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1)


《回心院》是辽代女词人萧观音所创作的一组词。这一组词连续用了十种动作—— 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铺翠被、装绣帐、叠锦茵、展瑶席、剔银灯、爇薰护、张鸣筝,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是希望君王临幸,过欢娱的爱情生活,从而表达了“不愿伊当薄命人”的主题。此词在体制上采用长短句的形式,句式既整齐划一,又参差错落,舒展自如,流畅自然。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2)


作品原文回心院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理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原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爇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熏炉,待君娱。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注释

1.回心院:词牌名,单调二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二体,以各词首句“扫深殿”“拂象床"等末字平仄而定。[2]

2.金铺:金砖所铺之地。

3.络网:结网。

4.积岁:积年。

5.象床:象牙装饰的床。

6.高唐:指男女欢爱之梦。

7.半边:大床的一半

8.天:代指皇帝。

9.展转:一作“转展”。

10.翠被:即锦被。

11.合欢:指合欢被,男女两个共盖的大被。

12.块:这里指被子。

13.解却:解去。

14.贶(kuàng):赏赐。

15.茵:垫褥。

16.当:这里指承接。

17.瑶席:精美的席子。

18.三韩碧:朝鲜的碧玉。朝鲜南部曾分为马韩、辰韩、弁韩三国,合称三韩。碧,碧玉,此处形容瑶席光泽耀眼。

19.彩晕: 彩色光环。

20.荧荧:灯光昏暗的样子。

21.爇(ruò):点燃。

22.孤闷:孤寂的郁闷。苏:消减,使苏醒。

23.秽贱:肮脏卑贱。

24.御香:皇帝的香气。

25.爇(ruò):点燃。

26.张:摆上并试弦。鸣筝:即筝。

27.恰恰:鸟鸣和悦之声。

28.一从: 自从。房中曲:指男女燕昵之曲。

29.和:伴随。[3]

译文

打扫殿堂,因长久的关闭,金砖所铺的地面显得昏黑,阴暗。蛛网到处,灰尘成堆,台阶上也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所以打扫殿堂,为君王准备宴会。

轻轻擦象牙床,回味君王此前临幸的情形,渴盼君王到来,以致床都被敲坏了半边,白天应当是有阳光的时候,如今却黑暗一片。所以不断拂扫象床,准备服侍君王。

更换香枕头,枕头的一半没云锦。因为是悲伤,多次翻来覆去,时而久之,导致枕头泪痕斑斑,遮掩了上面原有的色彩和花纹,所以要更换新枕头,等待君王前来就寝。

铺翠被,看到被面上绣的成双成对的鸳鸯,自已不免羞愧难当。回想起以前君王在的时候,二人之欢乐,而如今,自己独自就寝,鸳鸯被盖在“相思块”上面。铺翠被,服侍君王睡。

装上绣帐,却不敢把金钩也同时挂上,不敢让四角垂挂的夜光珠照见自己发愁的模样。装上绣帐,等待君王垂幸自己。

铺褥子,一层层褥子,空着摆放在那里。自已愿意始终保持如同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的躯体,不愿意就此甘当薄命之人。铺褥子,等待君王到来。

铺席子,席子上面缀满了朝鲜的美玉。虽然瑶席非常华美,但自已铺设瑶席时,却为周围的花朵所取笑,只因为从来妇人快乐没有结果。铺席子,服侍君王休息。

挑亮银灯,应该知道一样明。恰巧是君王到来的时候,灯光就格外明亮,甚至生出彩晕来;而自已独处的时候,却是冷光荧荧。挑亮银灯,等待君王行。

点燃熏炉,这些香气,仿佛使自己能稍微清醒一些,如果说妾的身体多么肮脏卑贱,自己沾上御香,香气透彻妾的肌肤。点燃熏炉,等待君王欢娱。

摆上鸣筝,这鸣筝的声音如同莺啼燕语。自从弹奏《房中歌》,常常与窗前的风雨之声一起唱和。摆上鸣筝,等待君王听。[1]

