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工程领导(三峡水利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郑守仁逝世)

南都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证实,7月24日,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郑守仁逝世,享年80岁。他“以工地为家”,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和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今年刚获颁“三峡科技创新终身成就奖”。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我国已失去23位两院院士。

三峡水利工程领导(三峡水利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郑守仁逝世)(1)

郑守仁。

1940年1月,郑守仁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家在淮河岸边,童年亲历过水患之苦。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目睹家乡修建了润河集水利枢纽工程,于是决心献身水利,1958年如愿考入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

三峡水利工程领导(三峡水利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郑守仁逝世)(2)

2017年,郑守仁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这是国际坝工界的最高荣誉。

1963年毕业后,郑守仁被分配到长江委工作。此后,他陆续参与了陆水水利枢纽工程、乌江渡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的设计,1994年至2017年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57年的水利生涯中,郑守仁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在业内有“当代大禹”之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提出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及导流围堰设计方案,皆为我国首创;年过五旬出任三峡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以来,更是长期与同事、工人们住在条件简陋的三峡坝区,最终铸成了中国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2019年,兼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为“全球之最”的三峡工程,荣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而郑守仁的工匠精神,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2017年,他被授予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这是国际坝工界的最高荣誉。

长期在工地驻守的工作方式,使郑守仁患上了肝病、高血压和两种癌症。但直到79岁,他仍抱病坚守在三峡工地,总结梳理相关工程资料。230万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已出版,另有一部《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书稿也有200多万字。

2019年,郑守仁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将这个荣誉视为国家对三峡工程的肯定。然,而当时已经相当病瘦、虚弱的郑守仁仍然说,“国家把三峡工程交给我,总结没完成,我的工作就一天没做完。”

在外人看来,他对三峡工程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用郑守仁自己的话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工程会像三峡这样和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它承载了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情感和我们的梦想。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