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

杜光庭是唐朝末年的道士,所著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成功刻画了李靖、红拂女、虬髯客“风尘三侠”的形象。

虬髯客是何人?

隋朝末年人氏,扬州首富之子,姓张名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虬髯客本欲起兵图天下,见李靖后,自愧不如,见李世民后,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遂有意于红拂女,却得知红拂女已嫁给李靖,于是三人结拜为兄妹。虬髯客将家产赠于李靖夫妇,然后,独自离开。

李靖又是何人?

隋末唐初的将领,文武兼备,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原为隋朝将领,后来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受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那么,红佛女呢?

红佛女姓张,小说称出尘,江南人氏也,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乐妓,因习惯手执红色佛尘,故而被称作红佛女。

红佛女年轻貌美、机智果敢、风姿飒爽,慧眼识英雄,偶遇李靖与虬髯客,便觉得二人与众不同,于是嫁给李靖为妻,和虬髯客义结金兰。

红佛女趁李靖二次拜访杨素之机,相约私奔,典故“红佛夜奔”由此而来。杨素知道李靖胸怀文韬武略,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郡丞,成全了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后来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

那么,杨素何许人也?

当时,杨素乃隋朝政坛上的一位通天人物,曾经协助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曾经配合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迫使周静帝禅位给杨坚;曾经支持太子杨广弑兄,并亲手把杨广送上皇帝位。隋炀帝即位之后,拜杨素为司空,封杨素为越国公,并将军国大事悉数托付给杨素。

茶沏一室香,话谈千古事。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1)

张大千精绝之作 红佛女

话说杨素,出身于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弘农郡,今陕西华阴。杨素的先祖,世代为官,其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

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不拘小节,志向远大,当时的人都很不理解他。后来,杨素与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读书不倦,涉猎甚广,因而,他们在文学和书法上均有造诣。

成年后的杨素,髯须飘飘,仪表堂堂。其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引荐杨素为专门负责公文书信的中外府记室,后来,转任负责掌管仪式的礼曹,并加掌管军事的大都督职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朝政大权收归皇帝所有,杨素因为曾经受到宇文护的重用,所以遭到了株连。

此时,父亲杨敷在征讨北齐中战死沙场,可是却并未受到朝廷的追封,于是便上表申诉。然而,周武帝宇文邕却置之不理,杨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杀死杨素。

但是,杨素不是凡人,竟然大呼悲声,“可悲啊,可怜啊,给无道天子做事,父亲你死有余辜啊。”周武帝宇文邕听闻,便对杨素刮目相看,不但赦其无罪,而且,还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号忠壮。

跪着求生不成,引颈受戮得宠。古人大多崇尚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为一代帝王,宇文邕更是怜惜英雄大丈夫。随之,杨素被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逐渐对周武帝产生了好感。

周武帝又令杨素起草诏书,杨素下笔成章,且文词华丽。周武帝予以称赞,并对杨素说,“只要你小子跟我干,何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

其实,宇文邕仅大杨素一岁,但是,君臣之间犹如鸿沟。谁知,杨素却回答道,“臣只怕富贵来逼臣,臣却无心谋取富贵。”硬骨头的杨素,让周武帝感觉,爽快得那是嘎嘣脆。

刚过而立之年,在五年之内,杨素帮助宇文邕,破北齐,灭南陈,屡立战功。

公元575年七月,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打北齐,杨素率领他父亲的旧部为先锋,武帝赐他一条竹鞭,寓意借助他的力量来驱使天下。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与齐军拼死交战,因功受封子爵。

公元576年十月,杨素再次随宇文宪攻北齐。谁知,宇文宪恐惧北齐军主力,竟然乘夜而逃,被北齐军追上,结果,大败而退,溃不成军。所幸,杨素等十余骁将尽力苦战,宇文宪方才得以解围脱险。此后,杨素更是屡立战功,北齐灭亡后,杨素加上开府,改封公爵。

公元577年十月,陈宣帝闻讯北周灭北齐,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名将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领军围攻徐州,杨素随大将军王轨前去救援,最终大破陈军,俘虏了吴明彻。

