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

对联,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一般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相传,春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1)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也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作为一种习俗,对联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的重要习俗之一,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价值。

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2)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作为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大家的欢迎。不过,由于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以至于,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对联。

据记载,有一天唐伯虎到山中一寺庙游玩。刚好寺庙中有一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3)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细看这上联,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因其讲究颇多,这副对联,也被称为千古绝对。

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4)

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之后,提笔写道: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欧楷对联大全100幅欣赏(千古绝对上联)(5)

其实,类似于千古绝对的对联,千百年来,还留下了许多。有“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有“月月有月,无如上元月上,银灯映月月增光;更更点更,孰若长至更长,玉漏传更更递永”;还有“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每一副都构思巧妙,令人称奇。

读者们,关于千古绝对,你还知道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