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对蜀国有什么贡献(值得被铭记的蜀国大将)

姜维对蜀国有什么贡献(值得被铭记的蜀国大将)(1)

三国,这个乱世,诞生了许许多多被后人铭记的风云人物,世人总会感慨曹操一统北方的雄才伟略,称赞周瑜火烧赤壁、奠定天下三分格局的豪迈,惋惜诸葛孔明五次北伐、仍未能收复中原、最终病死五丈原的执着。然而在子木看来,还有一人也应该被世人所铭记,他虽然没有前者那样的丰功伟绩,并纵观他一生,也颇带有“悲剧”的色彩,但是他的忠义、才能、行动,结合当时那种大厦将倾的背景,怎能不令人动容? 那人便是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父亲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曾任职于魏国的郡功曹,在平叛中战死沙场。故姜维在年幼时便失去父亲,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据史书记载,姜维年少时便有远大的抱负,心怀天下,他的志向不在于娶妻生子,经营家业,而是渴望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私底下也愿意结交绿林豪杰。长大后,任职于魏国的中郎,参与到天水郡的军事行动中。

姜维对蜀国有什么贡献(值得被铭记的蜀国大将)(2)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此时姜维等人正因公出差,陪着天水郡主太守马遵、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视,马遵一听到蜀军将要杀到,并沿途已经有多个县已经投降,便怀疑姜维等人也有异心,招呼也不打就连夜跑回了上邽,姜维等人发现之后,也想着回去,但城门紧闭,把他们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姜维只能投降于诸葛亮,而他的母亲留在了魏国。

史书每每读到这里,子木总会感慨这也太不厚道了吧,陪领导你出差,哪怕你怀疑有异心,也可以抓回去审问一番,你把人家直接丢弃,不让入城也太不够意思了。不过话说回来,三国时期敌国将领投降这种事情也算是常有的事,不算奇怪。

不过好在姜维投降蜀国后,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任职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同时诸葛亮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赞他在军事上很有见解,思维严谨,深思熟虑;思想上心存汉室,才能兼备,是凉州的上等人才。故先让姜维操练五六千中虎步兵,中虎兵可是蜀国的主力部队,之后还带他进宫,觐见了刘禅。后来,姜维也升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在此期间,姜维也收到过远在魏国的母亲来信,劝他回归魏国。而姜维表示:心中已经有远大的志向,不会再回去。也许正是那一刻起,姜维就把“兴复汉室”这一目标刻入了骨子里,写入灵魂中吧。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姜维返回成都,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进封平襄县侯,不久后与蒋琬迁往汉中。在后续的十多年时光中,姜维虽然获得多次升迁,但军事大权先后在蒋琬、费祎等人身上。费祎认为:“我们的才能比诸葛丞相差远了,丞相多次北伐中原都未能成功,更何况我们呢?所以与其冒险继续北伐,不如守卫国家现有的疆土,安心地治理国家”。在这种政策方针下,姜维每次想大举出兵,都常被费祎拒绝,哪怕少数的几次同意,所带领的军队也被限制在一万人以下,因此一直没有重大军事突破。

公元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而亡。野史中有人认为与姜维有关,但子木查照史书,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同年三月,吴国举二十万重兵讨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包围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解围,相持之下,最终姜维因粮草耗尽而退回。故这次北伐以平局告终。

次年,及公园254年,魏国国内出现混乱,大将军司马师连杀多名重臣,废张太后。姜维率军出陇西,随着狄道(今甘肃临洮)的长官李简投降,姜维轻易地占领了狄道,进而率军包围襄武(今甘肃陇西南),与魏国将军徐质交锋,斩其首级,大破魏军,姜维乘胜追击,把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狄道)三县的百姓迁回蜀中。这次北伐以大胜结束。

公元255年,姜维乘魏国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再度北伐,率数万军队向狄道进军。此时魏国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率领他的部队进驻狄道,等待陈泰自己主力部队到达后前后夹击姜维。然而王经在未等陈泰到达的情况下,擅自出兵迎战,先后在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两个地方被姜维所大破,死伤数万人,最后还被姜维围在狄道。此时姜维的一生劲敌邓艾正式登场,他被司马昭封为安西大将军,和陈泰合兵占领有利地形,姜维的数次进攻都被击退,最后被迫退回钟题(今甘肃临洮南)。这次北伐也以大胜结束。

公元256年,姜维在汉中驻地被封为大将军,同年六月,他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时间在上邽(今甘肃天水)合兵。七月,姜维先率军出兵祁山,然而邓艾早有准备,在多处地方占据有利地形,姜维见地利已失,于是连夜渡渭水,沿着山路一路东进,直奔上邽,期望与胡济会合,然而在两军交战时胡济错过约定时间仍未到达,导致姜维被邓艾大破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死伤惨重。蜀中百姓因此而埋怨姜维。姜维引疚负责,主动要求削职,因此被贬为后将军,但仍行使大将军的事务,这次北伐以大败告终。

公元257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姜维欲乘机攻向秦川(渭水流域),故率数万军队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国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十分的惶恐,邓艾和征西大将军司马望怕姜维奇袭长城,故合兵据守。姜维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皆不回应。不久后诸葛诞被破,姜维只能退还到成都,再次升迁为大将军。这次北伐以平局结束。

公元262年,姜维再次起兵伐魏,攻入洮阳境。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大破姜维,蜀军损失惨重。这次北伐也以大败结束。