公元578年六月,周武帝病逝,周宣帝继位,杨素承袭父亲的公爵位,其弟也被封为了公爵。

次年,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攻打陈国淮南地区,杨素独当一面,率军攻克江苏盱眙和安徽凤阳。至此,三十五岁的杨素,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已是北周的军中翘楚。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2)

翘楚 杨素

公元580年五月,周宣帝宇文赟病故,周静帝宇文阐即帝位,新帝年幼,丞相杨坚专政。杨素颇能看风使舵,知道杨坚甚得众心,而且有称帝之意,于是主动投靠杨坚,并与其拜把子结交。

杨坚也知杨素的才能,对杨素也是非常器重,不久,奏封杨素为汴州刺史。杨素在赴任途中,等走到洛阳的时候,才知道相州总管尉迟迥等,为反抗权臣杨坚的专政,举兵发动叛乱。

尉迟迥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德高望重,杨坚害怕尉迟迥必定另有企图,就以商议安葬周宣帝为理由,征召尉迟迥入朝。与此同时,丞相杨坚任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赶赴邺城取代尉迟迥。

当然,尉迟迥也知道杨坚必将颠覆北周,干脆就来他个一不做二不休,公然起兵,对抗杨坚。当时,柱国大将宇文胄,在任荥州刺史,追随尉迟迥反抗杨坚,据武牢关以策应尉迟迥。

如此一来,杨素与宇文胄,就成了敌我矛盾,无法通过关隘前行。

如此这般,杨素在赴任途中,滞留宇文胄据守的关隘月余,等待丞相杨坚的进一步指示。很快,杨坚调发关中的兵力,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杨素等六人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叛军。

就这样,杨素华丽转身,旋即被拜为大将军,领兵攻打宇文胄叛军,并斩杀了叛将宇文胄。原本,杨素是要赴任汴州刺史,结果,被就地改任为徐州总管,而且,还进位柱国大将,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

公元581年二月,杨坚受禅登基,是为隋文帝,建立隋朝。杨坚称帝之后,升任杨素为上柱国,并让他参与制定隋朝的法律。公元584年,杨素被拜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

至此,回顾杨素的履历,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选择。所以说么,命运由天,也由己,人生有什么样的选项,在于天定,但是,如何选择,那就要靠你自己了。

然而,官场顺利,在家受气。杨素的妻子郑氏,那是标准的悍妇,甚至凶悍到不计后果的程度。

有次,杨素与老婆吵架,顺嘴就说,“等着我做了天子,才不要你做皇后。”原本,只是句气话,杨素也没有想到,老婆会将其告发。杨素因此获罪,被罢免了官职,要不是度量大,不被吓死,也被气死。

好在,隋文帝杨坚准备灭亡陈朝,杨素又曾数次献上伐陈之策,不久之后,官复原职。然而,此次经历,足矣让杨素铭心刻骨。倘若家有贤内助,那是你的福分,如果是家有悍妇,即便是日常的磨牙拌嘴,也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3)

悍将 杨素

公元585年十月,杨素任信州(今上饶)总管,经略长江上游,朝廷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毕竟是拜把子兄弟,河东狮吼告御状,隋文帝也不当真,转眼又是封官封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公元587年,杨素献平陈之策,并亲自督促,立即落实,构筑工事,打造战船,训练水师,还大搞信息战,故意迷惑对手。

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列举陈后主的二十条罪行,以传单形式,散发江南三十万份,希望最大限度地争取当地的人心。

杨坚在安徽寿春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杨素与杨广、秦王杨俊,共同为行军元帅。

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共分为八路攻打南陈,其中杨素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南陈的水陆军。

杨素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着夜色实施突然袭击,在湖北宜昌段长江中心,击败南陈名将戚昕所部。

杨素的军队秋毫不犯,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之后全部释放,陈国人非常高兴,为争取更多的陈军将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素率领水军继续东下,大小战船铺满长江水面,旌旗猎猎,盔甲闪闪。杨素端坐在大船之上,容貌体魄雄健魁伟,陈国众人望而生畏,都说杨素就是长江之神。

