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原本不是青色的是什么颜色(青铜器是五颜六色的)

青铜器本身虽然叫青铜,可实际上是一种以铜锡铅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埋藏在地下,会和空气、土壤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锈”。由于环境不同,锈的成分五花八门,也就形成不同的颜色。

所以,青铜器的五彩斑斓原来都是铜锈的手笔。

金石学时代的研究者们根据青铜器的这一特质,总结了如下一些规律:

  • 贴骨锈,锈层与器物本体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分离感,多呈绿色或者枣皮红。
  • 釉锈,即器物本体外表面被一层釉层所包裹,即所谓的“包浆”,北方多呈绿色、枣皮红或者黄红,南方多呈蓝色和红色。
  • 浮锈,即器物表面已经部分酥粉,甚至有“长毛”感,多呈绿色,夹杂有蓝色或者红色。
  • 发锈,锈蚀已经影响了器物原来的构型,形成凸起或者凹陷的锈块,要么和原色差不多,剥落的话多呈砖红或者黑紫色。
  • 糟坑锈,器物被锈蚀得很厉害,形成了由里及表的泡沫锈,多呈绿色。
  • 黑漆古,出土时间很长的传世青铜器,在传世过程中不断被把玩擦拭,就会成型一层光亮的不透明外壳,多呈黑色或者深墨绿色。
  • 水银沁,器物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光泽层,外观如挂了一层水银,所以叫“水银沁”。

时间进入现代,文物保护工作者采取了科学分析法,发现了锈色斑斓的原因——不同的锈色,其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红色:氧化亚铜

黑色:氧化铜或硫化亚铜

靛蓝色:硫化铜

蓝色:碱式碳酸铜或硫酸铜

暗绿色:碱式碳酸铜

绿至黑绿色:碱式氯化铜;

淡绿色:碱式氯化铜;

白色:氯化亚铜、碳酸铅或碱式碳酸铜

不同的锈类,往往带有多种成分,譬如浮锈和糟坑锈,多是碱式氯化铜和氯化亚铜;枣皮红贴骨锈多是氧化亚铜,但是其上往往还附着着碱式氯化铜浮锈。有些青铜器腐蚀得严重了,形成了多锈层,不同锈层的颜色,甚至都是不一样的。

从前只听过五彩斑斓的黑,今天分享一波五彩斑斓的青铜

01 古朴黑:黑云压城城欲摧

青铜器原本不是青色的是什么颜色(青铜器是五颜六色的)(1)

▲颂壶,西周晚期

02 经典红:霜叶红于二月花

青铜器原本不是青色的是什么颜色(青铜器是五颜六色的)(2)

▲象首纹簠,西周末年至春秋初期

03 水银沁:镜面抛光舞银蛇

青铜器原本不是青色的是什么颜色(青铜器是五颜六色的)(3)

▲六山纹青铜镜,战国时期

04 健康绿:接天莲叶无穷碧

青铜器原本不是青色的是什么颜色(青铜器是五颜六色的)(4)

▲青铜甬钟,西周中晚期


所以,如果再被提问“青铜器是什么颜色”

所谓锈色斑斓

以后逛博物馆的时候

发现红的、青的、黑的、灰的,都能叫青铜器

也就无需讶异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