此时蜀国国内出现反对姜维的声音,认为他连年出兵,没有立下功绩,而国家又疲敝,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而姜维又厌恶宦官黄皓专权,多次上表要刘禅杀死黄皓,被刘禅拒绝。黄皓伺机报复,准备说服刘禅让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姜维。姜维害怕自己安危,只得借口屯田,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不回到成都。

纵观姜维的多次北伐,在与邓艾交手之前,还是赢多输少的。但在邓艾出现之后,姜维未能在他手上占一次便宜。子木认为在诸葛亮之后有三位名将:钟会,邓艾,姜维。从交手的记录来看,钟会与姜维基本能持平,而邓艾在军事才能比他们高出了一截,也难怪后面能想出偷渡阴平,直取锦竹的妙计,的确是个“狠人”。

公元263年,魏国将领钟会在关中练兵,姜维得知后,上表刘禅,让他提防魏国进犯,并建议张翼、廖化等人守护重要关口。然而宦官黄皓征求鬼巫信息,认为敌人不会来。故没把姜维的建议告诉后主,群臣也不得而知。后来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国,镇西将军钟会领十余万大军,南征汉中;征西将军邓艾领三万人进攻沓中,正面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三万到阴平桥头,阻止姜维回救蜀中。

姜维得知后,立刻率军由沓中南撤,奋力摆脱邓艾追击,并且用计骗过了诸葛绪,成功地把主力部队度过阴平桥头,避免被邓艾、诸葛绪合围。然而钟会那边长驱直入,为了能阻止钟会的进攻,姜维、廖化等人从阴平退出,退守到剑阁。双方在剑阁僵持不下,钟会不能攻克剑阁,就多次写信给姜维,劝他投降,姜维皆不予回应。无奈之下,钟会考虑粮食运送遥远,已经计划撤回魏国。然而邓艾此时提出可以通过偷渡阴平小道,直扑涪城、锦竹。

姜维对蜀国有什么贡献(值得被铭记的蜀国大将)(3)

剑阁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同时也是氐羌民族居住区,那里崇山峻岭,很难行走,因此蜀军没在那设防。当邓艾通过了阴平小道,犹如神兵天降到达涪城时。涪城守将马邈选择了不战而降。此时成都唯一可守的天险就是锦竹了,而姜维又远在剑阁,故刘禅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身上,任命他驻守锦竹,最后刘禅把自己的禁卫军也调出去了。然而还是未能阻止邓艾前进的步伐,锦竹之战,邓艾获胜,诸葛瞻、诸葛尚等蜀将纷纷战死。不久后刘禅请降于邓艾。

远在剑阁的姜维听说邓艾攻破锦竹后,马上率军退出剑阁,直奔成都,钟会在后面紧追不舍。然而在路上姜维就受到了刘禅投降的命令,要求姜维放下武器投降,无奈之下,姜维只能假意投降钟会。

姜维投降后,钟会给姜维极高的待遇,然而姜维知道钟会有反魏、自立为王之心,故不断地游说钟会,并挑唆他与邓艾的关系,对钟会说:“灭蜀国,你立了大功,但是最后的果实却被邓艾夺取”、“以你的才能,为何要屈居司马家之下? 何不诛杀北来之将,在成都自立为王?”,与此同时,姜维秘密的告知刘禅:让他忍耐数日,自己正假装投降钟会,等钟会诛杀魏国将领后,自己便把他杀掉,以光复蜀国。事实上钟会果然想自立为王,他先向司马昭诬告邓艾想谋反,促使邓艾被押入笼车,不久后钟会在成都自立为益州牧,任命姜维率军五万对抗司马昭,然而蜀中的魏国将士突然发难,闯入帐中,杀死了钟会与姜维。姜维死后还被剖腹取胆。对于姜维而言,离最后光复社稷也并不遥远吧。

子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迂腐的人,也从不认为三国时期汉朝就应该是正统;对于改朝换代,子木也是能接受的,曾经子木还看过一部名为《天下》的电影,被其中荆轲为了天下百姓而最终放弃刺杀秦王的桥段深深打动。

但是子木更加崇拜另一类英雄,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扶将倾大厦,力挽狂澜之势,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豪迈,就像于谦于大明,郭子仪于大唐。而我觉得姜维于蜀国也应该在其列。虽然纵观姜维一生,最终他也未能实现心中“兴复汉室”的宏愿,但是他已经为了这个愿望付出了所有,坚持到了最后,哪怕是在后来被“灭国”的极限条件下,他离成功复国也并不遥远,最后还带走了魏国两员名将(邓艾后来被魏将田续所杀)。这份勇气、执着,我相信他已经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了。

也有人常说,正是因为姜维的常年用兵,导致了蜀国空虚,百姓积弱。然而我们纵观那个时期就可以知道:魏国的国力是最强的。无论是从人才、兵力、经济角度上看,蜀国都是最弱的。并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的增加,魏国占据富裕辽阔的中原,也占据盛产战马的凉州、雍州,新的军事人才不断的涌现。而蜀国呢?说实话,难道姜维不知道年年征战会导致国库空虚吗?纵观姜维每次用兵,都是在魏国出现状况之后才出兵的,他是在不断地尝试,乘蜀国还有一战之力时,去实现汉室的兴复,哪怕只是在缩小两国国力上的差距,他都不断在努力、尝试。

最后子木说:三国统一归西晋,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出现这一幕:魏蜀吴三家势力的人都坐在一起,这时突然有人调侃道,“你看你,当初跳那么欢干嘛呀,最后天下也不是你家的”,众人哈哈大笑。也许那一刻大家都释怀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