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一口气看完(世界文明起源2)

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起源公元前9世纪的意大利半岛,历经王政,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地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于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灭亡,东罗马后卫拜占庭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前后横贯两千余年,可谓波澜壮阔,浩浩汤汤。古罗马文明是笔者最喜欢文明之一,每一个近距离观摩罗马两千年起伏跌宕的人,都不禁会随着帝国的壮大而感到热血沸腾,随着文明的消逝而感到黯然神伤。

传说时期:

上古传说,当特洛伊遭到希腊人进攻,维也纳女神的儿子亚尼斯逃了出来,一路北上拉到罗马,成为罗马第一代王。

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 -公元 前6世纪):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北向意大利移民,建立城邦,部落形成。

公元前7世纪:其部落之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

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国家的过渡。氏族部落形成,这时候部落开始称王,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

公元前672年:托里斯·奥斯蒂吕斯上台,他带领罗马士兵多次的出征,取得大片领地。

公元前578年-534年:图利乌斯统治大举改革,建立了数百人军队制度,并设立选举制度。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公元前535年:罗马城的第七代王,塔克文杀死了他的岳父前任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以登上王位。他施行暴政和独裁。大力宣扬战争,吞并了不少邻近的拉丁城镇。前509年,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小塔克文的统治。王政时代结束。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公元前509年:罗马贵族驱逐了塔克文,在城邦国家基础上建立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发生战争,但是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

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

公元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前5世纪-前396,罗马与伊特鲁里亚城邦维爱进行了战争。最终维爱被灭,伊特鲁里亚人一蹶不振,罗马的领土却翻了一倍,成为了意大利中部强国。

前390-前331年,高卢人入侵并夷平罗马城,但后来被击败逐走。此后700多年罗马保持不被外族攻克。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罗马战败: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大军所向披靡,罗马军队连战皆败。一直想扩展疆土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乘机与迦太基结盟,并于公元前215年对罗马宣战。马其顿军队在东部不断取胜并准备进兵意大利时,罗马强大的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拥有强大陆军的腓力却因海军力量不足,缺少船只而无法渡海作战。双方交战数年未分胜负。于是,罗马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并于公元前212年取得埃托利亚同盟的支持,在马其顿周围组成了一个反腓力的希腊同盟。由于反马其顿的声势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贸然远征意大利。公元前206年,马其顿和埃托利亚同盟的希腊城邦实现和解。被第二次布匿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罗马亦不得不于公元前205年同马其顿缔结和约,并接受对其不利的停战条件。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 腓力五世的舰队于在爱琴海展开攻势。第五次叙利亚战争爆发后,腓力五世与叙利亚的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三世发生冲突。爱琴海四周的希腊城邦因不堪马其顿的袭扰,遂联合反对腓力。公元前201年,腓力的舰队被罗德岛和帕加马联合舰队打败。罗马已战胜迦太基,正企图乘势向东扩张,遂以保卫希腊为借口向马其顿宣战。罗马首先与希腊城邦联合组成反马其顿同盟,并争取叙利亚保持中立,公元前200年,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率2个罗马军团渡过亚得里亚海,到达希腊西部。与此同时,罗马展开外交活动,征得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的支持。公元前197年,腓力五世率军迎战。两军在库诺斯克法莱遭遇。罗马及同盟国军约2万人,马其顿军2.5万,时逢大雾,马其顿方阵不能发挥威力,遂被罗马军团击溃。翌年缔结和约,马其顿被迫从希腊全部撤出,并向罗马赔偿巨款。和约还规定马其顿只能保持军队5000人和战船5艘,未经罗马许可,不得与邻国交战。罗马遂宣称自己是希腊各城邦的解救者,俨然以这些国家的保护人自居。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腓力五世去世,其子佩尔修斯继位。随后,佩尔修斯不断扩充势力,并谋求对希腊的控制权,遂引起罗马人的不满。当佩尔修斯统治时期整个希腊为之惊慌。公元前172年,帕加马国王吁请罗马出兵,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当年,罗马的先头部队在亚得里亚海东岸伊利里亚境内登陆,并占领了一些据点。公元前171年,罗马又派出两个军团渡海远征。佩尔修斯率军迎战。两军在皮尼奥斯河畔拉里萨遭遇,罗马军队首战受挫,损失步兵2000人和骑兵2000人。接着,罗马军队又连吃败仗,公元前 168年,执政官埃米利乌斯·鲍路斯率罗马主力部队步兵1.4万人、骑兵1200人挺进希腊。佩尔修率马其顿军3万余人撤向彼得那,罗马军跟踪而至。6月22日双方在彼得那决战。马其顿军发起进攻,击溃罗马军前锋。罗马军退向山地,马其顿以方阵实施追击,但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难以保持严整的队形。鲍路斯利用马其顿方阵出现的缺口率军插入,两翼部队同时发起进攻。马其顿军大败,2万人阵亡,1万余人被俘,佩尔修斯逃跑途中被擒,披枷带锁被押解罗马,后死于狱中。马其顿遂被分割为4个自治共和国,事实上已沦为罗马的属地。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马其顿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分割为4个自治共和国之间的不断争斗,马其顿人对罗马的统治日益不满。公元前152年,一个觊觎王位者安德里斯库斯试图重建马其顿王国,他自称为佩尔修斯之子,自立为王,并募集了一支军队,公开反叛罗马。罗马遂派梅特卢斯任马其顿军政长官。梅特卢斯率领罗马大军很快便将马其顿新军歼灭。但不久又有2人冒称佩尔修斯之子,接连举兵反抗罗马的统治。梅特卢斯用了两年时间才将叛乱平息。四个共和国不复存在,罗马吞并马其顿并将其作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行省。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前149年-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公元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

