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

人物小传

文昭明,1930年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著名变态反应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教授。1948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工作,1956年调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80年,调入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工作。1994年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和南佛罗里达James A. Haley退伍军人医院免疫和过敏反应科学习。

文昭明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婴幼儿变态反应的临床诊治工作。1982年建立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特殊实验诊断方法,在国内首次诊断该病,先后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技术(IB)检测特异IgE和IgG抗体的方法,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从婴儿到成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诊断治疗学》《解读过敏》并参与编写《实用变态反应学》《临床变态反应学》《变态反应学》等多本专业著作。2011年获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

访谈节选

在抗战烽火中成长

李苑菁(以下简称“李”):文老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和您的家庭。

文昭明(以下简称“文”):我叫文昭明,是四川成都人。我是在一个大家庭里面长大的,爷爷奶奶以下有十几二十口人。我没有见过父亲,他外出求学后没有回家,母亲只有我一个孩子。长辈们对我和其他的堂姊妹同样对待,出去玩都带我们一块去。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2)

文昭明(正中幼儿)与家人合影。

我家里很重视教育,无论男孩女孩都念书。我的上一辈都是大学生,其中有两位是医生,姑姑是妇产科大夫,叔叔解放后还担任过四川省防疫站站长。小时候我得胃病,就是姑姑为我治疗,精心照顾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我的胃病就好了。所以我后来学医,也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李:请谈谈您的成长和求学经历。

文:我的启蒙小学是成都益州女中附小。但我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日机不断地来轰炸,我记得那时有好几种警报:预行警报,是敌机要来了;空袭警报,是快要到上空了;紧急警报,是已经到头顶,马上要轰炸了。因为频繁的轰炸,城里面的很多人都疏散到乡下,我们也疏散到乡下。所以我读了好几个小学,北城小学、玉局庵小学等等。

我能唱很多抗日的歌曲。“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退出了沈阳城”,这是在讽刺当时的军队不抵抗。“打仗不怕鬼子狠,吃辣不怕吃老姜。鬼子虽狠怕拼命,只有那汉奸没心肠,大汉奸抓来全家杀,小汉奸抓来喂狗狼,出卖自己还是小,出卖了民族没天良”,这是骂汉奸的。

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成都县立女子中学[1]念的。考上了成县女中以后我就住校了,在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叫雍家渡的地方,在那里一直待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8年,我考上了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学的儿科。原来的学制是7年,解放后改为6年,1954年我就毕业了 。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3)

1949年,文昭明(四排右一)与大学同学合影。

李:您从小到大成绩都比较优异吗?

文:我是在4年级以后学习才变好的。高小[2]一年级,大概是因为我学习得了第一名,老师给了我一个小小的能摆在桌子上的牌子。这个牌子上写了几个字,我终身难忘:“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来我考入成都县立女子中学,成绩都是在前十名,最好是第二名,最差大概是第七名,还可以。

在华西协合大学,有一次生物期中考试让看显微镜,我在前几个就答错了,把3号显微镜的内容写成了4号的,4号的写成了5号的,一直错下去。最后得了多少分呢?八分半。我还以为自己考得很好,但是老师把我叫去,说我只考了八分半。生物是主要科目,不及格就要留级。我跟老师说我写错了,他说:“对,你错了,但我们看出来你不是一点不知道。”最后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期末考试好好考。我就好好学习,几乎快倒背如流。期末算总分,老师给了我一个刚及格的分数,不用留级,我高兴了好几天。但这也是我做医生得到的第一个教训:一定不要粗心,必须避免这种错误。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4)

大学时期的文昭明。

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去西藏

李:您是怎么去西藏工作的?

