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厚植发展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湖南农信系统认真履行普惠使命,书写普惠担当,以提升“三农”客户体验度、满意度为目标,加快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创新推出各类金融产品,以金融科技创新为“三农”发展赋能,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难点”,着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振兴蓬勃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村振兴蓬勃发展(厚植发展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近年来,湖南农信系统认真履行普惠使命,书写普惠担当,以提升“三农”客户体验度、满意度为目标,加快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创新推出各类金融产品,以金融科技创新为“三农”发展赋能,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难点”,着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激活产品研发“新动能”,打造业务发展“助推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信系统底子薄、起点低、发展基础差,金融科技曾远落后于同业。通过近年来的厚积薄发、后发赶超,湖南农信在产品建设上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逐步与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驾齐驱。

(一)发挥科技赋能,强化产品建设机制

一是立足农信实际,高起点夯实研发基础。2021年,湖南农信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制定了金融科技专项规划,明确分两个阶段全面建成湖南农信面向普惠的开放智慧银行,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完成分布式转型,实现“平台能力农信有优势,数字普惠金融同业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同时,全力实施三大技术转型,一是推进IT架构分布式转型,二是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三是推进科技两级架构转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创新体系,支持农商银行特色化科技创新,为全系统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建设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2年,省联社根据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形势,开展信息科技治理调研,多次召开信息科技治理委员会和党委会,明确了新的治理原则,建立了“一会四组两部”的新型治理架构。

二是对标先进水平,加大产品研发力度。2021年,启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核心系统的建设工作,自该系统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采购硬件、软件、规划与咨询等20余个项目。2019至2021年,全系统科技投入累计15.5亿元,科技投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当前,省联社正紧锣密鼓建设新一代电子渠道服务平台,将托管于农信银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业务回迁和互联网各门户渠道进行整合,实现电子银行基础平台的自主研发,快速响应农商银行个性化、定制化业务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渠道为支撑、以产品为重点、以场景为主导的金融普惠业务架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守主责主业,持续丰富产品体系

一是支农支小,建成了品种较为齐全的银行卡产品体系。我省农信共成功发行福祥卡44款,其中借记卡24款,贷记卡20款,形成了品种丰富、特色明显的卡产品体系。8月末,我省农信银行卡发卡规模达6691万张,其中借记卡发卡达6566万张,信用卡发卡达125万张,总体发卡量多年稳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在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颁布的“2021年金融数字化发展金榜奖”中,我省农信荣获“年度最佳信用卡用户体验奖”。聚焦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先后研发推出了个人福祥便民卡、个体工商户福祥便民卡、小微企业福祥便民卡和福祥乡村振兴卡等一系列特色拳头产品。经多年市场检验,福祥便民卡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和同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2017年在“农信银杯”全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评选中荣获“十佳品牌创新产品”、在湖南省省直单位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8月末,我省农信累计发行福祥便民卡212万张,授信2394亿元,客户用款余额达1583亿元,个人便民卡贷款占全省个人小额贷款(50万元以下)余额的46.24%。聚焦民生服务,做优做强社保卡发卡和服务。我省农信自2013年起正式发行国家社会保障卡,目前有效卡量2825万张,占全省各金融机构发卡总量(5498万张)的51.38%,是全省社保卡发卡量最大、服务网点最多的银行。同时为适应第三代社保卡发卡需要,全省农信系统积极打造即时制卡网点857个,数量居全省各金融机构首位,极大地方便客户就近办卡。

二是守正创新,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数字化信贷产品体系。针对全省农商行坚守主责主业,推动普惠金融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客户群体分散、单户收益低、风险识别难等痛点,省联社组织建设了福祥e贷系统,该系统定位为全系统线上化信贷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信贷业务线上化办理,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其他自然人等客户群体的普惠信贷需求,依托该平台已研发上线了白名单快贷、惠农快贷、扫码贷、存单质押贷、税易贷、留抵退税质押贷、线上房抵贷、市州线上快贷、公积金贷等一系列数字化快贷产品,打造了产品丰富的移动“金融超市”,有效服务各行各业,为农商银行高质量服务普惠金融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基于“整村授信”成果推出的“惠农快贷”产品,在人行“第十二届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奖”评选中被评为“2021年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发展突出贡献奖”。

二、开启线上线下“双引擎”,跑出普惠金融“加速度”

作为湖南省机构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服务对象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点多、线长、面广”是农信系统固有的传统优势。近年来,湖南农信逐步由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型,从传统化向智能化蜕变。通过一手抓“线下”,一手抓“线上”,持续推动普惠金融不断扩面、赋能、下沉,把‘普’做大,把‘惠’做实,打造了“物理网点+福祥e站+自助银行+收单业务 移动金融”的“五位一体”线上线下渠道体系。

(一)做实线下,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一是网点金融服务触角持续向乡镇延伸。2020年,省联社制定了网点建设提升转型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全省农商银行3922个网点建设提升转型任务。8月末,已完成2659个营业网点物理环境的改造,提质后的网点布局得到优化、员工生产生活明显改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星级网点评定,倡导优质文明服务,全系统获评中国银行业协会“千佳”示范网点11个、星级网点38个,获评地方银协星级网点214个,14家农商银行获评18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网点可划分智能服务区、综合服务区、营销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并配备政务自助终端、排队叫号机、征信查询机、网银体验机、智慧柜员机等新型智慧化设备,提升了网点智能化水平。推进电子验印和柜面无纸化,极大提升客户体验,上线物联网智控平台,实现全系统营业网点电子显示设备的联网统一管理。

