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翁牛特旗七种模式)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翁牛特旗七种模式)

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近年来,翁牛特旗委、旗政府将肉牛产业作为农牧业产业的一号工程予以重点推进,成立由旗长任组长的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少养、精养、集中养”,多措并举,探索出“七种模式”,全旗肉牛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模式。以肉牛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提高肉牛产业组织化管理水平,推进全旗肉牛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品牌化开发,不断提高延边黄牛产业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扶持发展农牧民肉牛养殖合作社763家,规模以上养殖场3500家,引进培育存栏1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企业3家,建设养牛专业村47个,肉牛养殖户达到9500多家,全旗存栏肉牛35万头,较上年度增加4万头,全年可出栏肉牛23万头,肉牛饲养规模在全市位列第4名。恒都、利源和他林草都等屠宰企业设计屠宰加工能力20万头,实际年屠宰加工8万头左右。充分发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培育了草原红牛、昭乌达肉牛等优质肉牛,翁牛特牛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集中打造了“雨润”“蒙都”“恒都牛肉”等有知名度的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产学研用结合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拉动产业发展模式。针对肉牛产业科技服务短板,积极推动建立企业间、院企间的研究共享平台,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做好与内蒙古大学、圣泉公司合作开展联合育种项目和科技培训服务,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东部优势地区规模化肉牛繁育基地建设,稳定全旗架子牛供应市场,推动肉牛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项目提质增效,采取“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方式,实行基础母牛存栏定主体,新增犊牛数量定资金。推动实现基础母牛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母犊牛年增长率达到40%以上,大幅提高全旗养殖主体饲养基础母牛积极性。完善全覆盖的冷配改良服务网络,现有改良站点312个、肉牛改良员382名,定期技术培训,全部持证上岗,全旗肉牛改良率达到98%以上,每年完成冷配15万头以上,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旗信用社、农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引动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担保”多种创新金融贷款品种和方式,多方合作服务模式。构建“肉牛 信贷 保险 奖补”的政策扶持体系,与旗信用社、农行合作推出“民心贷•旺牛”贷款服务,旗财政贴息3%,将养殖户承担贷款利率降至1.95%左右,目前,累计投放贷款38841万元,扶持养殖户1378户,缓解养殖户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推行养殖保险补助,对保额为1万元/头的基础母牛保险,政府每头补助400元,养殖主体支付100元,帮助养殖主体通过保险降低养殖风险。

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牛所”驱动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合作社,建立肉牛托养中心,托牛所可为农牧户提供提供“五统一”服务,并为脱贫户和边缘户减免服务费,降低养殖成本。按照申请额度的1.25倍提供优良资产抵押或公职人员担保,按照年4.65%比例缴纳固定收益,推动形成固定资产,有效增加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积蓄力量。目前,全旗培育建设肉牛托养中心20个。加强蒙古牛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由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专业团队经营,组织建立蒙古牛保种基地4个,即:乌丹镇白音汉嘎查、亿合公镇上府村、海拉苏镇乌兰吉达盖嘎查和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嘎查村,开展蒙古牛保种繁育和特色养殖试点工作。优质基础母牛种群每年增加8%以上,产权归属嘎查村集体,预计到2021年末,全旗蒙古牛存栏达到1000头以上,到2025年末,全旗蒙古牛存栏达到6000头以上,开发以生鲜蒙古牛肉为核心的系列产品,初步打响绿色、有机、高端的蒙古牛鲜肉品牌。

高标准农田与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联动产业发展模式。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土地改良和地力培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有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积极开发秸秆资源,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来,不断指导规模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还田技术指导和服务,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全旗增施商品有机肥10万吨、农家肥500多万立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通过粮改饲项目,将全株玉米进行粉碎青贮,做到“茎穗兼收”,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年均青贮玉米产量达到16.5万吨,种植专种青贮玉米面积5.5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000万元。秋季做好秸秆收贮加工,生产供应秸秆饲料。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基地172处,使得饲料供应充足。“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和人居环境“双赢”局面。

乳肉兼用现有资源融入,“奶业振兴”互动产业发展模式。全旗基础母牛存栏18.6万头,奶牛存栏3.2万头,其中:荷斯坦奶牛8791头,其他为乳肉兼用品种,产奶量达到8万吨以上。奶牛养殖、加工企业普遍树立了现代、科学、先进的奶牛养殖理念,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高端奶牛牧场和家庭牧场成为全旗奶业振兴的主流。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翁牛特旗把引进大项目、大龙头作为推进奶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补齐短板,健全奶业全产业链条。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海拉苏奶业小镇,其中奶食品加工厂,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厂区占地15亩,日处理生鲜乳1000吨,成为引领全旗奶业振兴的龙头。与龙头企业一起建设和发展的,还有作坊式民族奶制品场和家庭式民族奶制品场100多家,主要分布在东部牧区,拥有近20多种品类的优质民族特色奶食品。通过龙头带动,作坊式和家庭式民族奶制品场等集群发展,标志着全旗奶业振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生产、加工、市场服务“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模式。肉牛是翁旗的传统优势产业,入选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各地肉牛养殖基础及发展潜力,合理布局肉牛产业,促进肉牛养殖与工业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业、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产业深度融合。以扩群增量为主线,以品种培优为重点,以草畜平衡为基础,加强优质基础母牛的扩繁与引进,认定生态家庭牧场436个。积极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实施品牌提升行动,通过恒都牛业、利源屠宰等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育优势、聚动能”,加大对央企、上市公司的招引力度,突出招大引强,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翁牛特旗,发展延伸“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启动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活牛交易市场、安格斯牛调运中心、基础母牛大数据平台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6月末,全旗肉牛存栏达到40万头,同时建成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基地,打造中高端牛肉重要供应基地。

本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