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后人卢国纪(蜀中人物卢作孚)

卢作孚后人卢国纪(蜀中人物卢作孚)(1)

卢作孚,原名卢思,生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合州(今合川县)人。出身卖麻布的小商贩家庭。因家贫,小学毕、业后即告失学。1908年到成都入补习学校,继后坚持自学,并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21岁时编成《数学难题解》一书,由重庆铅印局出版。辛亥革命前在成都参加同盟会,积极投入反对清政府出卖路权的保路运动。1913年,胡景伊督川后搜捕革命党人,他逃至大足被逮,经友人保释脱险。1914年出游北京、上海,与黄炎培在上海相识,结下深厚友谊。旋回乡执教,参加编写《合川县志》。后又去成都,在《群报》、《川报》任记者、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等职,撰文抨击时弊。其间,他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成为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1921年,卢作孚应永宁道尹杨森之请,往泸州任道尹公署教育科长。他先后聘请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王德熙、恽代英到泸州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大力改革教育,广泛开展通俗教育运动。1924年,杨森任四川督军,邀卢作孚去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并任馆长,时仪1年,成效显著。后因杨森被省联军击败,卢作孚也随之离蓉。遭此挫折,他决意弃学从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1925年夏,他对川江航运进行了详细调查,然后选定在嘉陵江上重庆至合川一段开办轮船运输,以适应各方需要。在教师、同学和一些地方人士的支持下,开始集资筹备。儿经周折,终于在上海订造了1艘载重70吨、价值3.5万元的小客轮。1926年6月10日,卢作孚在重庆召开公司创立大会,企业定名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寓意为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而奋斗),新船命名“民生”,他被推为公司总经理。由于营业兴旺,信誉大增。接着又相继订造新船,开辟了渝碚、渝宜、渝叙等线。

渝合线的中心是北碚,这一峡防地区分属军阀刘湘和邓锡侯两个防区,土匪乘隙盘踞,航道不靖。1927年两军协议,委卢作孚为峡防局长。他接任后亲自训练峡防队伍,以武力肃清土匪,保证了渝合线航运畅通。与此同时,他还对北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规划,从工矿、交通、科技、文教等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均著成效;又设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等机构,使北碚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实验区,对后来四川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

卢作孚生活十分简朴,从不置私产,工作不计时间,不知劳累。他把“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作为民生公司的宗旨,并以此为“民生精神”。他以身作则,勤奋经营,并经常向职工宣传爱事业、爱国家的思想,团结公司上下,艰苦奋斗,共同为“民生”的发展而努力。

卢作孚后人卢国纪(蜀中人物卢作孚)(2)

至1932年,卢作孚以“买并”(即一部分付现款,一部分转为股票)的方式,几乎接收了长江上游的所有商轮;其后又先后将川军将领刘湘、潘文华、范绍增、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经营的轮船,并入民生公司,使公司轮船增至19艘,职工千余人,成为川江上一支强有力的航运力量。

在此期间,卢作孚还大力整顿经营管理,在民生船上废除外轮“三包制”(“三包制”,即外轮一向把事务、轮机、驾驶三部门分别包给中国买办办理。客运方面,除大餐间外,官舱、房舱、统舱等则包给大买办,由大买办再邀集二买办、三买办、管事、厨工、茶房等承办,共负盈亏。中国商轮当时也一直沿用这一办法,层层营私,流弊极大)的陈规,实行有自己特点的“四统制”(“四统制”,即全船人员由公司统一任用,船上驾驶事宜由船长统一指挥,船上业务、事业由公司派经理统一掌握,船上燃料、材料由公司统一核发。“四统制”的实行,使航业经营出现崭新气象,被航业界誉为民生公司富有成效的改革之一)。精心培训水手、茶房、理货人员等,对货物负责保管,对旅客和蔼可亲,废除索取“小费”,伙食办得经济可口,船上播送音乐,介绍沿途风光,供应书报文娱用品,开联欢会。全船职工一齐动手,代旅客提行李,发邮电,送饭菜汤药,缝补破裂包裹,卢作孚经常参加服务。旅客们对民生公司交口称赞,四处传扬,宁肯多住几天旅馆,也要等着坐民生公司的船。