文:国家分配,我就去了。我大学毕业是1954年8月,那时分配是保密的,就给你一个红纸信封,里面装着一张条子,写着你去的地方,不能跟别的同学说。

我和另外两名男同学被分配到了西藏,组织给了我们一周时间准备,然后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为什么呢?因为前面在修路,只能等它修好一段,我们再乘车前行一段,直到1954年的12月,我们才到拉萨。在拉萨时,我们参加了“两路”通车典礼,两路就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那时内地去的文工团很多,白天、晚上都表演节目,热闹非凡。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5)

20世纪50年代,文昭明在拉萨。

我在拉萨呆了五十多天后,被分配到日喀则。从拉萨到日喀则没有公路,只能骑马,要骑十几天。这十几天,我们都住在藏民家里,他们很欢迎我们。我还写过一首诗——“马儿带着我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漫步在雪山羊湖畔。晓行夜宿,十几天过去了,人乏马倦。一天,当晚霞映红了天边,领队在高喊:看呀,前面那白点,就是我们的家,日喀则人民医院。大家睁大了眼睛,望着前方,兴奋得红了脸。嗖,嗖,快马加鞭,草原上扬起的尘土久不散!”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6)

1955年,文昭明在前往日喀则途中。

李:您到日喀则人民医院时,那里的医疗工作是什么状况?

文: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医生都是汉族人,主要是给藏民看病。我去的时候,医院已经有儿科了,而且已经有一个大夫,是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余德钫。他与我亦师亦友,后来牺牲在了西藏,我很怀念他。

李:您在当地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文:到日喀则后,组织要求我们不能用汉语看病了。因为日喀则是“后藏”,那里的藏民听不懂汉语,我们要用藏语看病。我学过一段时间藏语,但后来没有好好学,记不起来了。现在我只记得一句,“你头疼吗”藏语是“gu la gei du gei(音)”。

当时病人不多,没有病房,只有门诊,我就看门诊。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7)

20世纪50年代的日喀则人民医院。

李:在高原工作,生活还适应吗?

文:我觉得还可以,没有什么困难。那时医院照顾我们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做饭都是用两个蒸屉,一层是馒头,一层是米饭。如果要吃鸡蛋,就用蛋粉调出来,要吃肉,就开罐头。那时候没有脱水蔬菜,想吃蔬菜,我们就自己种。

李:您后来又怎么去了新疆工作?

文:我离开西藏是1956年的6月。那是很突然的一个晚上,我都上床快睡觉了,我们负责人余德钫找我,说拉萨来了加急电报,让我第二天一早到拉萨,也没说是什么事。我考虑到可能是巡回医疗,只带了一本书,几件衣服和一个马背套[3],就离开了日喀则,结果再也没有回去。

到了拉萨,组织要我护送一批孩子回内地。因为内地的孩子在高原很难健康成长,会得高原性心脏病,要赶快送回内地,地势降低了病情才会慢慢好转。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正准备离开,负责的同志叫住了我:“回来,回来,给你开介绍信,事情结束后到新疆去。”为什么是新疆?因为我现在的老伴、当时的男朋友在那里!

大学毕业分配时,我有两个决心:第一,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去西藏;第二,坚决和我深爱的人好到底。我去了西藏,可我深爱的人在新疆。我并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组织却早已考虑到了我的情况。就这样,我把这批孩子送到成都,见完了母亲,几天后就去新疆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干了23年。

扎根新疆边干边学23年

李:请您谈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工作经历。

文: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工作,繁忙、多彩。那时我们床位有120张,最多的时候达到140张。乌鲁木齐的汉族人比较多,我们的医生有汉族的,也有维吾尔、柯尔克孜、俄罗斯族的,大家融洽共处,共商科室大事。我们以业务为重,工作很忙,我在那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尤其是主任杜文慧[4],对我帮助很大,后来还提拔我当科室副主任,协助她工作。因为我毕业直接去了西藏,那里没有多少病人,我的业务不算太精进,她就送我到北京儿童医院进修。我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学习班,听了邓金鍌[5]、胡亚美[6]、江载芳[7]等很多儿科专家讲课,我对邓金鍌提到的水电平衡紊乱的纠正很感兴趣,之后在这方面还做了一些工作。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8)

20世纪60年代,文昭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李: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时,有印象深刻的病例吗?

