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

唐河县牛氏文化联谊会暨历史文化研究会

牛双才 牛德林 牛新民 牛双成 牛进德 牛合力

根据有关资料及回忆整理

2022年12月

牛氏起源暨十八打锅牛

一、关于中华民族的祖先

悉国史,能知盛衰之因,方知兴国之策,知宗史,可明本姓之源。爱国爱家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确凿史书记载,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中华文明初期的时代,向有“三皇五帝”之说。炎、黄部落经过战争之后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

二、关于牛氏起源

牛氏源于周朝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微子是商朝亡国之君殷纣王庶兄,商灭后被周武王封在宋地为王,宋武公的兄弟司徒皇父率两子(公子谷甥和司寇牛父)抵御长狄入侵时英勇杀敌,父子三人不幸阵亡。其中牛父即是我们牛姓的得姓祖先,距今已有2700多年。牛父的“牛”本是字,“父”则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牛父的子孙此后就以此字作为姓氏,于是便产生了第牛氏的姓。当时宋国都城在商丘,此地之后成为牛姓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目前有“十八打锅牛”“天官牛”之说,“天官牛”是隋朝牛弘后裔,发源居住在甘肃陇西一带,朝代更替记载失传。三千年牛姓无法接续。

三、关于牛氏人口分布情况

当今全国牛姓人口达200多万,排列在百家姓百名之后,分布在全国各地,散居于世界多国。国内多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五省居住,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77%,其中又以河南省为最多,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41%。

四、明始祖牛川及洪、裨、超简介

川......字圣临,原居仪封县(现兰考县仪封镇),七岁随父迁居尉氏县 攻读,元泰定甲子科(1324年)举人,乙丑年(1325年)会进士,任山西平阳洪洞县知县,寄居洪洞县南二里刘家集椿树胡同,娶妻马氏,仪封人,牛川墓地在尉氏县东门外。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1)

长子:

洪......字碧波,元至正顺帝十一年辛卯科(1352年)举人,妻李氏,平阳县李翰林之女,墓在武陟县汝汾桥西八里协庄。

次子:

裨......字宗唐,又程波。元至正顺帝14年,(1355年)甲午科举人,已未会进士钦点翰林院检讨,升陕、甘、安宁三边总督。妻郭氏,吏部左侍郎之女,墓在山西省壶关县城南大牛庄。

三子:

超......字卓越,又振波。元至正顺帝17年,(1358)年丁酉科举人,戊戌进士。征南有功,封征南大将军。妻陈氏,阳城县武英殿大学士之女,墓在尉氏县五十里锦被岗。

牛洪六子:牛楷、牛炳、牛来、牛杭、牛捷、牛铨;

牛裨六子:牛青、牛健、牛郁、牛秦、牛颖、牛堡

牛超六子:牛鹏、牛子、牛园、牛翼、牛栾、牛迁。

五、十八打锅牛的来历

元朝末年、山西洪洞动乱,十八牛氏祖先在那里难以生存,决定离开是非之地,回老家河南。途经荥阳汜水十里亭时,感到此地很好,决定在此定居,经过数年奋斗,发展顺利,人多地多财广,成为该地大户人家,日子过的很幸福,但好景不长,红巾军残余势力作乱,十八牛氏祖先奋勇抵抗,激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抵众,难以取胜,于1358年决定把锅打成十八片,各执一片作凭证,便于日后相认,后洒泪相别,去往五省十八县。五省是: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十八县:河南十四个县,其它四省各一个县。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2)

1368年明朝建立后,局势稳定,天下太平,十八兄弟中的老大牛楷由济源回汜水县,兄弟难忘,互通音信,择期会于城西十里亭,于农历十月十九日在十里亭山寨门前筑一高台,举行了隆重的对锅认亲会,十八兄弟通过对锅认亲会,乃知当年离散后,去往黄河南岸,北岸的都有,居中州者十四人,居外省者四人,到外省的有:牛颖到河北完县(现更名为顺平县);牛堡到江苏盱眙县;牛迁到山东冠县;牛翼到山西洪洞。

六、十八祖迁居歌

楷济汜,炳洛阳,来在固始杭鹿邑,捷居郑洲地,铨在西华乡,六祖洪爷后,子孙莫忘记。

青祥符(祥符即现在开封),健林县,郁居密县,颖居皖,秦居夏邑地,堡在乾洲安。六祖裨爷后,子孙记心间。

鹏温邑,子鄢陵,园居上蔡,翼居洪洞,孪居太康南,迁在冠县东。六祖超爷后,子孙记心中。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3)

