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

每年7-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今年也不例外,目前是7号“韦帕”和8号“范斯高”双台风共舞模式。随着“韦帕”的撤编消亡,“双台风”暂时结束。随后9号台风“利奇马”强势来袭,很有可能是今年8月第一个超强台风,甚至或将是今年西太地区继2号蝴蝶之后,第2个超强台风。

不管是今年的“韦帕”、“范斯高”、“利奇马”,还是曾经的“山竹”、“莫拉克”等等,想必大家都有一个疑惑,这些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

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1)

台风命名的由来

台风是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称谓;在印度洋地区被称为旋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及北太平洋东部被称为飓风

  • 19世纪初,加勒比海岛屿居民根据飓风登陆的 “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如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 ,1876年的“圣费里佩”。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为热带气候命名。由于热带气候是灾害,女权主义者们认为这是性别歧视,后来又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交替命名。
  • 还有的是地方性名称,比如我国广东把1969年7月28日在汕头附近登陆的强台风叫做“728台风”,但是显然这些地方性名称的流传区域不广。

台风是一种突发性的气象灾害,这么多台风,如果等它们来了再起名,显然来不及,怎么办呢?能不能提前把名字起好,等台风来了,直接用?

于是后来出现了台风“命名表”,这种方式简短、通俗,便于向群众传递信息,很快就在西半球广泛采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开始使用命名系统。

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2)

但是在西北太平洋地区,一直没有统一的台风命名。1997年年底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亚太经社和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由中国香港代表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亚洲各国事先共同制定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

我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 、海燕 、风神 、海神 、杜 鹃、电母 、海马、海棠。

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3)

台风命名的规矩

台风命名有很多讲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每个名字中文名2-3个汉字,其对应的拼音不超过9个字母;
  2. 朗朗上口且易于发音和媒体传播;
  3.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4.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5.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6. 不能与曾用和现用台风名称重复。
  7. 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台风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会做一些调整。比如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成为人尽皆知的台风后,为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其删除,换以新名字。

据报道,2011年,台风“天鹰”按中央气象台的数据仅有10级风力,然而其制造降水的能力却出奇强,导致菲律宾1257人死亡,85人失踪。“天鹰”因其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而被除名。

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4)

在了解完台风的命名之后,在此提醒广大农户,面对台风天气,一定要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及时做好补救措施。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对可能遭受台风袭击的地方,提前疏通沟渠,确保排灌畅通;稻、玉米、大豆、瓜菜等大田作物已成熟的,及时抢收;大棚等生产设施进行检修加固;台风过后,继续疏通沟渠,清洗作物叶片,及时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等。

关于台风,就先分享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还有要补充的,或者是疑问,欢迎互动交流哦!

第七号台风韦帕何时登陆(韦帕刚走)(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