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皇后介绍(庆余年里出现了贵妃)

《庆余年》中美女无数,在剧中,有一个角色出场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她就是淑贵妃!淑贵妃是二皇子的母亲,在她出场后,还有人称她是《庆余年》中最美的贵妃,不管是造型还是气质,淑贵妃都让人过目不忘。


庆余年皇后介绍(庆余年里出现了贵妃)(1)


提起贵妃,我们不仅想到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

贵妃,一看这个词,就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出现“贵妃”这个等级?谁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贵妃呢?


庆余年皇后介绍(庆余年里出现了贵妃)(2)


“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

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刘骏。也就是说,从刘骏开始,才有了“贵妃”这一等级和称号的妃嫔。

在《宋书·孝武十四王传》中,就有一位被史官称作“贵妃”的殷姓女子,她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贵妃。

殷贵妃,本姓刘,刘宋宗室刘义宣之女。刘义宣是宋武帝刘裕的第六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后封南郡王。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后,刘义宣出兵协助刘骏诛灭刘劭,扶持刘骏即位,是为孝武帝。刘义宣生有4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刘骏发现后,便强行将4个堂妹一并召入宫闱,日夜淫乱。刘义宣闻讯,不禁大怒,随即起兵造反。刘义宣兵败被杀后,刘骏索性将4个堂妹从暗处搬到前台,公开封她们为妃嫔。四姐妹中,以老二也就是殷氏最为出类拔萃,因“丽色巧笑”得以“宠冠后宫”,被刘骏封为淑仪。

然而,红颜薄命。大明六年(462)四月,殷氏病逝。刘骏悲痛万分,乃至“常思见之”。为此,刘骏特意把殷氏的棺材做得像抽屉一般,每当想见她的时候,便将棺材拉开一睹遗容,“遂为通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

刘骏虽然早在孝建三年(456)就拟定了贵妃这一等级,但迟迟没有册封谁为贵妃。直到殷氏去世后,刘骏才下决心将这一殊荣送给殷氏,“追赠贵妃,谥曰宣”。


唐宋二朝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爵位正一品。明朝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

​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秀女。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贵妃和皇贵妃的区别皇贵妃在后宫中只有一位,如果皇后不在或皇后死去,要由皇贵妃代皇后行使职权,管理六宫事务。

平时,皇贵妃则辅佐皇后处理事务。因而,皇贵妃的身份也很重要。据《明史》记载的第一任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实际上最早获得这一个尊号的是明代宗的宠妃唐氏。“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 命武清侯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