唐河牛氏的由来暨现状

十八牛氏祖先打锅后,牛捷去往郑州東北三十里牛家岗(现在的后牛岗),娶妻两房,巢氏、張氏,生六子,巢氏生成三子;明、盱、亮;张氏生三子:得朴、得学、得志(孪生兄弟)。

捷祖三子,牛亮明朝从郑州游学到唐河桐寨铺曲岗之阳牛庄定居。此地民风淳朴,土质肥沃,亮祖由此置产业兴唐河牛氏,后裔尊为始祖。二世德协助父亲创业,守礼秉法,此唐河牛氏创业兴族之所起。亮、德二祖殁后葬于此,墓冢巍巍,柏林森森,当地有“柏树林,牛家坟”之说,有专人守护莹地。

三世祖从道,携家迁居唐河西岸牛埠口,娶万氏为妻,生四世祖三子:顺、显、贞(少亡),顺娶王氏、候氏二妻,生五世祖七子一女:晟、昇、昶、春、昱、旻、景。后迁唐河西南四十五里处张店以南境内,各居宅第,以门定村,则称牛大门、牛二门、牛三门,牛四门、牛五门、牛六门。牛七门村,七门村原址在牛大门村西北三里,鲁庄西南一里半,二马张西北一里半处。 后七子景跟随母亲移居湖北光华县陈堰落户。一女嫁于曲姓,现附近曲八门,周围村庄群众,人人皆知。

之后,六门村十五世元景迁至曲八门村定居。

唐河牛氏兴族已六百余年,后裔近三十世,已达六万余人,涉及本县百余村庄,迁周边县市及省外。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4)

牛氏文化

一、唐河牛氏祠堂概况暨祭祖习俗传统

四门堂祠堂始建于明朝中期,系顺祖后裔所修建。民国年间四门堂祠堂开办牛氏小学、直到1972年学校搬迁时扒掉,后于1993多又在旧址重建祠堂;唐河县城东门内祠堂建于清朝初期,系显祖后裔和城东居住的“三门、五门顺祖后裔共建,其旧址在城关三小;唐河北牛氏祠堂由子京后裔22世孙牛英爽投资70万元,将其宅基地的住房扒掉所建造,第一期工程于2019年4月落成。

四门堂祠堂祭祖活动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进行。四世祖顺葬于红花店涧河岸葫芦套,原有葬田二顷,墓苑有墓碑、石碣、石雕,有人、狮马、羊等,内有翠松古柏,一派肃穆威严气势。每年农历十月一日,由六村(大、二、三、四、五、六门)轮流值祭,行祭仪式是先祭祖庙,然后列队出发:两个红灯笼,两个铜锣(七响)、金瓜2个、月斧2 个,朝天橙2个、伸手2个、拳手2个、军棍4个、状元及第4块匾、红旗2面、黑旗2面、绿旗2面、黄旗2面、 黄落伞、日、月各1个,全猪、全羊及各种祭品,两班唢呐一前一后吹奏,再随后是七村子孙及外地代表浩浩荡荡行十余里,至葫芦套,在墓前由六村代表宣读祭文,献祭品,行大礼,仪式结束返回值日村,招待族人和外地代表。餐后走时把祭祀用的猪、羊肉各给一块,回家后让子孙共享。

城关祠堂祭祖活动也定于每年农历十月一月,当日早晨到一世祖亮,二世祖德墓莹,又到三世祖从道、四世祖显墓前献祭品,行大礼。前晌祭祖庙,二盏状元灯挂门,状元鼓连击七响,声振全城,院内复制半副銮驾,龙凤幡旗,然后献祭品,由主祭人(辈高者担住)宣读仪式大礼,祭后吃罢餐,共商祠堂后事,确定下次主祭人。

以上两种祭犯仪式一直延续到1947年。

二、关于从道祖及顺、显二祖明朝受封的事实经过

1437年西方动乱,瘟疫蔓延,在事关国家危难之关头,四世租顺、显二祖为解边陲之危,于1440年,顷资助国,捐小麦,绿豆干余石,朝廷敕封官职,二祖坚辞不就,1441年(明朝正统6年)敕封从道“义民父”,顺、显“义民”,赐锦帛,免差粮,钦赐半副銮驾,立御碑,以表忠义。

以上事实,认定依据如下:

1、1947年唐河牛氏家谱记载:

38页顺、显封义民

42页从道封义民父

55页顺、显封义民

82页顺显封义民

2、1995年唐河牛氏家谱记载.

