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唯一沿用到现在的文字(三大文字系统有:汉字、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传说起源于仓颉造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终于形成了现在的简体汉字。

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文字。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1)

仓颉造字

一、甲骨文(商)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2)

甲骨文

二、金文(周)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3)

金文

三、小篆(秦)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因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也因其书写复杂,所以即使秦始皇期间也有很多人使用隶书。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4)

小篆

四、隶书(汉)

隶书分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相传隶书是一位奴隶创造而得名,因其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使得秦始皇爱不释手。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同时隶书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5)

隶书

五、楷书(魏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中国汉字中,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6)

楷书

四大文明古国中,我国之所以不叫“古中国”,正是因为汉字的传承。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这片广袤的土地,终将生生不息!

汉字人字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史)(7)

“黄”的演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