公元589年,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在长江两岸的岩石上凿孔,系上三条铁索横截江面,企图阻遏隋军战船通过。

杨素猛攻南陈军岸上的栅障营垒,陈慧纪令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双方激战四十余次,隋军伤亡惨重,牺牲了五千余人。

南陈军割掉隋军死者的鼻子,以此向上级邀功求赏,结果激起隋军更大愤怒,隋军拼死力战,屡次获胜。然而,隋军所俘获的南陈军将士,杨素则要求予以全部释放。

在隋军猛烈攻击之下,吕忠肃迫不得已,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毁掉拦江铁索,然后继续率军顺江而下,吕忠肃退据延洲,依恃荆门山险要地形,打算再次阻遏隋军。

杨素派出善于驾舟的士卒千人,乘坐四艘“五牙”战舰,士卒用拍竿击碎了南陈的十余艘战船,俘了二千多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

补充说下,随军士卒所用的拍竿,是古时作战使用的器具。拍竿设置在兵车上,或在战舰上,利用杠杆和滑车遥掷石块﹑钉板﹑火种等物,以打击敌方。

遇到这样能打仗的杨素,驻守长江安蜀城的南陈信州刺史顾觉,也弃城逃走了。荆州刺史陈慧纪,眼见形势不利,便烧掉储蓄,率南陈军三万、战船千余艘,顺江火速东撤,企图入援建康,被秦王杨俊军阻于汉口以西。

巴陵以东,无人敢守,南陈湘州刺史陈叔慎,也投降了杨素。 此战,杨素以水军、步兵相配合,先击破南陈军江岸据点,再以水军战船衔接而战,大破敌军。

至此,长江上游为隋军所控制,阻止了上游南陈军东援,保障了下游主力渡江作战。杨素因战功卓著,被进爵为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其子杨玄感受封仪同,并加封为越国公。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4)

战神 杨素

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朝灭掉南陈统一中国之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朝实行的限制政策极度不满,利用民间对隋朝计划移民关中的恐惧心理,乘机煽动叛乱。

公元590年十一月,金华人汪文进,绍兴人高智慧,及苏州人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

钟山人李忮,仙居人蔡道人,温州人沈孝彻,泉州人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叛乱遍及原来南陈属地。

叛乱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隋文帝杨坚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

杨素率军由扬州渡江,先击破叛军朱莫问,继而,击败常州顾世兴。顾世兴移地再战,杨素再次击破了他,并俘获三千余人。

随后,杨素又平定了无锡的叶略,正当徐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急忙率军赶到,挥手击败围攻徐州的沈玄侩和沈杰。

沈玄侩又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将陆孟孙和沈玄侩生擒活捉。再后来,安徽省南部叛军沈雪、沈能据栅自守,杨素拍马赶到,又是攻城拔寨。

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率部据守钱塘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杨素派人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奇兵突袭,焚烧高智慧的后方营垒,致使高智慧恐惧不安。杨素本人,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叛军。

接着,杨素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二千人进攻婺州,自己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海的高智慧,直追到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把他击败,俘获了数千人。稍后,杨素又平定了蔡道人、汪文进等人。杨素在温州平叛之后,由陆路转向浙江临海,继续追击反抗隋朝的散兵,前后战斗达一百多次。

杨素长期在外辛苦作战,隋文帝便诏令其入朝,同时,加其子杨玄感为上开府。然而,杨素认为,贼寇余部还没有彻底根除,恐怕会招致后患,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

杨素此举,使隋文帝大为满意,随即下诏书称赞杨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杨素多谋善战,隋文帝倍感欣慰,就将江南所有的军民事务,悉数托付给杨素全权处理。

改朝换代之际,也是匪患猖獗之时,当时,泉州豪族王国庆,杀刺史刘弘,割据为乱,四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中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于是,也懒得布置防御措施。

待杨素率领水师从海道掩杀而至,王国庆大惊失色,自个儿逃之夭夭,他的追随者,或入海岛,或守溪洞。鉴于这种情况,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

