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2022育儿季#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这是杜甫在感叹创作者的画工如此传神。

相同的是我们在看到孩子的画作时,也免不了评价一番,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不会赞叹孩子的作品,反而总能从孩子的作品当中找到不像的影子,毕竟他们在白纸上画的不过是一个圆圈与一竖相连。怎么看都觉得还不如3岁以前画的好,让人联想到的是:孩子的画画水平一定退步了。但作为一位21世纪的现代家长,应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因为我们的理解可能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也许在这个阶段,孩子正在经历—象征期。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1)

所谓象征期是指在3到4岁之间,孩子基本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并赋予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含义。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我把你画成花,会开的一朵花,再把思念一点一滴画成雨落下。”把思念的情感融入到画当中。虽然他们画的东西在大人眼中一点都不像,还歪七扭八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现美得心灵开始渐渐萌芽,他们萌生了创作的心态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2)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不再停留在胡乱创作的阶段,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把自己所见闻表达出来,而绘画就成为他们表达的一种方式。但由于身体未发育完善,手部小肌肉不能灵活的控制运笔的方向,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画什么像什么,他们的创作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只能把一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3)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是靠想象力而存在的。

有时候,我们会在孩子的作品中,看到红色的月亮,蓝色的太阳。这个年纪的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他们同样喜欢把鲜艳的颜色用在创作当中,在他们的眼中,没有固定的色彩模式。

他们涂色的方式也不会像成人一样循规蹈矩,而是纵横交错,不会按照顺序来,有时会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东一块,西一块,没有规律可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手部肌肉能控制笔的方向,会渐渐从凌乱到均匀。

在他们的脑海中,空间意识不是很强,构图时,甚至会把花画在月亮上面的位置。

不要惊讶,这是想象力的扩散,也正是象征期的特点。

在我们了解到象征期之后,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4)

创作过程中,收起“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指指点点

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总喜欢自言自语,一边画一边讲述关于画的故事。我们总喜欢在孩子画画的时候指导他们怎么画,我们追求的是想让他们把画,画得更像一点,却忽略了画画本身的意义,忽略了他们对画的想法。

在绘本《味儿》中,主人公雷蒙很喜欢画画,他根据自己的所看所想画出了很多画。一次他的哥哥利昂看到他画的画之后,嘲笑他画的不像,在这次打击下,他失去了对绘画原有的热情。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5)

是他的妹妹玛瑞索的肯定,她说雷蒙的画有花瓶味儿了,让他燃起了心中对画画的热情。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6)

不妨在他们全神贯注的时候放一些柔美的音乐,既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也能舒缓他们的心情,培养良好的创作兴趣。

不要把“像”作为根本出发点,对于象征期来说兴趣才是关键。

创作过程中,为孩提供更多的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好的象想力遇不到工具也碰撞不出精彩的火花,因此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我们能从生活当中找到一些材料,如蛋壳,瓜子皮等等;

大自然是富有的,带给我们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未经修饰。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收集树叶,树枝,掉落的花瓣,玉米粒,松枝,松塔等等;

有些是色彩丰富的,有油画棒,彩笔,水彩颜料,太空泥。

用手指画画也是不错的选择,浓妆艳抹总相宜。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7)

创作过程中,陪伴孩子感受大自然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不要把幼儿困在书本里,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真听,真看,真感受,大人把看到的自然中的美景说给孩子听,不如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孩子体会到了,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把自己看到的用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观察树桩的年轮,摸一摸树皮的纹理,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领略不同的线条带来不同的效果。感受给幼儿提供更多创作的氛围,感受的多了,便能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8)

创作过程中,善于把积极替代消极

象征期的幼儿,会把我们认为不是绘画地点的地方,当成画板。在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一个叫多多的小男孩把墙面画的到处都是,被他的妈妈发现了,结果训斥孩子太淘气,孩子低下了头,是刘涛扮演的苏醒替男孩解了围,她跟男孩说要跟他一起变一个魔术。她是一名设计师,她把那面墙重新画上了大树。如果没有帮助孩子解围,那个孩子可能会因为被训斥而不再喜欢画画了吧。除了苏醒的办法,我们还可以学一学陈鹤琴先生的替代教学法。

孩子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独立(也许你正在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9)

替代教学法就是在育儿过程中,把用积极的一面替代消极不理想的一面。

孩子在墙上画画,可以给孩子一张足够大的纸,让孩子在纸上画出想画的东西,这样给孩子留下创作的空间,又没有打击到孩子,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也许我们会在不经意间阻止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成长看似每个阶段与每个阶段都不相同,实则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响深远,对于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追上孩子成长的步伐,真正的了解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什么表现,我们才能因材施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