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卷终于说清楚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我上网经常看见一个词叫什么内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卷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喜欢把各种问题都归结于内卷,跟朋友聊天,吃饭聚会,也多次提及到“内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是内卷终于说清楚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内卷终于说清楚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是内卷终于说清楚了

我上网经常看见一个词叫什么内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卷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喜欢把各种问题都归结于内卷,跟朋友聊天,吃饭聚会,也多次提及到“内卷”。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怎样通俗易懂的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回答也超过了10000条,但大部分回答都只是在抖机灵,并没有真正的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比如一个点赞比较高的回答是这样,看电影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了起来,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只有第1排的人坐着,你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一场电影两个多小时只有傻子才会全程站着看,而且如果有人站起来看后面的人大概率不会跟着站起来,只会把前面的人暴打一顿,不信的话大家下次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能够舒舒服服地坐着,甚至躺着看电影的时候,站起来的人只会被赶出电影院,这些高量点赞的回答几乎都一样,都把那句话简单粗暴地定义为联合博弈,踮脚效应,囚徒困境,在生物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鸡尾酒会效应,当人们集中注意力,听某一个人说话时,就会过滤掉鸡尾酒会上其他人的声音,当每个人都在高喊,打到“奋斗逼”编各种段子来消解内卷,内卷真正的可怕之处就会被忽视!

内卷化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人类学领域,人类学领域由美国人类学家哥德威则提出用来描述一种文化模式,当一种文化模式到达某种最终形态之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把自己转换成全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这么说大家肯定没听懂!给大家来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上有5家鞋店,整个小镇所有居民的穿鞋需求都是从这5家店解决的,这5家店的特色也各有不同,有的主打皮鞋,有的主打布鞋,还有的主打运动鞋等等。这些鞋店每天上午9点开门,下午5点关门,中午休息一小时,周末还不上班,因为小镇多年以来的人口没有太大变化,穿鞋需求也一直很稳定,所以这些鞋店的老板和工作人员与小镇大多数居民一样过着舒适又惬意的生活,没事还经常去度个假,可直到有一天有一对城市夫妇搬到小镇生活,他们也开了一家鞋店,如果仅是多了一家店,小镇上长期维持的供需平衡还不至于被打破,但早已在城市习惯于拼搏和竞争的夫妇,经过一番调研后,决定要与本土鞋店做得彻底不一样,形成差异化优势,所以他们做了两件事情,一、多品类爆款销售,二、加倍的营业市场,也就是其他5家鞋店各自卖的鞋款式,他这都卖,其他鞋店每天只营业7个小时,他直接营业14个小时,从早上8点开到晚上10点,中午不休息,周末也不放假,他们这样一做,客人们确实都来了,这家店的生意也很快火爆了起来,但其他5家鞋店的生意却越来越惨淡,无奈之下,这5家街鞋店也对所有的鞋开始售卖,原来专卖皮鞋的也开始卖运动鞋和布鞋等等,营业时长也干到了每天14个小时,周末和假期也都照常工作,慢慢的这5家本土鞋店的生意在各自的努力下,终于回到了以前的水平,而城市夫妇的店也没那么火爆了,最终这6家鞋店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赚了钱还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不再有假期,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午休,每天还要工作14个小时,也就是说他们付出的辛劳比以前多得多,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整个行业陷入到了我们常说的内卷中!

再拿一个我们现在常见的东西举例那就是智能手机,从2010年乔布斯发布震惊世界的iPhone4开始,智能手机的基本形态就没有再变化过,10年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功能模块还是那么几个,只是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好,摄像头越来越多,屏占比越来越大,再进行手机评测时,比较的参数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甚至连手机的震动马达都要拿出来比一比。

内卷化的概念首次被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是在农业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组织了两个对印度尼西亚的多学科考察和研究项目,其中一位人类学家格尔茨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农业陷入了一个怪圈,在不断的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展望岛聚集了印度尼西亚2/3的人口,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和小型手工业,但是在爪哇岛之外的其他岛屿产生了高效率大规模主要用于出口的工艺,进一步研究格尔茨发现爪哇人由于缺乏资本,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无法将农业向外引申,导致劳动力不断的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虽然水稻种植在不断的吸收转弯道的新增人口,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只是很小幅度的提高这一现象,格尔茨称之为农业内卷化。

