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有哪些黑幕(我80后审核过1328家食品企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食品安全有哪些黑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食品安全有哪些黑幕(我80后审核过1328家食品企业)

食品安全有哪些黑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对于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对于心存侥幸、漠视规则的人来说是最坏的时代;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是智慧的年代,同样盲目跟风、耳食不化的也大有人在;社会征信系统空前发达,轻言寡信的人无所遁形,而同时国家反诈中心APP却被15亿次安装。

作为一个在食品安全行业摸了15年鱼的人,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距离专家和大咖还相去甚远,仅仅在闲暇发呆时偶然有些异想天开。

也是自己立场不坚定,被别人的一顿烧烤两包香烟就收买,耳根发软同意献丑。鉴于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各类数据和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分享两点自己非常不成熟的想法。

01 食品安全文化

食品安全文化,最近被纳入各类认证和二方审核标准的内容,随着GFSI体系标准的更新,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审核条款中,在很多审核导则中也提供了明确的食品安全文化建设流程。

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仍一头雾水:“我们一直重视食品安全啊,每年都给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啊,我们还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啊,还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员啊……啊。”

诚然,各类体系认证和客户的审核在客观上促进了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提升,但很多工厂可能没注意这个要求的核心是“文化”二字。

记得一位大咖说过“当你走进一家工厂大门,你就能闻到这个工厂的食品安全文化氛围”。

这个“闻”字很形象的描述出从各种证书、文件反映不出来的感觉。

可能是办公室甚至厕所里的一个标识,可能是某个员工的一个动作,也可能是陪同人员的一句话。是那种主动自发的而不是被动遵守制度,是印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对食品安全的尊重和对他人健康的关注。

既然是文化,就不能强求在短时间内建设成熟,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各种奖惩制度的约束和激励,甚至是意外事件的刺激才能形成的一种习惯。

审核导则里明确了食品安全文化按照风险评估、建立行动计划、定期评审更新这一思路来进行建设,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可操作性。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工厂建设食品安全文化的流程。

另一位前辈对于食品安全文化的描述就是“员工在有和没有外人(包括主管、客户、审核人员)在场时的行为没有区别”,这句话应该是对于食品安全文化的最简洁浅显的诠释,所有操作都是发自本能而不是做给别人看。

如果有一个工厂的基层员工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没有进行过食品安全文化风险评估,没有建立各种行动计划,我也认为这家企业已经具备良好的食品安全文化。

02 数据分析

越来越多的工厂通过了各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认证要求的一部分,工厂不仅建立还保留了数量庞大的记录。还记得刚刚跨入这一行业,被审核的工厂用小车推来两车记录,当时大为震撼。

而不幸的是,很多情况下这些记录也仅仅被用于审核,而记录更为重要的功能却被无视。

现在工厂都了解哪些必须要保留记录,CCP监控、原料验收、成品检验等等。也非常注重记录的收集和保管。但很多记录从被记下来,下次可能就是审核时被查看,或者做追溯演练模拟召回时看一下,然后等到要求的期限一到被销毁。

至于趋势分析、绩效考评、持续改进等记录最基本的功能一概不管了。这当然受人力资源所限,因为很多企业没有专人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但也反映出管理者对“基于证据的决策”这一质量管理原则的忽视。

受篇幅和本人水平(这是主要原因)所限,记录功能的细节就不展开了。但每次看到工厂将一线操作人员保留的海量记录数据束之高阁不禁唏嘘。

如今,很多学者写论文都苦于没有数据支持。我们的工厂管理者完全可以从这些记录中获得比应付审核更大的价值。

以上只是自己在食品安全从业经历中的一些感悟,上面说的连“分享”都算不上,各位看官如果觉得粗浅可随意开喷,或付之一笑。如果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或探讨,就是这篇作文的最大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