重庆自开埠以后,川江航运即被英国太古、怡和,日本日清,美国捷江等几家外国轮船公司所把持。中国人同海关打交道,要用洋文,说洋话,连轮船上使用的提货单、航程簿,都要用洋文。卢作孚对此极为不满,慨叹“这真是成了外国人的天下”。1929年,刘湘任命卢作孚为川江航务管理处长。他取得刘湘的支持,决定限制外轮在川江的活动,以维护航权,毅然宣布:凡外轮进口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申报),接受中国士兵上船检查;外轮也要承担兵差损失费,遇到木船要减速行驶,如浪翻木船必须赔偿一切损失。又发动码头工人对拒不结关的外轮,不予卸货。经过斗争,骄横跋扈的外轮,终于接受了规定的条件,从而为维护川江航权迈出了胜利的一步。

外轮船主发现他们遭遇了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劲敌,立即联合一致,相率大幅度降低客货运价,并向货主旅客赠送物品,争揽业务,企图以此来压垮民生公司。卢作孚面对强敌,毫不示弱,时值“九一八”事变之后,民众反帝爱国情绪至为高涨,他参与组织“重庆抗日后援分会”,并召开“收回内河航权大会”,发出“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中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号召,在民生船上实行“甲级船不任用外国人,均由中国人担任”的新规定。任命周海清为甲级船上第一个中国船长,并把提货单、航程簿一律改为中文。各界人士对民生公司的爱国行动,热情支持,自觉不坐外国船,不将货物交外轮载运。

这场与外轮的激斗,历时数年,外轮竞争失败,民生公司壮大发展。1934年,意商“光华”轮拍卖与民生公司。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倒闭,它的5艘船也被民生公司收买,卢作孚夺回川江航权的理想初步实现。

卢作孚后人卢国纪(蜀中人物卢作孚)(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卢作孚动员全公司力量,积极投入抢运抗战物资的战斗。他亲临现场,与童少生(副总经理)等一道带领职工,冒着日机轰炸,采取“三段航行”,开办“川江夜航”等措施,终将20万川中健儿送上抗日前线,把数十万吨军工器材及迁川工厂设备运入后方。由于有功抗战,卢作孚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1935年至1937年,卢作孚还兼任了四川省政府建设厅长,对促进四川水利建设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多所致力。1938年初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1940年夏兼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几年中他深感国民党内派系复杂,政争尖锐,窒碍重重,难有作为,坚请辞职。1941年和1943年,分别辞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及交通部次长职务,全力投入对民生公司的经营管理。

抗战期中,民生的船只最多时达116艘,较抗战前猛增一倍多。卢作孚决心大力发展海洋航运事业,准备开辟南洋、北洋两条线,为此,他决定借外资造船。1944年,卢作孚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之一,出席在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和建议,受到会议的重视和通过。会后他前往加拿大洽商借款,达成由加拿大3家银行借给民生公司1275万加元的借款协议。卢作孚以此款向加拿大两家造船厂订造了新型轮船9艘。迄1949年,历经种种周折,新轮终于陆续建成,先后驶回,航行于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缅甸、新加坡、印度和日本,成为远东航业界一支崭露头角的新军。

卢作孚后人卢国纪(蜀中人物卢作孚)(4)

从1925年到1949年的24年中,民生公司经过卢作孚艰苦创业,惨淡经营,成为拥有150多艘江海轮船和8900多职工的庞大企业,不仅统一了川江航运,取得了长江中下游航运业的优势地位,而且把航线由内河伸向远洋,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家民营航业公司。

全国解放前夕,卢作孚通过各种渠道,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1950年6月,他在周恩来的关怀、香港中共党组织的缜密安排下,从香港回到北京,并先后将被劫持到台湾和留在香港的轮船近20艘(约值5000多万美元)驶回广州,完成了保产任务。

卢作孚抵京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被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0月,返回重庆,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并继续担任民生公司总经理。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在重庆不幸逝世。

卢作孚先后发表的论著有《乡村建设》、《东北游记》、《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工商管理》、《论中国战后建设》等。

(原载《四川省志·人物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