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斯起义。

公元前60年,克拉苏、恺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

公元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安息。

公元前48年,恺撒在内战中击败庞培,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

公元前44年,恺撒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继承人。时年19岁、身在希腊阿波罗尼亚军中的屋大维获悉后,立即行军回到罗马。此时的罗马正掌握在谋杀恺撒的共和派元老布鲁图与卡西乌斯手中。

公元前43年,屋大维设法与恺撒的同僚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三人开始清理元老院异端,百余名元老和上千名骑士被杀。

公元前42年,安东尼与屋大维率军追击已经逃往东方的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在腓力比之战中兵败自杀。屋大维返回罗马,安东尼则前往埃及,与恺撒的情人、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结盟。至此,罗马西属屋大维,东属安东尼。

安东尼专注东方帕提亚战事,并始终和埃及女王保持亲密关系。屋大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同时中伤安东尼,称其勾结外国势力、反叛罗马。双方矛盾日益激烈。

公元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前31年9月,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的联军,在希腊的亚克兴角与屋大维交战,史称亚克兴海战。结果,安东尼惨败,与女王逃回埃及。前30年,屋大维入侵埃及,安东尼和女王先后自杀,而女王与恺撒的私生子凯撒里昂被处死,托勒密王朝灭亡。至此,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屋大维大权在握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至此罗马共和国结束了,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文明起源一口气看完(世界文明起源2)(1)

屋大维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前27年-公元1453年):

公元2世纪,安敦尼王朝时期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自此之后罗马帝国永久分裂。西罗马帝国一建立起来便被哥德人首领阿拉里克不断入侵。东罗马帝国则忙于与汪达尔人、波斯的战争而无法救援。

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

公元409年,阿拉里克再次包围罗马城,赶走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幸好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念手足之情支援他,霍诺里乌斯才侥幸保住皇位。

公元410年,日耳曼人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蛮族军队在城内杀掠三天,大获而归。而罗马城则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公元423年至公元425年,Joannes被西罗马军队拥立为皇帝,招致东罗马的强烈不满。东罗马帝国名将Aspar率军击败了西罗马军队,并扶立瓦伦提尼安三世成为西罗马帝国皇帝,使得西罗马政局平稳了30年。

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建立阿兰王国,阿兰王国的海军力量强大,不停从海路袭击西罗马帝国。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再度攻进罗马城,罗马城遭受毁灭性破坏,此次劫后余生的罗马城还剩下7000人。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杀。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 ,欧洲历史进入了中古时代。

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

529年,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期,根据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

532年,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廷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554年,拜占廷帝国在卡西利努姆战役中击败了法兰克王国,国力达到了鼎盛态势。

541年到600年,地中海沿岸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瘟疫。拜占廷帝国南部的黎凡特、北非地区不断爆发叛乱。拜占廷帝国宿敌——萨珊波斯卷土重来、日益强盛,不断对拜占廷帝国进行军事进攻。

公元6世纪-7世纪,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即希拉克里乌斯)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拜占廷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它也从中获益——它不再那么混杂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奥古斯都),而使用Basileus(巴赛勒斯,巴西琉斯,国王)。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在宗教上拜占廷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廷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科普特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公元8世纪,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伊苏里亚王朝在8世纪末灭亡。

公元9世纪,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拜占廷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有时也是敌人):以基辅为首都建立王国的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信仰,并为拜占廷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廷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廷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人进入了小亚细亚——拜占廷帝国的主要兵源地。

1071年在曼齐克特之战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塞尔柱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击败,拜占廷失去了亚美尼亚及安纳托利亚的部分地区,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逐渐失去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事情起因于教皇利奥九世执意任命一名西西里出生的主教执掌东方教会。此举招致整个东部教会不满。普世牧首米哈伊尔·塞鲁拉利乌斯大怒,下令关闭国内所有西方教堂,驱逐其神职人员。教皇此时又派遣红衣主教亨伯特作为特使与东部教会进行会晤,然而此次谈判最终宣告破裂,亨伯特于1054年7月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下达了由教皇签署的开除教籍令。不久,普世牧首召集宗教会议,宣布开除罗马代表们的教籍。长期对立的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再未弥合,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但被拜占廷海军击败。拜占廷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拜占廷开始得到恢复。

拜占廷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西欧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并收复了一些东部领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阿莱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廷帝国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

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拜占廷帝国,并对拜占廷帝国的省份进行掠夺。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拜占廷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廷帝国,但给拜占廷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被彻底削弱的拜占廷帝国四分五裂: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

当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廷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拜占廷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廷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廷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廷,但西方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但是教皇还是承诺会给予必要援助,但是教皇的援助显得那么遥远和寒酸。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廷最后一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壮烈殉国。至此,所有拜占廷领地均彻底丧失。至此千年帝国灭亡。

拜占廷帝国灭亡后,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廷的合法继承人。

在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两次攻破的过程中,许多拜占廷的工匠都西行避难,他们给西欧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为日后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文化基础。

拜占廷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东正教会。早期拜占廷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斯拉夫人。迄今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而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也预示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