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17课知识框架(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

教材解读: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知识梳理: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17课知识框架(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1)

直击中考:

1.(2020·内江)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暴跌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美国疯狂的股票投机活动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 德意日法西斯的殖民扩张

D. 美国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

2.(2020·安徽)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17课知识框架(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2)

A. 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3.(2020•淄博)1932年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展开角逐。这次选举中,两位候选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如何遏止苏联扩张

C.如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4.(2020•莱芜)“与经济危机中的德国、日本相比,首先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封建主义的传统;其次,美国有改革、改良的传统;再次,美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优越,积累了大量财富;第四,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大财,家底很厚。”这段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 )

A.历史进程 B.有利条件

C.具体措施 D.世界影响

5.(2020•济南)《罗斯福炉边谈话》中记载:“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一措施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6.(2020·重庆A卷)下表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任务

参与人数

1933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

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

约200万

1933年

田纳西管理局

田纳西河流城综合治理

约350万

1936年

工程振兴局

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

约300万

A.以工代账,提供就业机会

B.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C.大量输入国外廉价劳动力

D.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7.(2020•威海)从1933年罗斯福上任开始,美国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缺乏淡定应对危机的精神

C.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彻底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8.(2020•攀枝花)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 )

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B.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C.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9.(2020•营口)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新政。不属于新政意义的选项是( )

A.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B.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C.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质

10.(2020•黔南州)如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17课知识框架(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3)

A.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11.(2020·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的沉重打击,至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状况如何,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史学界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再次进入兴盛时期。在此背景下,罗斯福新政重新进入教科书编写者的视野。

——摘编自《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是,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开始回升,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

一一人教社1982年版《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教科书

材料三 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社2012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下册)》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不同时期教材内容编写的因素。(3分)

(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概括并说明2012年版教材在评价新政方面的扩展之处。(6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17课知识框架(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3课)(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