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到骨子里的道理(各种道理的背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金句和道理,有一句话流传很广: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这些道理我们是否真懂了?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些道理背后的逻辑和潜台词。

精辟到骨子里的道理(各种道理的背后)(1)

每个“道理”,都有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台词

1、人多力量大

这句话一般场景是这样的:当一起同心协力,终于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后,大家发出这句感慨话语。

但这句话也是基于“人多”的背景,放在机械化、人工智能的场景中,很多工作只要寥寥数人就可以完成以前成千上万的人才能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在工业化落后的国家,这句话其实是一句无可奈何的感慨,如果能用机械完成的事情,谁愿意用人工去完成?

所以,当有人感慨说“还是人多力量大”时,这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我们还是很落后。

精辟到骨子里的道理(各种道理的背后)(2)

人多力量大,可能是缺乏机械化

2、礼轻情谊重

字面意思很明显:虽然送的礼物很便宜,但是代表的情谊非常深厚。

换个角度看,如果有能力送厚礼,谁愿意只送很便宜的地摊货?这同样都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只不过对方非常给面子,很友好地说:“礼轻人意重,人来了就比什么都重要,快里面请。”进去之后,被安排的位置应该不是主桌。

如果觉得对方的关系还没到送厚礼地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抹不开面子不得不送礼,还不如请人代转,自己不要过去,避免尴尬。

所以,当有人说“礼轻情谊重”时,这是一个非常客气的套话,大家心知肚明,不用揭穿了。

3、买卖不成仁义在

这是在生意没有谈成的情况下的结语,字面意思是:没关系,做不成生意我们还是好朋友。

实际上,要问一下:为什么这次的生意没有谈成?是双方的“仁义”还不够?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这次生意没谈成,是因为大家的收益要求没有谈拢。也就是说,关于钱的问题,我认为你要多了,你认为我要多了。

当利益没有统一的时候,就剩下“仁义”了,这样的“仁义”应该也不太值钱。

所以,当别人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时,其实也不用抱太多的幻想和情感因素在里面,大家其实主要是商业关系。

4、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后期的情况很复杂或者不清楚后续方向的情况时,领导会安慰大家:“没关系的,到时候会找到方法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如果你的领导对你这么说,你是否觉得这个领导不靠谱。当大家辛辛苦苦忙活了几个月,结果发现到了山前没有路,所有人都抓瞎的时候,领导用排山倒海的气势猛拍后脑勺,说:“哎呀,真没想到,早知道就不这样了。”

在很多电影中,主角遇到非常复杂的场景时,他们经常说这句话,并且在遇到“无路”的情况时总是会峰回路转,迅速找到解决方法。这是在电影和小说中,作者早就安排好了后面的各种“出路”和“退路”。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那么背后的逻辑是:“我还没想好,先就这样吧。”千万不要被他忽悠住了,要他拿出方案来,而不是等待奇迹的发生。

精辟到骨子里的道理(各种道理的背后)(3)

车到山前,不一定有路

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字面上理解,就是“我会坦诚相告。”但是背后隐含了一个前提:“我得先知道”,潜台词是“我很多事情可能不清楚,所以你不能怪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和做事往往会留有余地,尤其是在中华文明圈中,这种蕴含着潜台词的内容特别受欢迎,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文明特征,也是以一种明哲保身的方式,但是欠缺一些全力以赴的支持和豁出去的果敢。

所以,当一个人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我会尽力帮你,如果帮不了,那也没办法”。

6、不以成败论英雄

说这句话的场景,一定是“英雄失败”的场景,大家用这句话来安慰当事人,而且对方就是“以成败论英雄”为基础来说出这个论调的。

也就是说,失败的人需要一个可以下得去的台阶,他也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安慰自己:“重要的不是结果,是参与的过程,我尽力了。”

事实上,没有一个“尽了力”的人希望收获一个失败的结果,大家都希望能够获得成功和认可。

华为内部有一句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说白了,就是不认可失败,即使失败了也要竭尽全力地去挽救,而不是找了一句借口就当没事发生。

所以,当别人安慰你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其实他是非常失望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不是自我安慰、黯然离场,而是看看能否重新拯救和挽回,毕竟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轻易认输就是相当于将这段时光、精力、投入都归零了。

7、一口吃不成胖子

这也是一句安慰语句,就是当别人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这句话就派得上用场了。

与之相对的,就是别人“一步到位”、“一次性成功”、“一夜成名”、“独占鳌头”、“金榜题名”等,这个时候只能自我安慰“我还要慢慢来,不要指望一口就吃成胖子”。

换个角度来说,既然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那么之前为什么不多吃几口?是吃的次数少了还是吃的东西不是最有营养的?是嘴不够大还是牙齿不够硬?

所以,碰到“一口吃不成胖子”场景时,千万不能说完就转身忙别的去了,而是要多找原因,看看问题在哪里,以后怎么做?

8、再苦不能苦孩子

似乎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认知,孩子的教育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即使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一些“吃苦教育”、“挫折教育”,那也是让孩子吃一小段时间的苦,不会一直让孩子吃苦。

所以说,这句话相当有误导性,好像“现在的孩子非常辛苦”,要减负、要轻松快乐、要进行愉悦教育。在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中,确实有一些学校非常宽松,孩子学习也非常轻松,到了初中还在学习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这样的教育成果,我们能接受吗?

所以,这句话应该改为“不苦也要苦孩子”,补齐子女教育中的“坚韧”性格的培养。

9、儿孙自有儿孙福

说这句话的,是两类人:

第一类:已经给孩子提供了完备的资源和条件,孩子只要自己去体验、选择、打造自己的人生即可,无论怎么败家都败不光,例如某首富的儿子,随便给个五亿元去做投资、积累经验。

第二类:没有太多的资源,对孩子的未来也没有太多的支持能力,这个时候可能懒得再去折腾了,就彻底放手了,让孩子自己去闯吧。

显然,第二类场景居多。

所以,一旦自我安慰“儿孙自有儿孙福”时,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算了,就这样了,我帮不了你了,你自己去折腾吧。

总结

每一个道理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潜台词,识别出来,人情更练达,识别不出来,那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请关注镭师兄,最独特的优势强化师,华为20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