文:因为气候的原因,新疆的小孩冬天容易患肺炎,夏天易腹泻。每逢这两个季节,科里都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任务很重。

一次夜里,我值二线班,值一线班的住院大夫给我打电话,跟我说有一个6岁的腹泻患儿,输液后心跳加快,问我是考虑心肌炎还是补液不足。我说,我得来看一看再告诉你,电话里我不知道如何答复。到病房后,为了先确定是不是补液不足,我把孩子的被子掀开,轻轻揉他的肚子。哗啦一声,孩子拉了一床水便。原来大孩子和小婴儿不一样,婴儿拉的次数多,但量不一定多;大孩子拉的次数少,但量多。这下我就确定了,是补液不足,得赶快补液,果然补液之后孩子就好了。所以说呀,临床观察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帮助我们明确诊断,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从观察中学到东西。

还有一个因中毒性痢疾入院的2岁孩子,因为他有一次异常呼吸,大夫给他打了呼吸兴奋剂洛贝林。但是,孩子异常呼吸越来越多,连一次正常呼吸都没有了,甚至5分钟推一次洛贝林也无济于事。正在这时,食堂送来了婴儿饭。我把孩子摇醒,慢慢喂他,他竟然把一碗饭吃光了。他能吃光一碗婴儿饭,说明病并不重啊,不应该合并这么重的呼吸衰竭。于是我做主,把洛贝林停了,严密观察。后来,孩子的异常呼吸慢慢减少,到凌晨完全恢复正常了。所以,这是由于洛贝林引起的呼吸异常,停掉洛贝林就好了。

我还诊断过一例肺炎合并低钠综合征,患者是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他肺炎很严重,但是我不死心,我还想救他。有一天我工作完又去病房听他的肺部,我觉得他的肺炎已经在好转了,可为什么又陷入昏迷、病情越来越重呢?我请急诊赶紧查生化,结果发现他的血钠很低。我算了算,要纠正过来,应该给他静脉输入3%的氯化钠液84毫升。那时没有心电监护仪,我就从棉花棍上撕下来一条棉花丝,贴到他的鼻子上,他一呼吸,棉花丝就会轻轻地动。我请护士尽可能慢地推液,我用听诊器听他的心脏,眼睛盯着棉花丝,一直到静脉推液结束,孩子好着呢!2小时以后,孩子打哈欠了;4个小时后,他睁眼了;12小时后,我们喂了他牛奶30毫升;24小时后,孩子大声哭了,要喝母乳。慢慢地,这个小孩就好了!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9)

1974年,文昭明(前排左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医生合影。

李:您在新疆时参加过巡回医疗队吗?

文:我们的巡回医疗还是很频繁的,每年都有,一个队大概十来个人,去各地的公社给大家看病,我记得我去过伊车嘎善公社[8]。

有一次,在巡回医疗期间,我们遇见了一个出血的孕妇。妇产科大夫说需要输血,我是队长,血型也匹配,就带头输了200ml血,一个18岁小伙子也跟着我献了200ml血,孕妇后来就抢救过来了。不过,那个小伙子的父亲却有点不理解,来找我们吵架。大家把我叫出去,他看我的年龄也不小了,但也输了血,不说话就走了。

其实除了巡回医疗,还有很多紧急任务,都得随叫随到。一天,我正准备送我爱人回内地出差,因为我从来没有送过他,那天准备送他到汽车站的。可是刚走到大门口,同事就在喊:“快快,快回来,奇台[9]有个小孩抽风不止,需要紧急出差,汽车都准备好了。”我只得跟爱人道歉,赶紧坐上汽车赶到奇台。经过检查,其实小孩是缺钙,注射葡萄糖酸钙就好了。

李:您在新疆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文:我在新疆,主要就是在医院里看病人,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到处都能学到东西,知识像浩瀚辽阔的海洋,学无止境,要一生虚心。所以我边干边学,算是在工作中锻炼成长吧 。

从儿科医生到变态反应科医生

李:您后来调入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契机是什么?当时科里情况怎么样?

文:1980年,我跟随家人调到北京工作。一开始是安排我在协和医务处工作,后来张庆松教授[10]将我要去了变态反应科,我就开始从事变态反应工作。

那时已经建科一段时间了,但还算是一个小科室,科里大概也就十人左右。张庆松教授请李美琏大夫带了我两周,我边干边学,学脱敏治疗、皮肤试验等,后来才成为了变态反应科医生,开始独立看病。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0)

1987年,文昭明在北京协和医院。

李:您在国内首次诊断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能聊聊确诊这一疾病的过程吗?

