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叫元宵节、灯节。全国各地都流行着吃元宵、放焰火、赏灯的习俗。但除此之外,豫北乡村滑县也演绎着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蒸花馍、烤火送污秽和转椿树。这些人文风情,构成这个地方最淳朴的底色。

冯君 | 文

动物花馍该咋做?

在河南很多地方,蒸花馍是腊月的项目,但是在我的家乡滑县,正月十五也要蒸花馍。

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灶台又架上了蒸锅,女人们开始了新一轮是发面蒸馍。按照老家的传统,十五之前都算过年,袅袅的炊烟给乡村又添了一份喜气,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

厨房里一派热闹:盆子里盛了洗净的红枣,小碗里装着黑豆或者绿豆。面开了,大人孩子一起挽袖子做花馍。

大人先把面揉匀揉好,再拽成较普通馒头略小或略大的面剂子。小孩子纯粹是凑热闹,这时的小孩子比大人还忙活,比照着大人的动作,一会儿揉面,一会儿忙着拽面剂,搅和得满脸满头都是面粉。

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1)

道口的花馍造型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动物和农作物两种。动物花馍主要有兔子、青蛙、刺猬和蛇等形状,农作物花馍是棉花垛和谷垛花馍。

做动物花馍的面剂子比做普通馒头的面剂子略小些。做青蛙和蛇形花馍时都要先把面剂子搓成长条。一端略粗,另一端略细,长条面一盘,蛇形塑出来。略粗的一端做蛇首,剪刀尖轻轻一剪,嘴就出来了。

剪一点儿红枣放在蛇嘴里,按上黑豆或绿豆做眼睛,蛇立刻灵动起来。再揪一点儿面做个小面剂,大拇指一按,就是蛇背上托的大“元宝”,显得可爱又喜庆。做兔子和青蛙花馍也大抵如此。

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2)

我最喜欢刺猬花馍。在“刺猬”肚子里包上一枚大红枣,长圆形的身上剪出的根根“硬刺”枝揸着,尖尖的小翘嘴巴上叼着一点儿红枣,凹陷下去的双颊上一双黑黑的豆眼睛,样子可爱又乖巧。

农作物花馍的面剂子比做普通馒头的面剂子略大些,依然揉成馒头的形状,内里包上一枚大枣,外面搭上用剪子剪四下形成的棉花瓣,或用梳子压成谷穗形状的长条面,上面用一锭“元宝”压着顶,就是棉花垛和谷垛了。

春节蒸年馍时的地锅又被点燃,劈柴在锅底“噼噼啪啪”地燃烧着。孩子们围着锅台欢呼雀跃,看着青蛙、兔子、蛇、刺猬和谷垛花垛一一被摆进屉笼里,又眼巴巴地等着出笼。在等待馍熟的三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会一遍遍追问母亲“熟了没有?”母亲一遍遍地回答着:“再等一会儿、等会儿”、“快了、快了”。

在孩子们的反复追问中,花馍终于蒸熟了。

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3)

笼盖刚一掀开,香甜的馍香便随蒸汽四散,在孩子们的望眼欲穿中,一群白白胖胖的动物个个叼着一点儿红枣、齐齐睁着一双黑黑的眼睛已在笼屉上了。围拢在锅台前的孩子便欢天喜地争着认领自己喜欢的那只“动物”。

不等热气散尽,便要求母亲掀出自己的最爱,随后用手绢垫着,小心地吹着气,捧在手上端详着,亲吻着,出去和小伙伴互相比对着,讨论讨论谁家的花馍蒸得最像相、最可爱,然后才怀着不舍,小口小口地吃掉。

孔子说,《诗经》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小朋友认识里面的花鸟鱼虫。在我看来,花馍也是一样,小孩子不懂得民以食为天,喜爱动物,才是他们的天性。这些动物花馍,给小孩子带来莫大的喜悦。

丢枚硬币把“病”卖了

滑县还有一个习俗,叫“烤百病”,也叫“走百病”、“散百病”。

正月十五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村里的妇人们便把自家用废了的笤帚、炊帚、高梁莛做的锅盖和馍筐拿出来,自发地送到村中的十字路口。

刚开始是两三个女子过来了,不一会儿,又来了四五个,人人都带着三两件旧物,她们准备烤火了。火堆点起来,陆陆续续,村里的妇人们都来了,旧物越来越多,火堆也越烧越大。爱凑热闹的孩子们自然也跑了来,扒拉扒拉火堆,高兴得又叫又跳。

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4)

妇女们把干活累得得了伤症的部位烤一烤,揉一揉,年长的老人说,烤过十五的火,身上的伤症就好了。小孩儿身上当然没有伤症,就伸出冻红的小手烤一烤。

正月十五还有卖病的习俗。有得重病的人家,故意在大路上扔下块儿八毛或几分硬币,钱若被人捡去,就相当于把病卖了。

幼年时的每年正月十五一起床,母亲一再叮嘱,千万不要捡拾地上的钱。每个家庭,都希望亲人安康。

想长高个儿转椿树

烤过火,趁太阳还没出,孩子们便要去转椿树了。

椿树是树中之王。传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称帝之前,被王莽派兵追杀直滑县地界,几天不得吃食,几欲饿死,刘秀走到一棵楮桃树下再也走不动了,抬头一看,树上结满了橘红色、果粒晶莹排列的果子。刘秀饥不择食,便伸手摘下一些果实来充饥。

楮桃虽小,果味倒也甘甜。刘秀充饥后感念楮桃树的救命之恩,就许诺楮树:日后为帝,定封楮树为王。最终刘秀成功逃脱了王莽的追杀,并做了东汉的开国之君。

建国之初,刘秀分封有功之臣,却也没有忘记楮树,便派了一名大臣拿了王牌去分封。谁知这名钦差大臣并不认识楮树,只记得光武帝说楮树的树皮略白,他找来找去,误把椿树当成了楮树,把那王牌挂在了椿树之上,并封椿树为王。

元宵节济南出名边玩边吃的景点(除了吃元宵赏花灯)(5)

乡民让小孩子们转椿树,是讨个吉利,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顶天立地、光耀门楣。小孩子们转椿树时要正着转三圈,一边转还要一边念歌谣:“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梁廪,我长大了穿衣裳”。

孩子们的长大,并非仅是穿衣裳,孩子的身上寄托着家庭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一代代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昭示着一个家族的兴盛和民族的富强。

过了正月十五,惊蛰马上到了。万物复苏,宣告冬闲的结束,春耕马上开始了。

家乡的乡民利用正月里的农闲蒸花馍,预演着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的吉祥景象;烤火送污秽、转椿树,寄托着天下苍生的憧憬和希望身体健康的愿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冯君,笔名海凌,女,注册安全工程师,出生于河南省滑县,喜读书,喜文字。有散文和评论发表于网络、报刊和书籍。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