7页从道封义民父,顺,显封义民

19页从道封义民父,顺封义民兄,显封义民弟。

3、牛氏祠堂祖碑(1935年)记载:

从道封义民父,顺封义民兄,显封义民。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5)

三,关于寻找一世祖亮二世祖德坟茔的具体经过

由于历史的原因,唐河牛氏后裔多年来未对亮德二祖进行祭典,不知墓茔是否存在,所以,在牛双才倡导下,于2007年11月17日(农历10月初8)在牛双才带领下,牛德林积报参加,还有牛保军、牛广正、牛义栓、牛进生、牛付清共7人乘车到桐寨铺曲岗附近寻找唐河牛氏捷祖之后亮、德一、二世祖坟茔。在桐寨铺巧迁赶集的曲岗青年曲霞,曲永兴二人,攀谈中牛双才说明来意,两位曲姓青年热情带路到曲岗,见到84岁的曲付林老人和87岁的曲令和老人。牛双才宗亲恳切的向二位老人打听一、二世祖坟茔的具体位置,曲付林长叹一声说:“这里都知道你们牛家坟,柏树林,你们有127棵柏树,4棵楸树,这4棵楸树在坟的四角,还有大牛坑小牛坑,大牛坑是灌溉土地使用,小牛坑是吃水用的,你们祖先住的村庄叫牛庄,就在现在两个坟东北100来米”。又说:“解放后你们没人来祭祖”。说罢不让牛双才挽扶,二位老人带领牛双才一行7人来到庄西南亮、德二祖坟莹。虽然几十年没人维护,两座坟莹依然高高隆起,随即牛双才、牛广正众人对二祖进行了祭典。

唐河牛氏顺祖后 裔捐资10000元,于2009年农历10月10日给一世相亮.二世祖德敬立墓碑。

四、十八打锅牛楷祖后裔武状元牛凤山来唐河联谊经过

道光十三年四门牛宗建赴京应试,途遇楷祖后裔牛凤山,二人 途中互传武功技艺,不料宗建突然生病,不能应试,并嘱凤山力争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凤山夺取武状元后即赴唐邑看望牛宗建。唐邑城关族人闻知后,复制半副銮驾,相迎凤山后祭祖庙,赠状元鼓、红灯两盏。第二天赴四门堂,宗建率族人出迎,二人一见谈别后之情,祭祖庙赠红灯笼两盏。又到泌阳关帝祭祖坟,并立两个族杆放一方桌,桌中心放一磁盘,盘中放十枚金钱,百步外射中钱,一箭一枚,并无虚发,族人喝彩。关帝和牛岗牛氏娶亲,均红灯笼(状元灯)开路,一直演变到今。又到后八里、方庄、源潭等十余处看望族人。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6)

五、关于油田牛庄,葫芦套牛庄认祖归宗的经过

油田牛庄于1991年认祖归宗,为四门后裔。经过是:牛明合(祖籍六门村,现住付岗村),22世,在唐河县二建工作与油田牛庄牛清峰(23世),牛金波(22世)二位联系后,攀谈中午清峰、牛金波二位说:他们是从牛四门西南角“白石碑坟”分出来的,牛明合到四门村找到牛保栓(21世),核实确认,牛保栓说情况属实,从此,油田牛庄于四门相认归宗。

葫芦套牛庄于2007年11月认祖归宗,为五门后裔。经过是:牛双才到葫芦套牛庄找到牛保锁(20世),核实该村从何处分来的,牛保锁讲他们是从五门“来爷坟”分出来的,牛双才又到五门找到牛兆明、牛书莲核实,二位证实确有“来爷坟”,从此,葫芦套牛庄确认为五门后裔。

唐河县牛氏宗亲联谊会暨历史文化研究会

牛双才 牛德林 牛新民 牛双成 牛进德 牛合力

根据有关资料回忆整理

2022年12月

非遗手艺保护牛 弘扬十八打锅牛精神(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