更清楚、更有效;起草领导讲话稿,只有知道听众的范围、层级、行业等,才知道怎么写能让人听得懂、喜欢听。写作如果缺乏对象感,文章就会缺少针对性,就像面对空无一人的会场讲话一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六是现场感。对于讲话稿、演讲稿、欢迎辞、贺词等讲话类文稿,需要到一定的场合演说,把握好现场感就非常重要。比如:综合性会议与专题类会议,大型会议与小型座谈会,正式场合与临时场合,严肃氛围与喜庆氛围等,领导讲话的内容、形式、长短、文风、语气等都有很大不同。把握好现场感,才能让领导讲话恰如其分;相反,把握不好现场感,就可能让讲话与现场格格不入。起草讲话类文稿时,可以设身处地把握,想像身临现场,有利于准确预测现场氛围,提高讲话稿的质量和水平。

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的意义(公文写作重点要培养)(3)

七是语言感。语感是一种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语言修养。人的语感有天赋成分,但更多要靠后天培养训练。培养良好的书面语感,有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比如:语感较强的“笔杆子”,能够熟练运用长短句、并列句、排比句、对仗句等不同的句式,以及句式的排列、变化、递进、交替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文采和表现力。又如:许多“笔杆子”对写过的语句读上两遍,就能读出语句是不是通顺、有没有病句、表达是不是贴切到位等。培养良好的语感,除了多读多练以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多下笨功夫才行。

八是劲道感。公文作为一种公务文书,经常承载着传达命令、指示、要求等方面的功能,在行文的内容、气势、语句等方面就要有力有劲。如果一篇公文无力没劲,气势上软哒哒的,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比如:领导讲话通常最后都要说几句激励、号召或者展望未来的话,这几句话必须要有鼓动性和感召力,才能把领导讲话的格调提升上去。又如:贺词、欢迎辞等开头起势要足,给人一种满怀激情、满腔热情之感,通常用上一两句古诗词、对仗句,不仅会增加材料文采,也有利于营造氛围。但是,材料的劲道也要把握好度,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就可能华而不实。有的同志为了增加文章的力度,用了许多的新词、生僻词,甚至生编硬造一些词,结果表达有失准确,造成以文害意,反倒成了败笔。

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的意义(公文写作重点要培养)(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