杨素派人密劝王国庆,“你的罪状,累加起来,也不足以处死。只要斩送高智慧,就可以将功折罪。”于是,王国庆抓获高智慧,亲自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

南下灭陈,剿灭匪患,杨素辞谢回朝休养的诏令,继续追歼,坚持除恶务尽,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对巩固隋朝统一和发展生产,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由于杨素功勋卓著,隋文帝曾封赏他的长子杨玄感为仪同,后来又加封他为上开府。这次,隋文帝封杨素的四子杨杨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缎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只,公田百顷,宅院一区。

公元592年十二月,杨素代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时年,杨素四十八岁,高颎五十一岁。隋朝的时候,尚书令长期空缺,左右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左右丞相,共同执政,相互制衡。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5)

大臣 杨素

在隋朝当时的朝堂上,比较其他宰执大臣,杨素推崇高颎,尊敬牛弘,厚待薛道衡,轻蔑苏威。杨素为人生性疏远,为官则毫无顾忌,理论起来雄辩滔滔,只要是与他有过节,他肯定会百般刁难。高下自在人心,杨素的才艺风调,确实是优于高颎,至于治理国家,至于公平处事,则远不及高颎。

公元593年二月,隋文帝要在岐州之北建仁寿宫,令杨素监造。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利益,杨素就需要竭力讨好隋文帝,然而,无论是谁,想阿谀奉承了,就开始变坏了。为隋文帝建造好仁寿宫,就是杨素的政绩工程,来看杨素是怎么做的。

其一,为建宫殿而移山填谷,亭台楼阁要不厌奢华,挖空心思,穷尽想象;

其二,又要推坎填坑,又要覆以土石,又要筑为平地,虽然工程浩大,却还缩短工期,没明没夜,奴役劳工,致死者数以万计;

其三,仁寿宫竣工前夕,时值盛夏酷暑,役夫饥渴劳累,频繁死于道旁。身为钦差大臣,杨素让人不齿,命令焚烧尸体,就地掩埋了事。

听闻杨素监工惨无人道,隋文帝派高颎前去视察,左仆射高颎据实回报,“浮华奢靡,劳民伤财,惨绝人寰。”杨素的所作所为,令隋文帝大为不悦。

待隋文帝至仁寿宫,见宫殿如此奢华,就大发雷霆地说,“杨素无德,为建离宫,奴役劳工,致使寡人结怨天下。”杨素惶恐无比,担心受到责备,一时竟束手无策,便向封德彝请教。

封德彝是建造仁寿宫的土木监造大臣,为人邪辟,多有阴谋,对杨素说,“杨公勿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听罢,杨素即赶赴北门,叩拜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宽慰杨素道,““为帝王建造行宫别墅,理所应当,如今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

次日,隋文帝果然召见杨素问话,独孤皇后在旁边为杨素辩解,“杨公知道,我们夫妇年老了,又没有地方娱乐,就把这座宫殿建造得豪华气派一点,难道这不是做臣子的忠孝之意么?”

结果,杨素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从此,杨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杨素虽然恃才傲物,对众人多有诋毁,唯独重赏封德彝。封德彝因为有恩于杨素,从此,就成为了杨素的心腹。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6)

权臣 杨素

突厥一直是中原的大患,自隋文帝杨坚开始,隋朝采纳长孙晟之谋,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

公元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然被激怒,就断绝了向隋朝纳贡,并多次骚扰隋朝边民。

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隋朝北部边城。隋文帝任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命尚书右仆射杨素出镇宁夏灵州,命尚书左仆射高颎出镇山西朔州,命上柱国燕荣出镇北京幽州,三路进击突厥。

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就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杀突利可汗,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落遭遇。

在此之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因为早知道突厥彪悍,担心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形外的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把骑兵保护在最里面。

杨素精通战术战法,所以,他认为这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杨素抛弃了这种自我保守的落后阵法,改变战术,命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那就是说,要敞开了打,相互对攻。

这可是正中下怀,达头可汗大喜,“天助我也!”遂下马仰天而拜,即率十余万精骑,直扑隋军。

上仪同三司周罗睺,看到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跟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鬼哭狼嚎,夺路奔跑。