创作背景

萧观音是辽代女词人,她才德兼备,深得辽道宗的赏识。萧观音见道宗沉溺于狩猎,有时还会遇到危险,于是仿效唐太宗的徐贤妃,在与道宗一起的时候,常常进谏得失。道宗表面上虽然夸赞、采纳,但心里却比较厌烦。后来就渐渐开始冷落萧观音。为了劝说君王能够回心转意,与自己和好,于是萧观音创作了十首《回心院》词。

作品鉴赏

这是十首结构别致的词,每首分写一个题目,前后互相勾连,从殿门一直写到房中床第之事,十首连起来也可以看作一首长词,所以它们是一组结构比较严整的联章体词。

第一首“扫深殿”,从殿门写起,距离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于君王长期未临,所以殿里非常冷清,蛛网到处,灰尘成堆,台阶上也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为了迎接君王到来、在殿里举行酒宴,所以要清扫。这一首主要是景物描写,衬托了萧观音内心的妻凉苦闷,以及对君王的渴盼之情。

第二首“拂象床"写到了床。而“凭梦”二字,却显得格外凄凉。回味许久之前君王来此临幸的情形,仿佛已是前世;如今只能在梦里才能回到以往的欢乐时光。造语极其幽怨,令人哀怜。接下来,通过“手拍象床”的行为细节,表现渴盼君王到来的急切之情,以致床都被敲坏了半边。这明显属于夸张的写法,形容等待时间之长、渴盼之情志的坚定迫切。“恰当”一句,以太阳和“辉光”来喻指君王,意谓白天应当是有阳光的时候,如今却黑暗一片,形容君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表现了内心的极度失落感。但即使如此,还是在不断拂扫象床,幻想着有一天君王会突然到来。

第三首“换香枕"写到床上的枕头,指代同床共枕之意。对于“换香枕”的缘由,原来由于萧氏长期处于等待君王的妻楚、悲伤之中,独自安寝,常常泪水涟涟,以致把枕头的一半都渗湿了,时而久之,导致枕头泪痕斑斑,遮掩了上面原有的色彩和花纹,所以要更换新枕头,等待君王前来就寝。

第四首“铺翠被"写铺被子时的情景。看到被面上绣的成双成对的鸳鸯,自已不免羞愧难当。萧观音容貌非常美丽,又智慧过人,如此女子,本来也该像鸳鸯那样与君王成双成对,双宿双飞的,怎奈如今却只能独宿,所以要羞赧满面了。回想起以前君王在的时候,二人之欢乐,与被子上的鸳鸯相映成趣,可谓“合欢”,而如今,自己独自就寝,鸳鸯被也只好盖在自己这个幽怨痴情的“相思块”上面了。

第五首“装绣帐”,写装上绣帐,却不敢把金钩也同时挂上,不敢让四角垂挂的夜光珠照见自己发愁的模样,于是又将其解开,以免引得更为伤心。词人希望君王垂幸自己,仿佛在渴盼恩赐一般。

第六首“叠锦茵",即铺褥子。一层层华美的褥子,如今却只能空着摆放在那里,没有君王前来安寝。自已愿意始终保持如同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的躯体,等待君王前来,不愿意就此甘当薄命之人。这正是“怨而不怒"”的写法。

第七首“展瑶席”,开始铺席子,席子上面缀满了朝鲜的美玉,极为华美。虽然瑶席非常华美,但自已铺设瑶席时,却为周围的花朵所取笑,只因为“从来妇欢不终夕”。这是侧面描写的笔法,凸显内心的哀婉幽怨,与第四首的写法比较类似。

第八首“剔银灯”写词人看到灯光,不免就产生了联想。仿佛君王到来的时候,灯光就格外明亮,甚至生出彩晕来;而自已独处的时候,却是冷光荧荧。这是自己幽怨之情的喻示。正所谓以有情之人见无情之物,物皆有情也。表面上责备灯光的多变甚至是势利,实则体现内心的渴望。

第九首“爇熏炉”,写在熏炉中加上香料,点燃熏炉。这些香气,仿佛使自己能稍微清醒一些,“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二句,尤为沉痛、痴情。可见到了这一首,词人的情感已更加深入了一层。以“多秽贱”与“香彻肤”对举,表面上是自我贬低,实际上是渴盼之情的极端化表现。

