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的作用(秦始皇三大统一)

秦始皇的三大统一,是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也有加上统一车轨,合称四大统一的说法)。

秦始皇统一的作用(秦始皇三大统一)(1)

一、统一货币

统一货币的时间,一般认为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210年)也就是秦始皇临死的那一年。秦统一中国以前,各的货币十分复杂,由于各国的政府、法令都是独立的,又由官、民都有铸造货币的权力,所以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情况相复杂,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其轻重大小都不一致。特别是计量单位的差异,使货币的换算、流通,以及赋税的征收,商的交换,都受到很大的妨碍。当时使用的货币主要有齐、燕国使用的铜铸刀形货币、称“刀货”;魏、韩、赵等国,则以全铸铲形货币为主,称“镈币” (或“布币” );楚国用的是两端凹入呈长方形的金铸货币,因其正面用铜印钤成小方格,格内多印有“郢爱”币文,所以称“郢爱”,以及被称为“鼻蚁钱”的形如海贝的铜铸货币;再就是秦、魏、赵等黄河两岸地区化用的铜铸圆“钱”,但这些圆“钱”的大小、轻重、形状也仍然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有的国家在不同地区也使用不同的货币。最典型的像赵国,刀货、币和圆钱都可以同时流通。所以,当时完全是一种换算复杂、货币混乱的状态。秦统一全国以后必须改变这种现象。于是始皇下令废除原来在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一律只准通行秦国的货币。这一行动《史记》上称为“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而《史记》同样还有“惠王二年初行钱”的记载。但是,从“初行钱”到“复行钱”却绝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一种货币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重新改铸新版的圆钱,使货币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版,新版钱就是秦“半两钱”。半两钱外呈圆形内开方孔(或有天圆地方之说),直径1.2寸,铜铸,重半两(合12株),钱面分左右铸有钱文“半两”二字。2,规定统一的换算制律,分货币为三等,以黄金为上币,髓为单位,每隘重24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隘黄金。据考中币为布,并规定: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可见秦的基本货币的货币换算基准,都是以半两钱为法定标准的。3.规定货币铸造权为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由国家将过去重量不一的旧铜钱全部重新改铸成半两钱。地方政府铸币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版设计铸造,并印上铸造地方的名称。4,在法律上定明私铸货币者有罪,并对其严加制裁。秦始皇铸半两钱的改革行为,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货币统一,也为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经济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开创。

秦始皇统一的作用(秦始皇三大统一)(2)

二、统一度量衡

中国度量衡的首次统一,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统一全国的当年。是年始皇下诏,诏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两位丞相的名字),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秦始皇的这一诏令被刻在所有的官府制作的标准度量器上。从此天下度量衡器,实现了标准上的统一。在此以前,中国度量衡的情况也和货币一样,呈原始状态,有着各种不同的计数单位和各种不同的计算进制。以量制为例,一是单位名称不一样,秦国以升、斗、斛为单位;魏国以半斤、斗钟为单位,赵国以升、斗单位,齐国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二是单位进制不一样,秦、魏、赵都有斗,秦斗的合今2021毫升,赵斗约合今2114毫升,而魏斗约合7110毫升,三是各国的进制不一样,秦国用十进位,齐国在升、豆、区、釜之间用五进制,而釜、钟之间都是用的十进位。

这种复杂多样的度量衡只能适合政治割据社会的需要,大一统封建中央集权的出现使它不适合时代的弱点更暴露了,为了不使其影响秦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秦始皇命令由丞相王绾负责,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明确统一起来,统一后的度量衡包括: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 10寸1尺, 10尺1丈, 10丈1引;量制以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数。衡制以铢、两、斤、钩、石为单位。24铢为1两,15两为1斤、20斤为钧, 3钧为1石。种度量衡制实际上是商鞅变法时所定度量衡制的推广和发展。早在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变法时就曾着力统过秦国的度量衡制,改变了度量衡标准,铸造了标准度量衡器。所以,秦始皇统度量衡,实际上是以法令形式肯定了秦国原有的制度,并向国推行。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秦始皇一方面大量标准量器以为模范,一方面大力宣传度量街统一的优越性,同时从制度和法律上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秦朝规定了定期查度量衡的制度,规定每年“伸春之月,一度量,平权衡,齐斗桶”以保障新度量衡的精确与实施。秦朝还在法律上明对度量衡不正者的处罚条例。在今出土的《秦律》中,有秦朝具体详实的有关规定。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行动收到了很大的成果。并且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计量制度。

秦始皇统一的作用(秦始皇三大统一)(3)

三、统一文字

文字的统一,更是秦统一全国后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事业。中国的文字,从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刻画文字萌芽,经殷商甲骨文和西周金文(钟鼎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但由于长期的割据,混战和社会秩序之不稳定,文字也缺乏管理,各诸侯国的文字有很大分歧。有不同方音产生的假借字,不同字形造就的简笔字和异形文字。这样的混乱和分歧,不但妨碍秦王朝政令的推行,而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全国统一的当年,丞相李斯就向奉始皇提出了“书同文字”的建议,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而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由李斯、赵高和胡毋敬三人,分别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书,作为推行秦篆的典范。秦篆又叫小篆,是从大篆(包括钟鼎文、石鼓文等在内的一切古篆的总称)中演化而来的。小篆与大篆的区别主要是:有固定的偏旁符号、有固定的部首位置和有确定的笔画数量。小篆的形体也比大篆更为整齐和定形化,线条笔画均匀,比起大繁来更便于读写。这些特点都是大篆本身所不具备的,又是后来汉字发展所遵守的基本原则。可见其进步意义是不可抹杀的。秦始皇为了实现文字的统一,身体力行推行小篆,在他东巡时所刻写的碑文,都是由他的丞相李斯亲手所写的标准的小篆。李斯是至今为止最著名的篆书家之一,又是小篆的创始人,著名的《琅玡刻石)、《泰山刻石》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秦始皇在推行小篆统一文字的同时,还倡导了另一个书体“隶书”。隶书原本也是从篆书中演化出来的,它改篆书的曲笔为直笔,结构平稳,书写方便,为民间所乐用。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时,秦下杜(今陕西西安市)人程邈将其搜集整理,呈报给了秦始皇。还有一位叫王次仲的隐士,也曾上书给秦始皇,请求他准许使用民间流行的隶书体,秦始皇看到了隶书较之小篆的优越之处,很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奖励了程邈,还三次派人请王次仲入朝,王次仲坚持推辞不往。后来,秦始皇下令根据王次仲的隶书进行整理,到了程邈的收集整理完成后,隶书这种书体便在全国广泛应用了。由于隶书特有的更好写更通俗的长处,致使实际上秦朝所使用的字包括官方也是以它为主的,除去一些庄重、重要的诏书必须使用正规秦篆之外,连一般的公文都使用隶书来写。秦始皇以小篆和隶书为统一文字,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字改革不仅是一种统一,而且还是古体文字向今体文字转变的先行。

秦始皇统一的作用(秦始皇三大统一)(4)

秦始皇的三大统一,都是依靠政治统一中央集权才得以施行的。这虽然反映了秦始皇本人好大喜功的个性,却也同时反映出秦始皇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