另一路隋军,在高颎率领下,也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随后,被其部下所杀。隋军追过呼和浩特西北的白道,越过大青山七百余里,然后,凯旋还师。

公元599年十月,隋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并令长孙晟率五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给启民可汗驻守,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分化瓦解突厥。

杨素在此战中,敢于抛弃落后保守的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取得大胜,再次彰显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隋文帝下诏褒奖,赐杨素缣帛数万段,还有万钉宝带,另外,加授杨玄感为大将军,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皆为上仪同。

杨素杰出的军事才能,或褒或贬,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其一、随机应变,极富谋略。

与敌人作战,杨素重视把握时机,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采取应对策略,方法却不拘一格。

其二、治军有方,纪律严明。

杨素控制的军队,严整有序,如果有谁违反了军令,立即斩首,绝不宽容。

其三、杀一儆百,手段毒辣。

每次作战前,杨素都要挑剔士兵的过失,然后杀之。每次如此,多者数百余人,少者也有十几人。由于杀人过多,以至“流血盈前”,然而,杨素却谈笑风生。

其四、战场无情,杀伐果断。

两军对阵的时候,杨素冷酷绝情,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如果取胜也就罢了,如果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如果仍然不胜,则照杀不误。

其五、一将成名万骨枯,强将手下无弱兵。

杨素带兵,心狠手辣,所以,部下都对他心存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故而,战无不胜,杨素扬名。

其六、马太效应,强者愈强。

话说当时,杨素正受宠幸,隋文帝对其言听计从,所以,跟随杨素征战的将士,当然都是微功必录。然而,其他的将领,虽有大功,但是,或被文官隐瞒。杨素虽严厉凶狠,但是,由于能够恩威并施,所以,将士皆愿随其征战。

公元600年四月,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杨素和晋王杨广兵出灵州,同时又令汉王杨谅、柱国史万岁兵出朔州,合击步迦可汗。杨广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亲自与杨素结交,杨素也知杨广有夺位之心,遂投其门下。

公元601年,杨素接替高颎,任尚书左仆射,隋文帝赏赐给杨素良马百匹、母马数百匹、奴婢百余口。是年,隋文帝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战破敌,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发动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大队骑兵稍后。杨素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悄悄地潜入敌人阵营,随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竟然没有发觉。等到敌人停下来的时候,没等敌人安排驻扎营地,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结果大败突厥。

此役打得漂亮,隋文帝封赏杨素,就要荫及其子孙,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进位柱国,杨素的次子杨玄纵被封为淮南郡公。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7)

杨素带兵

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墓葬的规模制度,多出自杨素之手,受到隋文帝的肯定,对杨素的功劳下诏书予以表彰。

此时的杨素,显贵荣耀,其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祖父辈杨异,全都是尚书,位列公卿。杨素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宫,家童多达数几千,乐妓小妾更是以千计数。江南的几位读书人,因牵涉到高智慧叛乱,被埋没成为杨素的家奴,南北朝以来,无人可比杨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述等,虽然尽忠国事,因为与自己不和,杨素也要在暗中加以中伤。反之,如果是依附或奉迎自己或亲属的人,即使此人无才可用,杨素也要加以推荐提拔。

恶人自有恶人磨。兵部尚书柳述,凭借驸马身份,在隋文帝面前,多次指责杨素。大理寺卿梁毗,也曾上书隋文帝,弹劾杨素作威作福。于是,隋文帝逐渐疏远了杨素,继而慢慢开始猜忌杨素。最后,隋文帝终于下令说,“仆射是朝廷的辅政大臣,不必处理繁琐小事,只须隔三差五去官署,讨论些国家大事就行。”

表面上看,是显示隋文帝对杨素的尊崇和优待,实际上呢,就是变着法子剥夺了杨素的权力。晚年的隋文帝,把杨素从政务中解脱出来,他们君臣经常举办射箭比赛,王公以下的大臣,都要参与助兴,杨素曾名列第一。隋文帝亲自颁奖,把外国进贡来的纯金精美果盘,价值万两,赐给了杨素。如此君臣斗法,杨素内心深处的感受如何,隋文帝应该心知肚明吧?

