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曹操的形象(曹操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

我们来回顾历史中的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首先是政治家、谋略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他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社会秩序与经济,在北方实行“屯田制”,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作为古往今来卓越的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文学上有不凡成就的曹操,他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其中建安风骨代表作《观沧海》,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建安“三曹七子”之首,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在书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

但在文学作品中的曹操是反面脸谱化,是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便是依据真正的历史人物形象创造出来的,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曹操的角色是个即“奸”又“狠”被否定负面的角色。《三国演义》把曹操和刘备作为相对的两个极端。曹操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华,保持了中国北方的安定和富庶,这些在《三国演义》中是得到了肯定的。但另一方面,《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他狡诈,多疑,残酷和野心勃勃的性格作为反面角色进行批判和讽刺。

曹操的形象以魏晋时期的著作为起点,经过唐传奇、唐诗及宋元戏曲的加工,到《三国演义》的出现而定型,曹操成为负面典型。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多描述曹操负面性格,唐代文人对曹操的评价褒贬皆有,进入宋元,曹操的负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宋元诗歌中对曹操称呼为老贼、曹瞒。

明朝嘉靖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面貌的一个版本,此时的曹操是毁誉参半的,依然是东汉末年实现北方统一的英雄,具有识人用人、军纪严明等品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具有凶狠残暴、奸诈狡猾等恶德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曹操,对他正面肯定很少,经过《三国演义》加工完全成为了负面的文学典型。

进入近代,对于曹操的认识开始走向多元。一方面,曹操各方面成就得到重新肯定。另一方面曹操的性格依然为民众所诟病。本片只是个人的一点了解,同时欢迎粉丝来讨论你所知道的曹操?

史书上曹操的形象(曹操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