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吕派艺术创始人吕瑞英1932年生于上海,但她生世凄苦,从小就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姓甚名姓,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成为孤儿的。8岁时两次被收养人卖。第一次卖到一个大户人家,可是两天后她就偷偷地跑了回来。第二次被卖到一户姓吕的刻字先生家中,好像冥冥中与吕家有缘,养父待她较好,曾送她到幼稚园读了半年书,但终因家境不宽裕,9岁那年,她与同样是领养来的姐姐惠英一起拜越剧男班老生盖月棠为师,开始学艺。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

吕瑞英肖像

所谓的学艺,也就是师傅给一本大楷纸的抄本,先由养父口授,边识字边背词练唱。吕瑞英天资聪颖,记忆力好,嗓音清脆,很快便入了门。不久师傅便组织自己的几个徒弟联合“串红台”,正式登台演戏。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2)

吕瑞英在越剧《西厢记》中饰红娘

别的大师姐一听锣鼓响,吓得不敢上场,需要师傅一一推上台。但吕瑞英与姐姐却人小胆大,一点都不怯场,将《十八相送》这场戏演得像模像样,逗人喜欢。所以随后师傅们组建科班时,吕瑞英姐妹就第一个被正式录用,立下“富贵在天,生死由命”的关书。从此,姐姐扮小生,妹妹演花旦,姐妹拼档,开始随戏班跑马头生涯。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3)

吕瑞英与袁雪芬在《梁祝》中

11岁那年,养父不幸去世,全家生活重担便落在了两姐妹身上。经人介绍,她们进了师叔周根财的戏班,辗转到杭嘉湖一带演出。养母带着后来收养的另外两个兄妹也随戏班流徙,全家就靠姐妹俩的一点演出收入糊口度日。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4)

吕瑞英与袁雪芬在《梁祝》中

跑码头演出之艰辛一言难尽。有时水路班船开出去,却找不到地方演出,一天只能开一顿饭。至于睡庙台祠堂、茅棚柴房是常态。由于卫生条件差,手脚生疮、头疼脑热、害“红眼病”……也是“如影相随”。但即便是生病受伤,也得照唱“两头红”,否则全家就没有饭吃。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5)

吕瑞英在《东瀛遣唐客》中

生活艰辛,学戏更艰难。那时候连师傅都怕教会学生,许多角儿的拿手戏更不肯轻易传人。所以为了学一点戏,小吕瑞英常常要挨骂受气遭白眼。但条件越是艰难,她越是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像《玉连环》、《书房会》等不少戏,她就是靠一次次偷看才学会的。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6)

吕瑞英与范瑞娟在《踏伞》中

吕瑞英天生平脚板,学飞腿、虎跳都有困难,但她坚持每天早起,靠着坚持苦练,硬是把这些“武功”都学会了。生活的重担和同行激烈竞争的压力,使吕瑞英很早就懂得要在舞台上站住脚,必须多学点本事才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13岁的吕瑞英回到上海,先是辗转在几个小剧场演出“路头戏”。经过四、五年舞台上的摸爬滚打,吕瑞英人长高了,嗓音渐开,现场应变能力和演唱水平让人刮目相看。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7)

吕瑞英反串贾宝玉造型

1947年由竺水招、徐天红、戚雅仙领衔的云华越剧团向吕瑞英递出了“杆榄枝”,聘她任小花旦。到了大剧团,吕瑞英眼界大开,更加勤奋学习。几位老师大姐对她也十分放手,悉心栽培。有一次戚雅仙突然嗓子失声,竺水招就安排吕瑞英顶上,并连夜为她说戏,戚雅仙也把自己的戏服借给她。第二天,吕瑞英果然发挥出色,赢得观众的掌声,在越坛开始崭露头角,声誉鹊起。

1949年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又“相中”吕瑞英,这使吕瑞英在艺术上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吕瑞英的表演善于从人物性格出发,表演真挚质朴,特别是嗓音甜美,音域较宽,富有青春韵味和朝气。

1950年初,东山越艺社在丽都大戏院演出《王魁负桂英》,由范瑞娟和傅全香领衔。不想有一天,傅全香嗓子哑了不能上台。剧团只能临时决定由吕瑞英和金彩风顶上。吕瑞英演上半场,金彩风演下半场,结果两人都发挥出色,受到观众欢迎,从此在剧团就有了演主角的机会。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8)

