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

例1、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下图完成1—2题。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1)

1.从图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

B.乙地海拔可能为1035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

2.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

A.水库最深为10~15m

B.水坝高度为15~20m

C.库区水面大于1km2

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米,可推断山峰海拔为1035~1040 m,A错误;乙地海拔为1030~1035 m,但不等于1035 m,B错误;①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相对高度为10~20 m,C正确;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 m,D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甲养殖场最低处靠近1 020 m等高线,将该等高线作为最高水位线计算,水库最低点为1005~1010 m,因此水库最深为10~15 m,A正确;水坝高度为5~10 m,B错误;利用图中比例尺经计算可知,库区水面最大宽度小于0.5 km,故库区水面小于0.25 km2,C错误;从地形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D错误。故选A。

例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题。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2)

1.图中两山峰的气温差约为

A.1.3 ℃

B.1.3 ℃~2.6 ℃

C.2.6 ℃~5.2 ℃

D.0 ℃~2.6 ℃

2.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等高距为200米,右侧山峰海拔1000—1200米,左侧山峰海拔1200—1400米,两山峰高差范围0—400米。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温差范围是0—2.4℃,D正确。

2.读图可知崖底海拔约400—600米,崖顶海拔800—1000米,高差范围是200—600米。也可以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 1)·d,计算出高差范围,故C正确。

技巧点拨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3)

(1)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4)

5.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中A区域海拔低于300米,高于200米,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如图中B区域海拔高于400米(低于500米),为小山丘。

变式演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图中山峰的海拔为666米,M处为洼地。据此完成1—3题。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6)

1.甲河的总体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流向东南

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西向东流

D.自东向西流

2.M地的海拔可能为( )

A.626米

B.646米

C.666米

D.686米

3.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

A.99米

B.119米

C.139米

D.159米

解析:1.读图,根据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和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判断可知,甲河的总体流向大致为自东向西流。故选D。

2.读图,根据山峰所在山坡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可知,该山坡地势往西逐渐升高,即a<b<c(如图);山顶位于ab两条等高线之间,根据“大于大的”规律可知,山顶外围的闭合等值线数值为b;M位于bc两条等高线之间,根据“小于小的”规律可知,M外围闭合等值线数值为也b;山顶的海拔为666米,等高距为20米,则b的数值为644<b<666,M的数值为b—20<M<b,因此M的海拔范围为624<M<666,故选B。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7)

3.结合上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河谷地形,地势从中部向两侧递增,海拔最高处在图中东西两侧,海拔最低处在中部河谷的位置,两地之间间隔4条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20米,因此最大高差H为(4—1)×20<H<(4 1)×20,即最大高差小于100米,可能为99米。故选A。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1∶20000),该地区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8)

1.如果图中选取适当位置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坝体的最大相对高度分别为( )

A.140,50

B.140,100

C.140,150

D.700,15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处的水无法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较少

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即图示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故图示距离坝长0.7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40米。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大坝应建于AB之间的峡谷地带,坝底的海拔高度为50—100米;而坝顶的海拔高度为100—150米,因此最大相对高度为100米。故选B。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丙、丁两处位于库区的外部,水不能汇入图中库区,A正确;图中等高距是50米,甲的海拔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乙的海拔在50米以上100米以下,丙的海拔在50米以上100米以下,丁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B错误;庚点和乙点之间有山体遮挡,视线不通透,所以在庚点不能观察到乙点,C错误;图中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A。

点拨: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高线图示中的比例尺的基本应用,大坝的选址和局部地形区的综合判断等问题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等高线常规考点的归纳与总结,形成常规思维。

下图为某地午后两点左右的天气系统图,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约1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2题。

高一地理等压线等高线知识(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和数值判读技巧)(9)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差为( )

A.500米

B.800米

C.1700米

D.2100米

2.此时甲地气温20 ℃,则乙聚落的气温最可能是( )

A.15℃

B.19.5℃

C.23.6℃

D.27℃

解析:1.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河流两侧的等高线海拔高度呈对称分布,由此得到甲地海拔高度为2200米~2400米,乙地海高度为1400米~1600米,交叉相减后得到两地高差的范围是600米~1000米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第1题分析可知,甲地气温为20℃,乙地比甲地海拔低600米~1000米,所以乙地的气温比甲地高3.6℃至6℃,在考虑高差对气温影响的基础上,可得到乙地气温为23.6℃至26℃之间,但是此时甲地受低压槽控制,天气阴雨,而乙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所以乙地的气温因受晴朗天气影响,高于这一温度范围,D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拨:河流两侧的等高线海拔高度呈对称分布;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且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