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青知计划暑期实践团来了(青春脚步入深山)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广西宜州屏南乡合寨小学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

作者:文/蒋雨露 张瑞安 侯徐泳 图/沈漪杰 王伊婷

“二十大青春献礼,十年情山海可平”,2022年7至8月的暑期支教,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广西宜州屏南乡合寨小学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八桂大地的第十次相遇。今年盛夏,实践团成员们在祖国的南疆调研走访,忆往昔西迁岁月,在小学的讲台教书育人,启童心向阳向党,续写支教活动第十载的华美乐章。

调研:用创新谱写斑斓世界的篇章

在以工业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柳州,实践团走访参观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工业博物馆、柳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浙大与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地,在调研中感悟城市产业技术发展和历史变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陶志伟讲道:“我们生长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要努力做新时代的追光者,学好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需求,努力发现新材料研发的创新点。”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浙江大学校歌又一次在宜州西迁广场响起。实践团前往宜州博物馆、浙江大学西迁宜山纪念馆、浙江大学旧址等地深入参观调研,学习宜州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重温浙大艰苦卓绝的西迁历史。“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为这片承载着西迁印记的土地而自豪。”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黎雨菲感慨道,“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面朝竺校长雕像唱起校歌,雨水浸湿了我们的衣服和鞋子,我们的心却依旧火热。”

浙江大学青知计划暑期实践团来了(青春脚步入深山)(1)

深入“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合寨村,实践团前往合寨村村民自治展示馆参观学习,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第一届合寨村村委会副主任韦焕能同志以及合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锋同志座谈交流。“1979年合寨村虽然分田到户了,但没有明确政策,生产队长都不愿意分田,怕劳改、怕砍头。”作为共产党员,韦焕能深感肩上的重任,“我组织队干和全体党员进行研究,决定选举新的领导班子,让群众来投票。”就这样,合寨村村民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为推动我国基础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方向。

浙江大学青知计划暑期实践团来了(青春脚步入深山)(2)

支教:携他们去看璀璨壮丽的星河

7月30日开始,实践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根据当地情况和成员的专业特色开设了二十门特色课程,为孩子们带来感兴趣、听得懂、记得住的难忘课堂。

“当地小学语文数学教育相对比较扎实,那我们就要带给他们一些特别的。”三四年级数学老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彭家伟说道。玩飞花令探究格律平仄、做小游戏领略数字魅力、听英文歌学习单词语法、观冬奥会感悟体育精神、跳手语舞打开艺术之门……实践团成员们创新教育形式,带领孩子们学习别样的基础课程。踏寻红色足迹的党史课、纪念建军95周年的特色军事课,还有拼豆拼成的党徽、献礼二十大的折纸花、画笔绘出的华表红旗,孩子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此外,实践团成员创新地开设了滴胶、电影、实践、普法、航空等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人说,山里的孩子只能通过狭窄的井口看到寥寥几颗星辰。我想从井口扔下绳子,带他们爬出水井,看到真正璀璨壮丽的星河。”讲到这里,开设科学实验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侯徐泳眼里有点点星光。

浙江大学青知计划暑期实践团来了(青春脚步入深山)(3)

课余:带他们发射追逐梦想的火箭

“他们会服管教吗?他们会认真听课吗?他们会喜欢我吗?”这是五六年级的班主任、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沈若蒙第一天到小学对自己的“疑问三连”。然而,随着支教的进行,一架架纸飞机的放飞、一个个水火箭的发射、一块块滴胶的凝固,沈若蒙已经和小朋友日益熟络。课堂内容有条不紊,生活节奏处理自如。“不行,就今天,之后大人就不一定在家了。”实践团成员就这样被孩子们“霸气”地拉着去家访,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感受合寨村的教育现状。“老师你看,我参加五个比赛了!”孩子们敢拼敢想的身影出现在校园运动会的每个角落,团结的集体精神和健康的运动理念在这里萌发。“马上要上台了,好紧张。”支教最后一天,实践团与合寨小学的同学们为全体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为这篇充满回忆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浙江大学青知计划暑期实践团来了(青春脚步入深山)(4)

“老师帮我签个名,我要回家裱起来!”一张张签满实践团成员姓名的浙大明信片,成为了孩子们的最好留念。“我们后会有期!”这是来自浙大五个不同校区的成员们在明信片上写下无数次的期许,也是对孩子们、对实践团成员们最真挚的惦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同学们把心中壮志投入到基础教育实践,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命运结合起来,展现新时代的青年人该有的风貌,践行与传承宝贵的西迁精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的故事留待后来人继续书写,相信浙江大学与合寨、与宜州、与广西的情谊与联系,定会历久弥新,来日方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