第十首“张鸣筝”,是结尾之词,写弹奏鸣筝。萧观音除了擅长诗词外,也精通音乐,“姿容端丽,为萧氏称首。……复能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焚椒录》)。这鸣筝的声音如同莺啼燕语一般,悦人之耳。 但她弹奏的曲子却是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表现妃子事君的《房中歌》。如今君王却好久没来了,没有知音,琴声只能与窗前的风雨之声混杂在一起。格调、意境非常哀婉凄凉。

这十首词,每一首都以一种景物和行动为中心,按照顺序,一步接着一步,全都是在想象中发生的。眼前的真实之景,真实的凄凉、孤独之情,与想象中的美好欢乐相对比,显得非常深情与凄惨。这种细腻柔婉之语,表达了对君王再来临幸的热切期盼。

评价

清代词人徐釚《词苑丛谈》:《回心院》词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

近代诗词曲作家吴梅《辽金元文学》:词意并茂,有宋人所不及者,谓非山川灵秀之气,独钟于后不可也。

作者简介

萧观音(1040—1075年),小字观音。辽道宗后,枢密使萧惠女。姿容冠绝,善琵琶,工诗书,善谈论。曾作《伏虎林应制》等应制诗,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深得宠爱。后因道宗游畋无度,观音极谏之而见疏。太康元年(1075年),为人诬陷与伶人赵惟一私通,被赐自尽。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3)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4)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5)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6)


《十香词》是辽代佞臣南院枢密使赵王耶律乙辛为了陷害正直的萧皇后而命人作的乱情诗。作品共十首五言绝句,每首描写身体的一个方面,按照十首的次序是:发、乳、颊、颈、舌、口、手、足、阴部,及一般肌肤。

作品原文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妆;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芙蓉失新颜,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合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7)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8)


形容皇后萧观音的诗句(辽皇后萧观音及她联章体词回心院十香词赏析)(9)


写作背景

辽懿德皇后萧观音

萧观音(1040—1075),是辽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女,世为皇后家族。史载,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由于生下皇太子耶律浚,更是宠逾众妃,为辽道宗的“红颜知己”。

萧观音四岁就嫁给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为妃,真称得上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夫妻。辽道宗继位后,伉俪情深,即使出外巡游打猎也常常带着萧观音一起去。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纵猎完毕,饮酒高会,身为皇后的萧观音即席赋汉诗一首:“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

锦句出玉口,在座的辽帝辽臣,无不叹服。此诗气势雄浑,彰显出萧观音女中豪杰的豪气和北国女子的飒爽泼辣。

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在与道宗一同打猎的路上谋反。当其时也,萧观音临危不乱,主政内宫,特别展现出巾帼豪杰的风采。

奸臣耶律乙辛

如果中间不出个大奸臣耶律乙辛,萧观音和辽道宗夫妻欢好,伉俪情深,又有聪慧贤明的太子耶律浚,虽然辽道宗有沉迷打猎的嗜好,辽国皇家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故。耶律乙辛是辽朝八部之一的五院部人,到他爸耶律迭剌那辈,家里一贫如洗,部落里都叫耶律迭剌为“穷迭剌”。《辽史》很有意思,汉族史料往往以神异事附会帝王英杰,但《辽史》却记载了这个辽朝第一大奸臣出生时的不少“异兆”:

其一,耶律乙辛母亲怀孕时,梦见自己与一只羚羊相搏,拔其角尾。早晨找巫师解梦,巫师说:“这是个吉兆。羊字去角尾为王字,你以后会有儿子封为王爷。”(看来这巫师还是个汉化的巫师);其二,耶律乙辛早产,从娘肚子里出来时一家人正在移牧途中,无水洗浴。正忧愁间,车轮迹下,忽见涌泉;其三,耶律乙辛小时候放羊,很晚不见他回家。其父迭剌寻找,看见乙辛正在草间睡得舒坦,过去一脚把偷懒的小乙辛踢醒,乙辛大怒说:“怎么把我惊醒呢!我刚在梦中见到神人给我吃太阳和月亮,已把月亮吃掉了,正咬太阳半块入口,你把我惊醒!”可见此人小时就黠慧,明明梦见吃烧饼,倒骗老爸说自己正吃太阳。