二是“福祥e站”服务触角不断向农村社区延伸。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老百姓基础金融服务问题,从2021年开始,省农信联社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集金融、电商、物流、社区、政务、公益服务等“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福祥e站”,搭建了电子化、网络化、场景化的普惠金融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和服务生态圈。“福祥e站”可建在村部、社区,也可建在商户,配套专门人员、专业机具、统一的招牌、统一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在功能上采取“基础金融功能 其他叠加增值服务功能”的“1 N”模式。截至8月末,全系统已建成8836个“福祥e站”,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各类金融业务交易380万笔,交易金额38.7亿元,为附近居民提供金融知识宣传、就业信息、医疗服务、图书阅读、农产品销售等各类便民、利民、惠民服务项目2837项,服务次数354667次。全省农信系统计划在两年内建完“福祥e站”,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和社区的全覆盖,将其打造成三湘大地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具有湖南农信特色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

(二)做优线上,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

一是建成了种类较为齐全的自助银行体系。湖南农信已拓展应用自助取款机(ATM)、存取款一体机(CRS)、查询机、发卡机、存折补登机、助农金融服务终端、福祥通和智慧柜员机等多样化机具。8月末全省共布放自助设备14580台,独具特色的智慧柜员机新型智能化设备,全省累计布放1564台,支持社保缴费、账户升降级、代发卡激活、便民卡放款还款、信用卡、个人贷款、定期存单等63项业务功能,可替代柜面80%以上的业务,业务办理时长较柜面节省80%以上,深受广大客户好评。

二是建成了渠道较为多样的收单业务体系。先后推出了更适合两级法人体制的助农取款、“支付通”“农信通”和“福祥e支付”。8月末共拓展商户63.58万户,其中近八成分布在县域及以下地区,累计受理支付交易2.35亿笔、交易金额达721亿元。该项业务的发展得到了同业认可,我省农信2018年荣获中国银联“受理市场共建突出贡献奖”;2020年被农信银中心授予“支付清算业务推广应用先进单位”;2021年在农信银中心联合《金融电子化》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全国农信社农商银行‘金融电子化杯’春天行动聚合支付业务竞赛”中,我省农信荣获最佳交易增量奖第一名的佳绩。2022年起,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和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统一安排,积极参与移动支付“双百工程”创建。

三是建成了功能较为丰富的移动银行体系。先后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终端、第三方支付等功能丰富的移动银行产品,不断推进业务向线上化、数字化转型。至2022年8月末,我省农信手机银行客户数达1250万户,网上银行客户数达117万户,微信银行关注用户数达284万户,绑卡用户数达156万户,电话银行累计开户数163万户,办理第三方支付业务6.39亿笔,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高达94.25%。

三、牵住场景金融“牛鼻子”,种好乡村振兴“责任田”

(一)以龙头银行的力度,为乡村振兴添加金融活水

打造行业平台,为服务乡村振兴夯实数字基础。为适应互联网环境下银行服务场景化、业务扁平化、客户多元化的特点,省联社精心打造福祥云平台,筑牢金融科技底座。福祥云平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云、数据云、行业云和开发测试云“四朵云”,是构建省联社行业级大平台的基础工程。针对湖南农信金融服务移动化、智能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省内山区分布广、农村散居人口多、中老年人群基数大的实情,湖南农信积极将“背包精神”与金融科技融合,应用“金融 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建设营销、展业、授信等线上及自助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在北京农信银中心2021第五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湖南农信特色业务平台被评为“服务创新优秀案例”。为广大农户量身打造的普惠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在102家农商银行全部推广应用,共采集农户信息240万户,有效破解了农户基础授信难题。

(二)以百姓银行的情怀,为乡村振兴提升温度和深度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水平。近年来,96518客服中心着力提高服务能力、规范服务标准、延展服务内容,实现运营效能、服务质量、客户体验“三提升”。特别是在自助语音服务和人工服务基础上,陆续开通了风险监测服务、“一键转接”助老专属服务、微信在线服务、英文服务等“四大服务”,不断优化客户体验。2021年全年累计服务客户336万人次,客服中心人工接听率为92.28%,客户投诉处理率达100%,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陆续上线农民工工资代发、电子卖场电子增信业务、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系统等,率先在全省金融机构完成第一笔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缴费,开通了TIPS缴税、代征社会保险费、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代发财政惠民惠农补贴、医保基金电子支付等30项涵盖国计民生领域的中间业务,其中代发财政惠民惠农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工资等民生资金617项,惠及民众1935万人;年代收城乡居民、灵活就业、机关、企业等社会保险资金100多亿元,涉及参保对象1200多万人。累计营销有效ETC客户车辆190万台,历年累计有效发行量稳居全省第二。

二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人民银行大小额、超级网银、跨境人民币和农信银等支付清算渠道安全畅通,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便捷性、实时性”的金融服务。推动数字人民币系统通过农信银中心“一点接入”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作为全国农信系统中首批参与当地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机构之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地缘优势,围绕惠农助农支付、集镇商圈等应用场景选择优质商户开展了数币受理改造,提供数字人民币缴费、收款等服务。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将数字人民币推广至农村、边远地区等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区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各地产业优势等,创新农村地区场景应用,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销售、扶贫资金发放等提供快速通道和金融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