文:我来变态反应科不久,发现有的“哮喘”跟一般的哮喘不一样。一般的哮喘病人肺部没有阴影,但我发现有一位“哮喘”病人不但肺部有阴影,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总IgE也特别高。是哮喘合并感染,还是其他病呢?通过不断查资料,我发现了一种病叫ABPA(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名字虽然长,但把这个病说得很清楚:病因是变态反应性的,侵犯的部位是支气管和肺,病原是曲霉菌,主要是曲霉菌中的烟曲霉。

我请技术员小王帮忙查沉淀线[11],果真在患者的血清中查出了抗烟曲霉的沉淀抗体。后来,我们科实验室的负责人乔秉善老师在患者的痰中发现了分生孢子梗,这就说明曲霉菌在患者的支气管里生长繁殖,确诊了,就是ABPA。这项研究后来发表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还获得了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成果奖。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1)

文昭明接诊的我国首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病案记录。

李:您到变态反应科工作后,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文:对于变态反应科的患者,病因诊断尤其重要,我是遇见什么问题就努力解决什么问题。

有位女病人,看病的时候是被丈夫和单位同事扶着来的。她说自己吃了谷维素就头疼,吃另一种药就胃疼。我一想,药物过敏最容易引起的症状是皮疹、药疹啊,可她描述的症状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相信她不是装病,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心因性“过敏”,需要解除她的心理障碍。

我给她开了谷维素片,她拿回来之后,我又请她去验个血,在她去验血的过程中,我悄悄把她放在桌上的谷维素换成了绝不会引起过敏的面糊片。第二天她来找我,说吃了昨天开的谷维素后还是头疼。我说我给你的不是谷维素,是面糊片,她“啊”的一声,惊讶了。后来,我和她一天试一个药,直到她的思想顾虑完全解除。她回家后给我来信,说自己的病全好了,我们都很高兴。

还有一个病人,多次休克但找不到原因,靠每月注射一次长效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他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忧心忡忡地找到了我。我了解到三点:第一,他每次休克都发生在饭后半小时内;第二,他每餐必喝牛奶,但不是每次喝牛奶都犯病;第三,他有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史,但已经很久没有用过青霉素。

为了找到病人发病的原因,我找到药剂科主任李大魁教授,他热心地主动陪我去了远郊的奶牛研究所。这一调查就清楚了,原来奶牛最常犯的病是乳房炎,治疗是靠打青霉素。这打了青霉素的奶牛的奶,如果混到一般的牛奶里出售,青霉素过敏的人喝了,就会受影响。一般的牛奶厂因为奶量大,稀释后问题还不大。但个体户如果只有两三头奶牛,可稀释的牛奶少,那么售出的牛奶中青霉素的浓度就比较高了。我们调查了解后告诉病人,请他和供应牛奶的个体户签订合同,规定打了青霉素的奶牛三天内产的奶,绝不能供应给他。个体户做到了,这个病人就不再犯病了。

所以说,变态反应科的工作,找原因很重要,找不到你就想办法找。皮试是找原因,外出了解情况也是找原因。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2)

变态反应科四位老专家合影,左起:张宏誉、叶世泰、顾瑞金、文昭明。

李:协和变态反应科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文: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举办全国性的变态反应大会,影响力就扩大了。变态反应事业也兴旺起来,到处都开始成立变态反应科,可以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

我们还举办进修班,给进修医生讲课,每个进修班人都不少。因为我是儿科毕业,在新疆也做了很多年儿科工作,科里主要让我讲婴幼儿变态反应。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3)

文昭明在协和小礼堂授课。

年过半百也要学出成绩

李:听说您后来去美国学习了一段时间,请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文:1993年的一天,医院外事处突然通知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要资助我出国访问学习,让我自己找地方。我联系上了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那里学习了9个月。那时我已经60多岁了,仍然决心在外学出成绩来。

我主要是在他们的变态反应科学习,看他们出门诊,参观实验室。科里的大老板叫Lockey[12],工作很辛苦,我很佩服他。还有一个Ledford[13]医生,他每个周末都和爱人一起去为穷人免费看病,坚持了7年。我回国后还写了一篇文章《幸遇Ledford医生》,我在里面说,不是每个美国人都看重金钱,他们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医生。

李:您在访学期间主要进行了哪些工作?

