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

“我胸闷痛似火烧,医术高超全治好。”“一天就比一天好,患者病愈没烦恼。”“感谢政府感谢党,过去根本就莫想。”近日,两首打油诗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内走红了。

它们出自一位69岁患者洪定国之手。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老人在病房里为医护人员赋诗两首,用质朴语言致谢医院医护人员的敬业与细心。

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1)

洪定国的一首打油诗

“老人的诗很平实,但对我们却鼓舞很大。”这两份特别“礼物”让医护人员们备受感动。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老人打油诗中传递了对医护人员专业的理解与信任,而这种信任正是当下所稀缺的。更有医生表示,老人的打油诗,是他们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一定好好珍藏。”

就诊记:

两次入院 写两首打油诗谢医护

69岁的洪定国来自江西省九江市,数月前,他和老伴一起投奔定居白云区江高镇的儿子,帮忙照看5岁的孙子。两个月前,洪定国开始出现头晕、手麻,干咳,胸部背部疼痛、灼烧感强烈,胃部不适等症状。3月21日,再次病发,在家人的陪伴下,洪定国来到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2)

医院医生找准症状,治疗效果很好,老人病情很快有了好转。“3月28日晚上,老人出院前一晚,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交给值班护士,纸上是一首打油诗,说是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3)

出院前,医生还特别叮嘱老人一些注意事项,“没想到几天,老人又给医院打来电话,说胸口发闷,胃部不适,要预定一个床位。”在办公室值班的陈尚学恰巧接到了老人的来电,并马上做了就诊安排。第二次入院,老人更加配合治疗,与医护人员沟通也很顺畅,“3天前,老人又给我们医护人员写了一张纸,还亲手交到护士手里,这次同样是一首打油诗。”第二次收到老人赠送的诗作,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们很开心,争相传阅。

打油诗写什么?

记录就诊 赞美医护

今日,记者看到老人手写的两份打油诗的“真迹”,都是用白纸认真誊写,纸面干净,字迹工整,文字通俗易懂,两首打油诗同为13行、182字。虽不太讲究格律,但读来却很押韵,朗朗上口。

第一首打油诗写给“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四楼住院部”。诗句记录了就诊过程,赞美医生敬业态度,如“住院医师护士们,治病辛苦确实真。”“我胸闷痛似火烧,医术高超全治好。”“一天就比一天好,患者病愈没烦恼。”打油诗最后还专门致谢,并表露出院的欣喜心情,“感谢医师感谢党,过去根本就莫想。”“出院病好多高兴,简单写封致谢信。”

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4)

第二首打油诗是写给“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四楼内二科”,同样用质朴语言表达真挚感谢,“四楼内科护士们,日夜护理确实真。”“人道主义学得好,华佗再世医术高。”“内科耐心都还好,点赞台上应该表。”

70岁老人自编打油诗(这个69岁的老人好)(5)

陈尚学说,老人很健谈,态度很友好和善。“交流起来,感觉他很通情达理,很理解医护人员的辛苦,最重要的是他对我们很信任。”

故事:

小学文凭 平时酷爱看书读报写字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洪定国只上过一年半的小学,但他非常爱好学习,年轻时在公社当过账员,经常写写画画,后来外出各地务工,工作间隙依旧喜欢读书报、写毛笔字,偶尔有兴致,就写一两首打油诗。目前,他所作打油诗已集成厚厚一本,珍藏在江西老家家中。“活到老,学到老!”洪定国笑着说,有机会还会写更多打油诗。

说起写诗原由,洪定国说是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他认为为生命和健康护航的人应该受到应有的尊敬。

“老漂族”有福了:

老洪异地就医报销76%

今日,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医保办人员告诉记者,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从2018年3月16日开始,该医院正式启动省内、跨省异地医保结算业务,在该院办理入院并符合条件的异地医保患者可直接办理异地医保就医结算。“参保人员在当地医保部门办理备案手续,上传了资料,就可以按照当地报销比例在我们医院进行报销了。”

洪定国这两次就医都赶上了这个新落地的政策。医生表示,第一次住院住院就诊,洪定国共花费了7471.5元,其中包括了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在最后结算中一共报销了5724.41元,他个人只承担了1747元,报销比例高达76%。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张杨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周代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