公元604年,杨素跟随隋文帝驾临仁寿宫,隋文帝又多次赏赐近臣宴席,等到隋文帝病重期间,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唯恐隋文帝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出来,需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送出来询问杨素。

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杨广,宫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隋文帝的住处,隋文帝见到了杨素的这封信,大怒。

无独有偶,此时,隋文帝宠爱的陈贵人,又说杨广对她无礼。于是,隋文帝大发雷霆,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魔鬼,或曰,成功,皆隐藏于细节之中。

太子杨广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在仁寿宫假传圣旨,派东宫的士兵入宫守卫,出入都由杨素安排的人决定,又命令张衡密切观察隋文帝的病情。是夜,隋文帝驾崩。由此,朝廷内外,非议甚多。

隋文帝杨坚死后,隋炀帝杨广登基,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急召杨谅回朝。汉王杨谅,是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第五子,也是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弟 。杨谅知道有特殊情况,当然就不会听从诏书命令,遂起兵反叛。

杨素率领数万人去讨伐杨谅,潜入霍山,沿着悬崖深谷前进,直捣叛军的老巢,将其一举击败,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最后活捉着了杨谅,并铲平了他的党羽。因为杨素平定杨谅有功,隋炀帝拜他的儿子和侄子都为仪同三司,当然也安慰性地赏赐杨谅妓妾二十人。

公元605年,杨素已六十二岁,被晋升为尚书令,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计其数。其实,尚书令和太子太师都是虚职,然而,隋炀帝对杨素的赏赐早就无以复加,也只好给他加冕无上光荣的称号了。

公元606年,杨素六十三岁了。杨广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此时的杨素,什么也不缺了,就缺一件大事,那就是“死亡”吧。

同年,杨素在任上逝世。隋炀帝追赠杨素为光禄大夫、太尉公及弘农、河东、绛郡、临汾、文城、河内、汲郡、长平、上党、西河等十郡太守,谥号“景武”。

不仅如此,隋炀帝还赐给杨素用金片打造的载丧车,为杨素执斑剑的仪仗队伍多达四十人,另外还赐有谷子小麦五千石、锦缎五千段,还赏派鸿胪卿负责监督办理丧事,并且隋炀帝以自己的名义下诏书表示哀悼。

名将杨业经典语录(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8)

尚书令 杨素

杨素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隋文帝时,位极人臣,隋炀帝时,恩宠无比,死后哀荣。创业皇帝得杨素,犹如神助;盛世明君得杨素,纵横捭阖;朝代后主得杨素,死得更惨!

杨素曾作过一首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了番州刺史薛道衡,气势宏大,风韵出众,堪称当时的上乘之作。可惜,没几天,杨素就死了。薛道衡叹息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果然如此么?”

杨素胸怀大志,骁勇多谋,辅佐隋文帝建国立业,平定汉王杨谅再添功绩,然而,却深为隋炀帝杨广所妒忌。杨素帮助杨广夺嫡登基成功之后,隋炀帝表面上对杨素礼遇有加,实际上恩情却寡淡如水。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杨广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杨广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霉运。结果,不久,杨素病逝。

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隋炀帝常派些御医来,给杨素诊治侍候,并且,赏赐上好的药品。然而,在暗地里,隋炀帝却总问御医,恐怕杨素起死回生。

杨素也是明白人,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就不肯吃药,也不想继续谨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经常对弟弟杨约说,“天不弃我,要我苟活?!”

杨素死后,长子杨玄感承袭了他的爵位。后来,杨玄感起兵失败,遭到诛杀,杨素家族遭遇灭门之灾。

杨素的一生,亦正亦邪,为将骁勇善战,为臣强极则辱,究竟如何评说?

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德宗李适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包括“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 与杨素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三人。

公元1123年,宋朝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也为古代名将设庙享奠,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杨素。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杨素亦位列其中。

有关杨素的历史地位,曾国藩曾这样评价,“自古以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