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

9月14日上午9时,由冯远征导演并主演的话剧《杜甫》开启售票。该剧将于9月23日至10月9日亮相首都剧场。正是在《杜甫》排练场,外界首次知晓冯远征新身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他也是历任院长中唯一一位演员。他的最新微博是为《杜甫》预告开票。

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1)

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2)

2022年适逢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冯远征与剧院同事亮相多档电视与线上直播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三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北京人艺》中提到,“1982年,20岁的冯远征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进人艺看话剧,便刷新了他对话剧的传统认知”。

为迎接建院70周年,冯远征导演的新版《日出》在曹禺剧场演出。“北京人艺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和祖国同频共振。在每一个关键点上,人艺永远不会空缺。”冯远征说。

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3)

2020年夏天,冯远征成为北京人艺副院长。今年6月15日,纪念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学术论坛中,冯远征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发言,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艺术理念。冯远征说,“北京人艺从建院到现在,一直没有停下探索,并且始终秉持着这一份初心。经典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北京人艺的《茶馆》《雷雨》等剧目,都诞生在特定的时代,经过时间的检验,在今天仍然能够在舞台上产生对当代社会的折射,从而成为经典。我们也在努力探索一些好戏,而时间会考验其最终能否成为经典。”

“经典的诞生需要扎实,需要有根基,需要真正走到生活中去,北京人艺真的是一个既有自己优秀传统,又有开放精神,同时又能够拥抱生活的剧院,我也希望我们这一代朝着产生经典的方向去努力。”冯远征说,“人艺近年上演的《司马迁》《玩家》等剧,都经历了漫长的创作与调整的过程,我相信这些作品如果未来能够成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经常被演员和导演打磨的话,就可能成为经典。”

在众多话剧、影视剧出色发挥外,冯远征常年坚持给剧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年轻人上课。在上海戏剧学院做讲座时,冯远征表示,任何人,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有成为好演员的潜质,表演教学是开发人体潜能的过程。

冯远征从2013年开始教授表演课。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因为他发现不少学过两三年表演的学生其实不会演戏。在人艺当面试官时,冯远征遇到过控制不住哆嗦的人、除了朗诵什么都不会的人,“初试朗诵后,我问:同学,你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什么?他说:老师就让我准备了这一个。我说:你在上学期间有过什么独白或者表演片段?他说:演过《日出》。当我要求他表演一段时,他很茫然说:老师我忘了。我当时很吃惊:你连一句都想不起来了吗?他想了三分钟,抬起头来看着我说:老师我忘词了。”

对此冯远征直言,“大学太好混了,玩游戏、谈恋爱,顺便完成作业就完了。”而他在德国学表演时起床只花20分钟,刷牙洗脸,拿着三明治和包到学校,“这个教室上完课,就到那个教室上课。过不了课,就没有学分。所以必须自觉上课。”

作为上戏客座教授,冯远征在上戏十天教学中把大量时间用于发声训练,只练“八百标兵奔北坡”一个绕口令。他认为,表演教学通常喜欢练习很多绕口令,“学生嘴皮子练得非常快,甚至比我要强很多,但是缺乏吐字归音,嘴皮子没有使劲,没有力度。”他要求学生们在练习绕口令时注意归音与结尾,“我们往往最强调的是开头,忽视结尾,‘八百标兵奔北坡’没有po,所以发声不够清楚。”冯远征还要求学生看剧本准备时,先不要看自己的台词,但是一定要看十遍以上对手的台词。

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4)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一角,是冯远征常常被学生问及的话题。他的妻子梁丹妮曾评价,“最可怕的不是你打人,而是你不说话站在梅婷背后,面无表情看她打电话,因为我不知道你什么就会出手。”冯远征以此向学生们分析,“表演就是这样,当你已经做到极致后,一定要把情绪拉到最低,然后再启动,形成波浪。”

安嘉和只打了妻子六次,但影响力惊人。合作三十年的人艺同事当着冯远征的面,问梁丹妮,“他打不打你?”

“其实我跟大家一样,都不知道怎么打老婆。”冯远征的话让现场笑声连连,他透露,自己曾打妇女热线咨询家暴问题,“演坏人不能一味坏下去,要找到他的另外一面,让角色丰满、立体。”他给安嘉和设计人物背景,“童年时,父亲离家出走,安嘉和与弟弟、母亲相依为命。他唯一相信的就是母亲。突然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早了,发现母亲和另外的男人在一起。所以他开始痛恨女人。”

从《建党伟业》里的陈独秀到《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里的配角,冯远征露面只有几分钟,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我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演员”。每到岁末年初,冯远征都会对前一年做总结,“这一年演了什么样的戏,哪个受欢迎?一个角色被大家认可了,明年不会重复相同的表演方式,因为它已经过时了,留在那个角色身体里了,我会重新寻找。当我接到新角色的时候,我要重新寻找塑造人物的方式。把自己逼到一个墙角,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不同的角色。”

今年夏天,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8级毕业生胡昕怡和王卓达在激烈竞争中一路披荆斩棘,成功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剧院院长(北京人艺新任院长冯远征)(5)

来自山东青岛的胡昕怡说,“得知被北京人艺录取后,我的心情就如同四年前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戏时一样充满激动和感慨。”来自山东济南的王卓达说,“北京人艺是全国最高艺术殿堂之一,也一直是我追逐的梦想。在剧院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些排练演出,从许多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