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板桥王氏和黄骅沙窝家谱,牟平埠西头有位矫姓人

在烟台市牟平区辖下,有个叫做“埠西头”的村庄。

按照现在的区划,这里属于观水镇的地界。不过,更早之前,这里曾经设立过一个埠西头乡。而它在当时也算是牟平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离城区大约百里)。

在原埠西头乡的范围内,“矫”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族谱记载从即墨迁来),前后垂柳、矫家等村都是代表村落,而乡镇驻地所在的埠西头村,这个姓氏也有很多。

海兴县板桥王氏和黄骅沙窝家谱,牟平埠西头有位矫姓人(1)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来自埠西头村的矫姓人。他的名字叫做矫指南,生活在清末民初。

在众多的矫姓人当中,笔者之所以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的事迹被收录在《牟平县志》当中。而在众多的牟平人当中,他之所以能在县志中留名,则与之在分家时的举动有关。

矫指南有一个同胞兄长,两人关系甚笃,可谓兄友弟恭。在其父亲去世之后,两人亦未分家,虽然各自娶妻生子(兄长生了三个儿子,矫指南生了一个儿子),但仍合伙过着日子。

海兴县板桥王氏和黄骅沙窝家谱,牟平埠西头有位矫姓人(2)

就这样,一直到了几十年后,由于他们皆已年迈,或许是为了避免双方子孙以后为继承家产而争执,兄弟两人这才决定要分家。

在过去,“兄弟均分”是家产继承的一个基本原则。《大清律例》中就记载道:“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堩分。”也就是说,世袭头衔为嫡长子孙的特权,而财产则需按照人头平分。

当然,这个平分的范围指的是亲兄弟之间。在埠西头的案例当中,假如矫指南的父亲遗留下三十亩地的话,那么,这三十亩地首先要分为两等份,矫指南和兄长一人十五亩。然后,他们的儿子再各自平分。

按此逻辑,矫指南的儿子可以分到十五亩,而兄长的三个儿子每人就只能分到五亩。虽然看着相差很大,却是完全合法合规。要是矫指南坚持如此,旁人也说不出什么。

但矫指南并没有这么做,他决定将“亲兄弟均分”改作“堂兄弟均分”。也就是说,这三十亩地要平均分为四份,自己的儿子和三个侄子每人都是七亩半。

海兴县板桥王氏和黄骅沙窝家谱,牟平埠西头有位矫姓人(3)

这种分法,很显然会让自己的儿子吃亏,可矫指南不为所动,最终就以此执行。而如此无私的举动,也迅速在乡间传开,成为一则美谈。上世纪三十年代牟平县修撰县志时,就将矫指南作为“孝义”的典型而收录在内,称他“孝行无亏,友于尤笃。”

矫指南能有这般品行,与其接受过传统儒家教育不无关系。根据县志的记载,他是清代太学生出身,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对自己要求颇高,常在屋内悬挂堂箴以自勉。而与之往来者,也多是当地名士。比如,凤凰崖村(现属乳山市崖子镇,在埠西头以南不远)的进士杨玉相,就曾对矫指南大为赞赏。当然,他自己的儿子能否理解这一举动,又是另一回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