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

上周末,我在家找了一部影片看,名字叫做《伊甸湖》。

在我所看的众多恐怖片里,这是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部片子。

不是因为它的血腥,而是电影中透露出的深深的绝望,越看越压抑。

确切的说,故事没有一个镜头是恐怖的,但影片无不流露出人性的残忍与荒谬。

伊甸湖讲述了一对英国情侣,来到一座小镇旁的湖边度假,结果和5个少年起了冲突,少年们偷偷扎坏了男主的汽车后轮胎,甚至偷走男主的汽车、钱包、钥匙等行李。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1)

男主在想要回自己东西的过程中,与少年们争执起来,无意中杀死了孩子王的狗。愤怒的少年便誓死决定为爱犬报仇,想杀死男主和女主。

男主开车逃遁的过程中,出了车祸,身体被车卡住无法逃脱。结果他被几个少年抓住,凌虐死去。而女主报复了2个少年以后,不幸误入孩子王家中,被对方父母杀害。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2)

《伊甸湖》曾经被评为2009年年度最佳恐怖片。这个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故事蓝本,并不是编剧臆想出来的。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其原型就是 80年代发生在香港的最严重的童党杀人事件—— " 宝马双尸案 ":

就读香港岛港岛中学的一对英国籍情侣 Kenneth McBride 及 Nicola Myers 在前往香港岛北角的赛西湖公园之后失踪,最后证明是被一群年仅 16、7 岁的孩子折磨并杀害。当时,经过警方初步查验,简尼全身受伤达200多处,尼科娜全身受伤达500多处,而且左眼球跌落出,下颚骨被打烂,被殴打前曾遭受凶徒强奸。从伤痕来看,警方确认两人均是被棍棒殴打致死,案件发生后,香港警方积极调查,经过7个多月才破案。

少年并不都天真无邪,残忍一旦附体,他们将会比成年人更危险,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敬畏生命,更缺少社会感和责任感的约束。

此片的绝望,是因为女主的结局,也是因为那些永远不可能迷途知返,只会越来越凶残的少年重犯们。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3)

孩子并不恐怖,恐怖的是孩子们的家庭教育

为什么影片中的这群青少年们,面对人的性命显得如此冷漠,虐杀两个成年人丝毫无违法犯罪意识?

我觉得这跟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

影片中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车轮被扎坏后,男主曾和女主来到小镇上一起吃早餐,他询问其店里的服务员有没有看到一群孩子,服务员态度冷淡而凶狠。而服务员就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

孩子王曾质问另一位同伴,“监狱你进去过吗?你老子进去过吗?”这里从侧面体现出孩子王的爸爸曾在监狱里蹲过。

孩子王的爸爸叫别人让车,脾性暴烈,肯定不是个善茬。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4)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5)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6)

叫别人让个道就这么粗暴?

而最后,女主好巧不巧德逃到孩子王家里,面对女主的求救,孩子王老爸相信了自己儿子的谎言,认为女主害死了其他孩子。而他老爸居然不打算移交警察,要私自处死女主。

可见他老爸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其父必有其子”很多时候是适用的。

让孩子上楼,一不听话就是一耳光,可见平时多半是暴力管教。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7)

为什么我要这样提这几个细节,因为我也想起了自己小学遇到的校园暴力。我作为受害者,虽然没没有像影片里那样被虐待、流血受伤,但精神上受到的损伤,倒也不少。即使如今长大了每每回忆起来,心里也相当不是滋味。

大部分孩子小时候胆子都是比较大的,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害怕的概念,不懂法律的边界,打架下手不懂得分寸。家长要是再宠溺过度或者是管教过度,都容易让孩子越走越偏。

形成这种变态人格的因素,90%跟家庭脱不了干系。

其实小的时候,大家是没有什么校园暴力这种概念的。

小学因为读的班级特殊,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里非常有钱、有势力。我当时因为家庭的某个原因,被班级里的同学慢慢孤立。

传试卷绕过我,把我衣服丢在走廊里,给我的作业本涂花了,坐我后面的同学把课桌搬得离我远远的......后来因为我跟班上女生喜欢的学霸男生成为同桌,更是成了女生们厌恶的对象。

放学后几个人围住我,用力拽一把我的头发。或者排队放学走楼梯的时候,故意打闹着推我一把,想让我摔下楼梯去。

你要说深仇大恨么,大家都是10来岁的小孩子,能积怨到什么程度?

可当孩子抱团的时候,那些难听的子虚乌有的流言蜚语就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部同学都变得嫌弃我、瞧不起我。

而这其中,有一个男生,就类似《伊甸湖》中混混头这样的同学。以我真实感受形容这种人,一个字“狠”,两个字“变态”。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8)

即使在讲台上被老师狠抽一顿,走下台还照样笑嘻嘻,可以说他抗打击能力非常强(挨打对于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而已),也可以说他毫无羞耻之心,就像把挨打当做功勋一样,还以此威慑班里的同学。

与任课老师对骂、向周围吐口水,也是常有的事情。我还听闻他好几次在放学打扫卫生间隙露阴茎给女生看,真的是TM个变态。

发展到这种程度的学生,不管你后期进行怎样的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的,唯有监狱适合他,形成这种变态人格的因素,90%跟家庭脱不了干系。

而他的家庭呢,父母在他读幼儿园的时候就离异了,他跟着爸爸。爸爸又在外面厮混找了新的女人,没有空管自己的儿子。老师打电话说儿子不听话、成绩差,那就打,往死里打!

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缺失了正常的父爱母爱,还容易孩子产生畸形的心理。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把恶言恶语、拳打脚踢也视为正常行为,继而反馈到班集体中。

他只是个孩子,一定不要放过他

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新闻,关于小孩子犯罪、未成年犯罪的事情。每次这样的新闻上了热搜,就有不少看好戏的人替嫌疑犯找借口开脱,“他们并非故意杀人”、“他们只是熊孩子啊”......

他只是个孩子能有坏心思吗(千万不要放过他)(9)

他们不只是熊孩子,他们是小恶魔!

他们的恶是没有理由的恶,他们能以任何不讲理的方式伤害他人,他们以自我为尊践踏法律,毫无人性无法无天!

促成小恶魔的因素又是什么?

是人之初真的性本恶吗?还是影片里体现出来的和上面我说的那样,父母粗暴、无知、不负责、不讲理造成的?

答案应该显而易见吧,平时暴力打骂,出事了就用“他还是个孩子”搪塞,这些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成为下一代小恶魔的家长,之后继续教育出更多的小恶魔,循环往复.....

当一个孩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时,不要再说“他只是个孩子”,如果非要说,那就说:他只是个孩子,千万别放过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