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风行走路线(超强台风来了这支)

新华社上海9月6日电(记者董雪 许东远)5日上午,超强台风“轩岚诺”在上海浦东南汇嘴东南方向的海面上移动,一个“追风”而来的团队在海边默默观测着它的变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最新台风行走路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台风行走路线(超强台风来了这支)

最新台风行走路线

新华社上海9月6日电(记者董雪 许东远)5日上午,超强台风“轩岚诺”在上海浦东南汇嘴东南方向的海面上移动,一个“追风”而来的团队在海边默默观测着它的变化。

时间倒回几天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派出近十位科研人员提前来到上海临港新片区布设综合立体观测网,“等风来”。他们以洋山港区为中心,在浙江外海和杭州湾布设漂浮式激光雷达,主团队在连接洋山港的东海大桥临港侧观测,海上-港区-滨海城区三个区域共同构成台风风场试验区域。

“我们出发前已经判断台风登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浙江舟山、上海临港新片区和上海洋山港区有明显影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汤杰说,团队希望对滨海城市和港区的数字化防灾做一些探索性试点。

9月4日晚间,“追风团队”在移动观测车上实时观测台风。(受访者供图)

与常规气象观测不同,这次观测“轩岚诺”的重点在于超高分辨率风场结构,因此试验采用设备主要与风场观测有关,共有5部激光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以及若干部自动站,还有1个激光云高仪主要看云的高度和变化,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试验区域内的风速风向演变、水平和垂直风速变化、湍流特征等大气风场信息。除此以外,研究中心还充分利用新型卫星等设备,从宏观视角观测较大区域内台风结构特征。

从外观来看,这些设备是大大小小的“方盒子”,其中最大的激光测风雷达体积约1立方米,接近100公斤。两部激光测风雷达在洋山港区的山顶上运行。因为车开不上去,4名科研人员将又笨又重的设备从山脚下一路抬了上去,原本5分钟的车程,他们冒着风雨爬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4日晚间观测到临港新片区和洋山港区的风速变化非常剧烈,比如5日下午台风在100米以下吹的是北风,但在300米以上高度主要以东风为主,这意味着100米到300米之间的风切变度大,对于超高建筑可能就有较强的致灾可能。”汤杰表示,相关观测数据也实时给到前方预报员使用,为洋山港区的船舶停靠、避风等提供参考。

据悉,此次观测从9月4日中午正式开始,到9月6日上午结束,将为台风对沿海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获取宝贵的一手气象数据。

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