耶律迭剌也很迷信,以为这个儿子不同凡人,从此不再让他牧羊。长大后,耶律乙辛“美风仪”,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但其“外和内狡”,正有大奸之风。辽兴宗时,耶律乙辛为文班小吏,掌管太保印章。后得当时皇后抬举,见其风度浑然,如同很有修养的老成官员,慢慢予以升迁。兴宗朝,耶律乙辛已升至护卫太保的官职(卫队总指挥)。

辽道宗即位后,因耶律乙辛是先帝旧臣,也加以宠任,迁为同知点检司事,慢慢迁至枢密副使(副宰相)。清宁五年,又为南院枢密使,封赵王。

清宁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党羽、驸马都尉萧胡睹在朝中树党,想把重臣耶律仁先排挤出朝,让其外放做西北路招讨使。辽道宗也不明就里,“将从之”,顺便征询耶律乙辛意见。当时的耶律乙辛不知是出于忠贞还是想赌博“押宝”,劝谏道:“为臣我新参国政时间不久,耶律仁先乃先帝旧臣,不可遽离朝廷。”这宝果真押正。皇太叔耶律重元之乱平定后,辽道宗想起耶律乙辛昔日的劝谏,加上他在乱中的镇定表现,拜其为北院枢密使,进封魏王,并赐号“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

自此,耶律乙辛官运亨通,后又加封守太师。“诏四方掌军旅,许以便宜行事。”他已经有随意调动军队、任用官员的权力,自此“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是阿谀奉承投奔门下的,耶律乙辛一概予以举荐升官,凡是禀性忠直不听话的,一概被他斥出朝廷。

由于辽道宗把国事全权交予耶律乙辛等人,他自己终日在外打猎游乐。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辽道宗与萧观音所生的皇太子耶律浚开始参预朝政,这位太子爷聪慧美恣容,“幼能言,好学知书……七岁从猎,连中二鹿”,长成后,“法度修明”,一时间得到众臣的拥戴和赞赏。大权久掌已经习以为常的耶律乙辛一下子很不适应,权柄旁移不仅让他感到失落、愤懑,心中还充满新君登位后找自己算帐的忧虑。想来想去,他就想先拿萧观音这位皇后找碴,然后顺藤摸瓜,再把仁明聪颖的太子废掉。

辽道宗统治后期,终日畋猎饮酒为乐,已经对这位貌美才多的原配萧观音逐渐疏远。荒宴之余,辽道宗有时还以掷骰子的方式任用大臣,简直拿国事当儿戏。才情归才情,辽道宗也是大才子的风流品性,常冒用萧观音的名义把大臣李俨的老婆邢氏叫到宫里淫乐。

公元1058年萧观音为耶律洪基生下了长子耶律浚后,耶律洪基和萧观音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后来萧观音又接连生了撤葛只等三位公主。

萧观音作《回心院》

辽道宗大半年的时间在宫外山林旷野中度过,朝政被凭告密而平步青云的耶律乙辛把持。萧观音此时已做了妈妈,儿子被封为太子,聪明孝顺,对耶律乙辛构成不小的威胁。

皇上如此沉湎游猎,势必荒于政事。萧皇后颇以为患,曾多次上书相劝,陈说利害。皇上看了萧观音的奏折后,除赞赏萧观音的才华外,对萧观音所提的建议,却极不赞同。萧观音屡屡上书,时间久了,皇上心里颇觉厌烦,渐渐疏远了萧观音,长时间不让萧观音到他的身边来。

萧观音曾为此作《回心院》词十首。10首《回心院》歌词写得缠绵悱恻,柔肠寸断,倾诉了萧观音失宠后的凄凉之苦,抒发了对重新得到丈夫爱恋的渴盼之情。当时只有伶官赵惟一能弹唱得令萧观音满意,不料就此种下了悲剧的根苗。

冤案

1075年,萧观音儿子、皇太子耶律浚始预朝政,耶律乙辛的很多计谋不能得逞,故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为了保住他的权位,耶律乙辛决心除掉太子,并设计一条斩草除根之计。在帐中狗头军师的参赞下,买通宫婢单登、教坊艺人朱顶鹤二人,并暗中派人作《十香词》,进一步构陷。萧观音看过《十香词》后赞叹不绝,感慨颇深,便写下一首《怀古》诗,其内容为,“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恰巧诗中最后两句有“赵”“惟”“一”三个字,耶律乙辛以此为“证据”,指派单登向皇帝“揭发”皇后与赵惟一之间的私情。

皇帝宣萧观音上殿。萧观音看见自己手抄的《十香词》,明白了怎么回事。她哭着辩解:“妾贵为皇后,天下再没有哪一个妇人比我更尊贵了。我已经生养了那么多儿女,最近还添了孙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去做这种伤风败俗的无耻勾当呢?”