文:我在国内发现了ABPA病例,到了国外,我也在尽量了解相应的内容。Lockey给了我三本书,分别是1947年、1951年、1957年的,虽然都是老书,但提供了很多信息。我发现ABPA可追溯的最早的病例,应该是1938年的一个6岁孩子。于是我就和Lockey一起写文章,在国外发表了,我还记得其中一篇是ABPA的综述[14]。

科里每天早上都有专门的学习会议,有一天他们请我讲ABPA的内容,我讲完以后他们很高兴,还说“excellent”“extremely good”。我本来只在美国待半年,他们主动提出为我增加3个月的访问时间,并接纳我为美国科学促进会[15]的国际会员,这为我了解学科最新进展提供了方便。他们还问我需要多少生活费,我不想让对方觉得中国人贪财,说得很少。后来他们按每个月600美元的标准给我发了生活费,帮我延长了访问时间,所以我一共学习了9个月。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4)

1994年,文昭明在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实验室。

李:这段访学经历对您回国开展工作有什么影响?

文:回来后,因为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变态反应,最好让老百姓也知道,我开始写医学科普书。

我写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从婴儿到成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诊断治疗学》,还有《解读过敏》《协和从医札记:关爱病人 学会分析》等,加起来有上百万字。我没有其他的嗜好,就是喜欢坐在电脑旁,写我想写的东西。虽然现在退休了,我也还在不断地写。

医生和患者是一条战壕中的战友

李:回顾人生的各个阶段,有哪些人对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文:大学毕业后,我先后被分配到西藏、新疆和北京协和的三个不同岗位上,是西藏的余德钫、新疆的杜文慧和协和的叶世泰三位老师帮助了我。他们将我扶上马,再送一程,这种师谊,我终生不忘。

全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周华康[16]教授是我的恩师。1958年我还在新疆时就见过他,他指导过我一个月。后来我到北京后,他还经常为我改投稿文章,教我英语。前两天我还找到了珍藏多年的他写给我的寄语,他的鼓励和教诲让我非常感动。

我周围的人,我的老师、同事、家人都对我很好。我这一生,平淡而愉快。

历史上坚守自我的人物(口述历史文昭明)(15)

1998年,周华康写给文昭明的信。

李:对成长中的年轻医生,您有什么嘱咐?

文:要向病友学习,累积经验。每看过一个病人,我都会做记录。以前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可以通过电脑查询信息,只能靠自己手写记录本。我先后写了9本,记录了约9000例次病例,这对我积累经验很有帮助。

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一条战壕中的战友,共同对抗谁?对抗病魔!要爱病人,关心病人,不要把病魔和病人当成一回事。作为一个医生,一生就应该不为名、不为利,用毕生的精力去济世救人。

李:协和即将迎来建院百年,面对一百岁的协和,您有什么想表达的?

文:协和对我帮助很大,也有很多我尊敬的老师。大家是一个整体,都是在为了病人奉献自己。“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很重要,希望所有协和人都能做到,也希望协和越来越好,成为济世救人的顶尖医院!

注释

[1] 成都县立女子中学创办于1930年,1950年并入成都县立中学校,今成都市第七中学的前身。

[2] 旧制小学一至四年级为初小,五至六年级为高小。

[3] 马背套,俗称“马褡子”,一种搭在马背上的口袋,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

[4] 杜文慧,195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筹建了新疆第一个儿科病房。

[5] 邓金鍌(1908—1973),广东开平人,著名儿科学专家。193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助教。1942年,因协和关停,诸福棠、吴瑞萍、邓金鍌三人创立了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今北京儿童医院的前身。

[6] 胡亚美(1924—2019),北京人,著名儿童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7] 江载芳,安徽旌德人,著名儿科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8] 今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东南部。

[9] 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是新疆昌吉州的边境县。

[10] 张庆松(1908—1982),安徽滁县人,耳鼻喉科学专家、变态反应学家,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变态反应科创始人。

[11] 在琼脂扩散试验中,相应的抗原、抗体以最适的比例相遇时,会形成白色沉淀线。

[12] Richard F. Lockey,国际著名变态反应学专家,曾任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专业学会(AAAAI)主席。

[13] Dennis K. Ledford,国际著名变态反应学专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教授。

[14] Zhaoming W, Lockey RF. A review of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1996, 6(3):144-151.

[15]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是《科学》杂志的主办者及出版者。

[16]周华康(1914—2011),安徽休宁人,中国现代儿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