吕瑞英在化妆

1950年夏天,主要演员“歇夏”,但剧团不能歇,剧场也不能空,就把年轻演员推上前台。这就使吕瑞英、金采风、丁赛君这几个小姑娘终于有了挑大梁的机会。只要有戏演,她们就不怕热,再累再苦也高兴。那时她们最拿手的戏是《梁祝》。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9)

吕瑞英与袁雪芬、金采风等姐妹

丁赛君已经是观众认可的范派小生,自然演梁山伯,吕瑞英和金采风又是轮流演祝英台。由于三人都处在花样年华,嗓音又清脆嘹亮,表演富有激情,具有范瑞娟、傅全香的神韵,因此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戏连演连满,观众和新闻界亲切地称她们三人为东山越艺社的“三鼎甲”。吕瑞英作为其中的“一鼎甲”为观众认可,挤身越剧名角行列。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0)

吕瑞英与袁雪芬在《西厢记》中

1951年东山越艺社整体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吕瑞英也成为国营剧团的一员。吕瑞英第一次受到演戏为人民的启蒙教育,第一次听到自己被称为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吕瑞英发誓要使出浑身解数,拥抱新的艺术生活。领导对她也非常重视,把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新的时代里,她学文化、学乐理知识,学昆曲身段……思想和艺术水平都在飞速进步。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1)

吕瑞英与袁雪芬

她一向敬羡袁雪芬的为人和表演艺术,这时终于有了与袁雪芬同台演戏的机会,她就有意学习、模仿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袁雪芬也默认了她这个未经拜师仪式的学生,满腔热情地扶植她,给她讲演戏一定要走人物内心的道理,并在《想思树》、《西厢记》、《梁祝》、《白蛇传》等许多戏中与她演搭档戏,多方面启发示范,使吕瑞英在唱腔表演上开了窍,学会了自己设计组织唱腔的本领。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2)

吕瑞英在《西厢记》中

吕瑞英的唱腔也从“袁派”中渐渐开始“脱胎”。她充分发挥自己嗓音宽亮的特点,在唱腔和唱法上有了较大变化和发展,尤其是善用半音及切分音,形成了跌宕多姿、委婉抒情、华丽清新、独树一帜的唱腔艺术,观众称之为“吕派”,是1950年以后在越剧舞台上少数几个能形成流派的演员之一。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3)

吕瑞英与范瑞娟在《打金枝》中

那些年,吕瑞英在《宝莲灯》、《打金枝》、《穆桂英挂帅》、《金山战鼓》、《二堂舍子》、《三看御妹》等戏中都有上佳表现,且文武兼备,婀娜多姿,富有青春朝气,曾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三等奖和华东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等桂冠。还在越剧电影《梁祝》、《红楼梦》中饰银心和薛宝钗。虽然戏份不多,但毕竟也留下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影像资料,令戏迷回味无穷。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4)

吕瑞英在越剧戏曲电影《红楼梦》中饰薛宝叉

然而1966年之后,吕瑞英被迫离开了心爱的越剧舞台,随丈夫下放到广东某地,改行担任了当地派出所所长一职。

1978年,45岁的吕瑞英做梦般又回到了上海越剧院。离开舞台十年之久,面对干涩的嗓音,变形的体形,吕瑞英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刻苦练功、练唱,一点一点地找回失去的功夫和艺术,终于奇迹般地回到了越剧舞台中央,成为越剧院男女合演团的绝对主力,主演了《十一郎》、《凄凉辽宫月》、《花中君子》等多部大戏,拍摄了《西厢记》、《三看御妹》、《沈园绝唱》等电视戏曲片,受到新老观众的追捧。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5)

吕瑞英与范瑞娟在《双烈记》中

她仍然坚持在每个新戏中,设计组织新的唱腔,使“吕派”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都说“吕派”唱腔难唱、难学,但却有不少学生学她的唱腔,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等一批当今越剧舞台上的“中生代”都是她的高足。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6)

吕瑞英肖像

1985年,在众望所归下,她又接替袁雪芬担任了上海越剧院院长一职。面对戏曲艺术和经济效益整体下滑的局面,吕瑞英与她的伙伴们仍然坚守越剧舞台,抓剧目创新和质量提升,并多方经营,开源节流,甚至“当垆卖酒”……使越剧院渡过了难关,也为后人积累了相应的物质和艺术财富。

越剧十姐妹都有哪些人(她曾是孤儿11岁挑生活重担)(17)

吕瑞英近影

如今虽然吕瑞英年事渐高,离开舞台多年,但不时还能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身影,在此祝愿吕老师身体健康,“吕派”艺术长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