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吗(红肉是2A类致癌物)

对于“无肉不欢”的人来说,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无肉,要是一顿不吃肉,那这个肚子还真就难受。

俗话说得好“冬吃羊肉赛人参”,马上过来国庆节之后,肥美的羊肉就会开始登场。因为羊肉温补,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对于肾脏气血都具有积极作用,要是冬天来一碗热乎乎的羊汤,那味道真是一个字“绝”!

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吗(红肉是2A类致癌物)(1)

但也有句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癌症光看结构都知道,很久以前古人就认为癌症与吃是离不开关系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红肉是属于2A类的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会致癌?这个说法一出让很多人都是云里雾里的,搞不清。

红肉会致癌,是真是假?

红肉指的就是猪、牛、羊肉等畜肉,也是中国人民消费最多的肉类之一,但是有研究发现如果吃太过的红肉,就会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甚至结直肠癌、肥胖、心脏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红肉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虽然都是身体运转所需要的必需物质,但身体吸收过后剩余的就会破坏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系统,让癌细胞没有免疫系统的监视,可能在身体里面肆意妄为。

之所以身体里面会有癌细胞,与红肉里面的血红素有关。血红素在经过高温烹饪的时候里面就会产生亚铁血红素,在肠道里面经过代谢,就会变成会致癌的因子,让身体里面存在癌细胞。

同时红肉的残渣进入肠道会被分解为三甲胺,在身体里氧化为三甲胺氧化物,这种物质对于血液里面的胆固醇降解进行抑制,就会导致胆固醇粘附在血管壁,导致血管变窄、变硬,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吗(红肉是2A类致癌物)(2)

英国牛津大发表在《BMC Medicine》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对50万人进行的实验,对于他们红肉、加工肉的摄入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吃加工肉类和红肉的人患上除癌症之外的25种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肺炎等。

例如未加工的红肉每天多吃50克,就会导致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增加16%、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1%。如果吃大量加工过之后的红肉,那么各个疾病发生的风险就会更高一点。因为这个时候里面不仅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还有加工里面会添加的油、糖、盐等,加重肠胃的负担,加速血管硬化。

那说到这里,红肉就是不能吃了是不是?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红肉列为是2A类致癌物,但和“一定会致癌”的一类致癌物不一样,二类致癌物分为2A和2B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就是对动物会致癌,但是对人会不会致癌的数据不多。2B类致癌物就是对动物是不致癌的,但是对人类会不会炸爱数据也是不多的。

也就是说,虽然红肉是2A类致癌物,代表的意思仅仅说是红肉会致癌,但是并没有去确切的研究说红肉就一定会致癌的。红肉里面有其他肉类没有的营养,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它自己的作用的。虽然不会致癌,但是食用不当也是会在增加患癌风险的。

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吗(红肉是2A类致癌物)(3)

红肉里面含有的铁元素较少,但红肉在饭桌上比较常见,所以要是作为日常补铁的食物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红肉就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那如何吃红肉,有利于身体健康?

首先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畜禽肉尽量在40—75克之间。像就喜欢吃肉的人,尤其是喜欢吃猪肉的人,可以用鸡鸭鱼肉代替一点,这样也不至于偏食挑食。吃猪肉也要少吃五花肉、排骨、肥牛等,可以吃瘦一点的里脊肉。肥一点的红肉里面含有的饱和式脂肪酸过高,不建议吃。尤其是动物内脏,里面含有的饱和式脂肪、胆固醇都不低,一个星期建议吃不超过2次。

红肉吃多了会致癌吗(红肉是2A类致癌物)(4)

建议采取蒸、炖、煮的做法,避免煎、炸、烤等手法,不仅会导致营养元素流失,还会因此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杂环胺等。

不仅是红肉,还有一种食物也要慎重!

——海鲜

海鲜里面虽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还有有利于预防心脏病的DHA,婴儿的视力发育就有利于这种物质。

虽然海鲜味美,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也要适可而止。因为海里含有的铅、汞等重金属会聚集在海鲜里面。尤其是海底的沙子里的贝类,里面摄入的海水里面大量的重金属,影响智力、骨骼等。所以对于海鲜,也要适量吃,每次吃100—200克,一个星期吃2—3次就好。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食物,其实都是要适量吃的,过犹不及。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正常的作息,还要一个健康营养全面注重的饮食,不要挑食偏食。

参考文献:

1. 红肉每天食用超过这个数,8种疾病风险飙升!大多数中国人都超标2018-07-17 10:07·保健时报

2. 红肉吃多会致癌?这么吃不会致癌,还能强身2021-10-28 14:40·医师报肿瘤频道

3. 有“风险”的4种高营养食物,吃够这个量赶快放下筷子原创2017-07-06 19:58·生命时报

4. 牛津大学一项近50万人的研究:经常吃肉与25种常见病有关原创2021-03-26 21:48·健康时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