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

因为《金陵十三钗》知道了严歌苓,在中国,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是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银幕最多的,从1995年《少女小渔》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开始,先后有《天浴》、《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被改编成影视剧。

2012年10月,《第九个寡妇》又被搬上银幕。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

严歌苓、莫言、毕淑敏等人都是知名的作家,他们与郭敬明等文坛新秀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文风,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代表女作家之一,话说回来严歌苓写的翻拍基本上能火一把。

她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形象。一系列描写记忆中故土女性的作品有:《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等。特别是在这三部作品中,她塑造了三个身份不同,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即王葡萄、田苏菲、朱小环,也是从大时代背景下描写小人物的生存轨迹。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2)

在三十年的小说生涯里,因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生存经历,严歌苓始终孜孜以求于女性主义的现代话语表达,并在西方思想背景的启蒙下,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独具魅力、影响深远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在创作《第九个寡妇》的时候,她去到中国当时的河南农村进行素材的提取,力求最接近真实的中国,最真实的女性。

严歌苓:她被爱,那是因为她,值得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3)

以严歌苓笔下多个女性形象为例,无论是《少女小渔》中小渔的纯洁,《扶桑》中扶桑的无欲无求,《小姨多鹤》中多鹤的坚韧,《灰舞鞋》中穗子的天真,还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的执着。这些都是她们性格中透露出的一种发自社会底层女性本真的和谐之美。

这种和谐体现在她们对待自然、自身、他人、社会等关系时多持有的态度,也与她们内心深处的中国古老和谐文化因子相关,中国女性看似活得懵懂、卑微,甚至是耻辱,但事实上她们也是真正懂得生活,拥有生命本真意义的群体。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4)

《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就完整地展现了一种来自中国民间大地的民族内在生命力量和艺术美的标准,作品背景在河南,取材也是发生在河南的真实事件,续写童养媳王葡萄在土改时期被错划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救回,藏匿于红薯窖长达几十年的故事。

从解放前写到20世纪80年代,时间跨度四十年。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5)

在故事中,孙怀青为了给自己的傻儿子娶媳妇,去黄河边用两袋面粉换来了王葡萄。

他一直把王葡萄当做童养媳来看待,但后来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王葡萄和他的关系更像是父女,用他自己的话讲:“葡萄是半个闺女,半个媳妇。”,这也是为什么王葡萄出嫁那天风光无限,用的都是城里最新的形式,说明这个公公真的在把她当闺女看待。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6)

小说改编电视剧总会有一些改变和删减,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王葡萄的一生。

在故事中,王葡萄一生都处在社会最底层,她所生活的那段日子,是人民贫困、国家动荡的时期,即便是面对如此困境,她依然乐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把大地比作母亲。

因为大地和母亲一样养育了我们,所以在《第九个寡妇》中,王葡萄身上的特质以慈悲、坚韧、宽厚和善良形成了“民间地母”的草根形象,她像大地一样包容所有苦难,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女性如王葡萄一般活着。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7)

“个体人格是存在与个别的不可重复的形式中的共相,是个别——独特与共相——无限的结合。”,也就是说,王葡萄的个体人格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置身的民间大地的内在精神息息相关。

她代表着民间精神力量。

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就以三个层面来描述女性:

  • 第一是貌——女儿
  • 第二是性——女人
  • 第三是爱——母亲

严歌苓描写的王葡萄就很好的贯穿了这三个思想层面和生命阶段。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8)

第一层女儿:王葡萄虽然没有姣好的女性姿容,但作者给了她少女时期的“口舌伶俐”,七岁就刷锅、八岁搓花纺线、十三岁就能独自外出,这些与样貌不沾边,也告诉我们王葡萄的性格和品性端正,唯一描写她样貌的是对她眼睛的描述:十二岁她看人时那双“直戳戳的眼睛”和五十来岁时依然有一双“直愣愣的眼睛”。

几十年里眼神不变,说明了眼睛背后是一颗不变的初心。

.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9)

第二层女人:成年之后,王葡萄开始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还有爱情带给她的各种滋味,在成为女人之后,王葡萄也没有终日寡言少语,而是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快乐,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她都是自主的、投入的、享受的,所以你可以看出她作为女性的恣意妄为,就算是与许多男子有过纠葛,她也依然保持自己的想法和对生活的自主驾驭。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0)

第三层母亲:到了这一点,就是一个女人的变化,王葡萄对孩子的关爱是一种天然自在的母性情怀,除此之外,王葡萄岁孙少勇的灵魂救赎还有对孙二大几十年的冒死窝藏,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神圣母性呈现,也就是“地母”形象。

对于她本人来说,她要在作为女性的独有生命体验里绽放自己的生活之花,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严歌苓曾经说过,王葡萄是她的理想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1)

王葡萄同严歌苓其他众多女性形象一样,逃不开政治、爱情、人性,但她与其他女性不一样,王葡萄比扶桑命运更加坎坷、比柯丹更自由超脱、比小渔更加纯朴善良、比田苏菲爱得更猛烈、比冯婉瑜更爱劳动……

另外,寡妇的身份也赋予了王葡萄的不同。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2)

“她们都是在1944年夏天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第九个寡妇》开篇如此突兀,却直接与题目相呼应并引起了人们的期待视野,提高了作品艺术魅力,同时也交代了王葡萄的寡妇身份。

人性本无分善与恶,但修其善则为善,修其恶则为恶。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3)

在文学作品中,寡妇形象本没有一个是恶的,但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人意识左右,寡妇也有“黑寡妇”的分支,比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但是王葡萄却是被称为“最快乐的寡妇”。但这个快乐并不像林语堂所认为的快乐源泉来自西方文化的寡妇,她是来自民间的,是一种民间的快乐。

王葡萄虽然是故事中的第九个寡妇,却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快乐寡妇。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4)

严歌苓说“不要把自己作为是第二性,女人是无限体,只要不被打碎打烂她一直可以接受。”

所以严歌苓所有的作品都在传达这样的信息,塑造的角色虽然都是中国传统女性,但她却颠覆了中国传统的男女关系,再往深处挖掘就是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这不仅是现实社会中对追求的,也很好的反映了中国妇女形象的无限可能,把女人的地位提到了与男人平等的位置上。

寡妇电视剧和电影(第九个寡妇剧版与小说差太多)(15)

我们写的也是同一种现实,我们每个人揭示着同一个现实的某个部分。

这句话可以在严歌苓的书写中得到印证,她通过《第九个寡妇》等作品,揭示着中国历史现实的某一部分,潜在地表明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反思。

现如今你们对这部剧还有印象吗?

文原创,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