内卷化最早在中国被广泛关注是因为黄宗智教授的两本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在这两本书中黄宗智教授将内卷化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并且用内卷型增长来描述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之后内卷化开始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往往被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现象,比如清朝的内卷化,在清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出现了一次大爆炸,从此以后中国的人口数量就形成了基调直到现在,因为统治相对清明加上休养生息等各种因素,清朝的人口在200年间从顺治年间的7,000万人口增长到道光年间的4亿人口,由于人口爆炸导致清朝出现大量剩余人口使的劳动力成本极低,我们都知道技术革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而在人口爆炸的情况下一切以节省劳动力为前列的技术革命,都会被廉价的劳动力所取代,技术革新就缺乏了内生的驱动力陷入农业内卷化的大清自我锁死了经济,而在这200年间西方各国却已经进入到了工业社会,内卷化被引入中国之后,概念也出现了些许的延展,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点:一、系统的外部扩张受到约束,内部不断精细化,复杂化发展。二、在劳动力不断持续投入的过程中,这种发展并不会带来边际效益的提高。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下,内卷的真正含义已经被解构了,相当于网友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遭遇了灭门惨案呢?原因是林家掌握了辟邪剑谱。君子无罪,怀壁其罪。于是有人作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林平之把辟邪剑谱公开出版向全江湖发行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导致全江湖的人都白白地挥刀自宫了,因为如果自己不练,但是仇家却练了那么就一定会被仇家所杀,所以只要有一个人练了辟邪剑谱,所有人都会跟着一起练。而每个人都练了辟邪剑谱。每个人的武功都提高了实际上就等于都没有提高。百年之后江湖上就只剩下了“白切鸡”的传说,这就是当下网络语境中的内卷。

现实中和这个故事类似的就是补习班,一个省的招生名额已定,报考人数已定,当某个中学开始补课时,周围所有的学校都一定会跟着补课,结果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补课,所有人的分数都提高了,导致录取分数线也上涨了,学生被录取的概率并没有变化,但是花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补课。内卷有一个深刻的发展问题变成了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

内卷的含义也变成了存量竞争下的互相内耗导致竞争中的个体付出增多。而实际收益未变的过程,但是你会发现自从内卷的含义发生变化之后,我们的目光就不再聚焦于问题本身,而是聚焦于引起存量竞争的人,比如现在还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奋斗逼”形容一些每天在领导面前假装很努力,故意加班到很晚的公贼,然后大家开始在网上自发的谴责“奋斗逼”觉得就是这些“奋斗逼”导致了内卷,但事实上并不是“奋斗逼”们造成了内卷,而是内卷造成了“奋斗逼”的产生,因为大家没办法一起把蛋糕做大,所以就只好去抢夺别人的蛋糕,当一家公司出现了大量的“奋斗逼”,抵制不抵制“奋斗逼”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业绩增长的停滞。这时候要么提出并解决问题,要么赶紧跳槽。我们在谴责“奋斗逼”的同时,必须要思考。如何让自己走出内卷。否则一味的谴责和完整毫无意义。一定要警惕那些用抵制资本家的名义号召年轻人摸鱼偷懒的人,如果你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上班摸鱼,下班打游戏,深夜还要刷一刷短视频,一年都没有看过一本书,没有学习过一项新的技能,那么你的收入将很有可能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当你在各种情绪的煽动下一步步陷入到自身发展的内卷时,那些真的在努力进步的“奋斗逼”已经摆脱了内卷,学生时代总有一些人天天叫别人打游戏,然后自己偷偷学习。这些人进入社会之后天天让别人抵制“奋斗逼”自己却背地里偷偷奋斗,提高升学概率的方法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补课,还有一种是让别人都不学习。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抵制的是假装在奋斗而把环境搞差的“奋斗逼”而不是奋斗本身,内卷从来都不是放弃思考放弃前进的理由,

既然内卷的状态大家都不满意都不喜欢,那怎样才能避免呢?其实关键在于改变思路,破圈很重要,创新也很重要,比如说今年有900万左右的毕业生,如果大家都想去北上广深都想当白领,那你想想能不内卷吗?得换思路做出人生的改变,所以现在很多媒体,政府都提倡回乡创业,资本下沉,产业下沉。拓展新的市场,新的赛道,竞争的维度也就不一样了。当然我也不是鼓励大家逃避竞争,只是为了寻找更合适自己的价值坐标,减少那些趋同重复的内耗,而且我们也千万不要拿内卷给自己泄气,甚至不努力的借口,找好自己的出发点,停止焦虑,开始奋斗的幸福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