道宗将《十香词》摔到她面前:“这明明是你的字迹,你还有什么可抵赖的?”萧观音说:“这是宋国特里蹇写的,我不过应单登的请求为她抄写一遍罢了!况且诗中提到养蚕,我们辽国又没有蚕,这怎么会是我写的呢?”

辽道宗一气之下,拿起铁骨朵朝萧观音打去,由于猝不及防,萧观音几乎被打死。辽道宗还派耶律乙辛和辽北府宰相张孝杰查办此事。耶律乙辛对赵惟一施加钉子钉、炭火烤等种种酷刑,又捕风捉影把教坊艺人高长命抓来,严刑拷打,两人都屈打成招。

辽道宗盛怒之下下令将赵惟一灭族,斩高长命,勒令萧观音自尽。萧观音悲愤交加,含泪写下了一首绝命词后自缢而死。

萧观音自尽后其尸体送还她娘[1]家安葬,其儿子耶律浚痛不欲生,在地上打着滚儿哭喊:“杀我母亲者,耶律乙辛也!”

1077年,耶律浚被耶律乙辛派出的刺客暗杀,年仅20岁。辽道宗病死后,因没有儿子,遗命长孙耶律延禧继位。延禧即耶律浚之子,追封萧观音为宣懿皇后,与辽道宗合葬庆陵。追尊耶律浚为顺圣皇帝,庙号顺宗。萧观音这一冤案发生后,“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却被一个叫王鼎的人记录在了他的《焚椒录》中。

冤案疑云

耶律乙辛想陷害萧观音不错,但《十香词》却并非假托,当是萧观音所作。依上面的说法,宫女单登本来就是萧观音讨厌的人,她让萧观音抄萧观音就抄吗?再说《十香词》的语句暧昧淫靡,萧观音是饱读汉家诗文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她会信是宋朝皇后作的诗吗?亲自抄一遍来做什么?这都是说不通的。

当时萧观音在宫中寂寞难当,以三十多岁的青春年岁,怎么不可能有炽热的情欲呢?所以她和赵惟一有点什么事也不算稀奇。而且萧观音在上面的《绝命词》里曾说过“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既然萧观音自己也承认了“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兮黄床”,好像萧观音确实有过出轨的行为。到了她的孙子继位后,一心为他奶奶翻案,当然把这一切都平反过来。在当时的气氛下,谁敢不听,所以国史就记载成后来这样,也未必就全是实情。

不过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萧观音都是值得同情的,多情多才的女子总是命运坎坷。有人也归罪于萧观音的多才多艺,像最早记载此事的《焚椒录》的作者王鼎就说:“然懿德(萧观音)所以取祸者有三,曰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则《十香》词安得诬出后手乎?”意思是说萧观音惹祸是因为喜欢音乐、诗词和书法,如果假设她根本不会作《回心院》那样的诗,那《十香词》也不会被诬蔑出于她手了。

自古以来多情多才的女子多是磨难重重,倒是思想庸俗、头脑冬烘的傻大姐们活得挺滋润,这倒是实情。萧观音的悲剧到此却还没有结束,据说,萧观音死后,被草草下葬,到了她的孙子耶律延德继位后,为她进行了改葬。但后来大辽灭亡,金人又毁了她的墓,将她的尸骨挖出来,任由牛马践踏。可惜,一代艳骨芳容,零落成泥碾作尘。

萧观音的生前身后虽然极为凄惨,但是她的才华在北国荒原之地显得极为出色,像《回心院》那样的诗,放在汉人诗篇中,也算得上一流的水准了。而且萧观音的才华很高,写起应制诗什么的也中规中矩,可以说是文备众体。所以她虽是北国契丹女子,但称之为才女是当之无愧的。后世的文学大家们也都为之同情惋惜,清代的朱彝尊写道:

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

纳兰性德也叹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

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