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1)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雍正皇帝,除了对他的十三弟胤祥,好得没话说之外,对其他兄弟,大多都比较严苛。

但其实,雍正的那些弟弟们,只要没有参与结党,雍正对他们,还是比较包容的,就比如,雍正的二十弟——胤祎(yī)。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2)

01

胤祎,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他是康熙皇帝的第30个儿子,出生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二十五日,序齿为皇20子,生母是庶妃高氏,即后来的襄嫔。胤祎出生的那一年,康熙皇帝53(虚)岁,皇四子胤禛,也都有29(虚)岁了。

顺便插一句,根据《清皇室四谱》中记载,高氏在生下胤祎之前,还分别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生下过1个儿子——胤禝、1个女儿——皇十九女。乍一看,高氏还挺得宠的,但仔细算算,就会发现问题:胤禝出生的日子,是在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5个多月后,即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皇十九女就出生了,而且,这位早产了不是一点点的皇十九女,还活到了3(虚)岁。

或许,胤禝与皇十九女,至少有一个,并不是高氏所生。

就好比康熙的通嫔纳喇氏,《清皇室四谱》中记载着,通嫔生有皇子万黼(fǔ)、胤禶(zàn)、以及固伦纯慤公主这3个孩子,但《爱新觉罗宗谱》中却记载着,皇子万黼、胤禶的生母,尽管也是姓“纳喇”,但她是骁骑校昭格的女儿,而通嫔纳喇氏,则是监生常素保的女儿。所以,通嫔纳喇氏,应该只生了固伦纯慤公主,这一个女儿。

胤祎的生母高氏,尽管生有皇子,但在康熙朝,并没有得到正式的封号,直到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继位,高氏才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被尊为贵人

再现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经受封者,俱应封为贵人。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

乾隆皇帝继位后,又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十三日,将他的皇二十叔、皇二十一叔等几位小叔叔的生母,都尊为嫔,高氏也是在那个时候,晋封为的。

今允祎等,晋封王、贝勒之爵,应加恩所生,以昭典礼。允祎、允禧、允祜、允祁之母,著晋封为嫔。允秘之母,著追封为嫔。交宗人府会同礼部查例具奏。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六》

胤祎的生母,虽然位分不高,但胤祎的嫡妻,身份挺高,是阿拉善蒙古厄鲁特部多罗贝勒阿宝(也写作阿保)的女儿——鄂勒特氏(也写作额鲁特氏)。

胤祎的岳丈阿宝,也是娶了清廷宗室女子——庄亲王博果铎(康熙的堂哥)的女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封博果铎的女儿为郡主(和硕格格),阿宝也被封为“和硕额驸”。

授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女为郡主,壻阿宝,为和硕额驸。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十二》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初三,即位后的雍正皇帝,为了拉拢漠西蒙古,遂晋封胤祎的岳父阿宝,为多罗郡王

议叙军前效力蒙古人等功,封厄鲁特多罗贝勒额驸阿宝,为多罗郡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十四》

康熙皇帝驾崩那年,胤祎只有17(虚)岁,对雍正,构不成什么威胁。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3)

胤祎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但作为雍正的异母弟弟,并且也没有依附老八胤禩他们,而且还有一个当郡王的外藩蒙古老丈人,所以,雍正皇帝对他,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封赏。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八日,雍正皇帝将21(虚)岁的胤祎,封为固山贝子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雍正皇帝又晋封胤祎,为多罗贝勒

但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不知道胤祎哪来的胆子,居然敢忤逆雍正的旨意。当时,雍正有派胤祎去祭陵,但胤祎却以生病为由,不肯前去。

这并不是胤祎第一次违抗雍正的命令,之前雍正也有派胤祎去祭陵,结果,他走到通州时,说是生病了,就中途折返。

如果说胤祎第一次称病不去祭陵时,雍正还会觉得,人吃五谷杂粮,突然身体不适,也是不可避免的,可雍正第二次派胤祎去祭陵,胤祎又“托病不往”,那雍正就不会相信,这还是巧合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八月十九日,雍正皇帝指责胤祎,“人本庸愚,性复懒惰”,将他连降3级,由多罗贝勒,直接降为辅国公。这一年,胤祎已是29(虚)岁。

上年派往祭陵,伊行至通州,称病而回。今年派出,又托病不往,甚属无知。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雍正对胤祎的处罚,算是网开一面了。

相比之下,雍正对老十胤䄉,就比较狠,直接就将他革爵圈禁。不过,胤䄉比胤祎要过分一些。雍正让他出趟远差,胤䄉不但走到半道,就不肯继续了,而且,他还“捏称有旨令其进口”,私自在张家口内住下了。雍正皇帝得知此事后,先后让老八胤禩、以及其他王大臣们,对胤䄉进行议罪,但胤䄉本人,迟迟没有向雍正认错,也没有回京。为此,雍正就在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二十六日,革去了胤䄉的郡王爵位,并将他调回京师,永远圈禁。

己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允䄉不肯前往奉差地方,竝(bìng)不请旨,私自回来,诈称抱病,任意出入边界,朕已宽容数月,伊毫无惶惧之意,公然居住彼处。近召入王大臣等,严降谕旨,允䄉料已稔悉,亦竟不差一人前来,谢罪奏请,殊失人臣之节,著革去王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允䄉之子、与伊家产、及佐领下人员,将如何措置、竝拘禁处所,著各该管处,另行请旨。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十八》

胤祎被降为辅国公那会儿,应该不会预料到,他的后半辈子,都会与皇陵有关。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4)

02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九月二十四日,继位的乾隆皇帝,将胤祎连升3级,晋封为贝勒。这并不是说,乾隆对胤祎这个皇叔,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而是因为,乾隆要派胤祎,去看管雍正的泰陵

公允祎,乃皇考之弟,有服劳奉事之义,著晋封贝勒,令其前往守护。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

当然,乾隆皇帝不会让胤祎,单独去守护泰陵。除了胤祎,被乾隆派去泰陵的,还有废太子胤礽的第7子——辅国公弘晀,以及恭亲王常宁(康熙皇帝的弟弟)的曾孙——贝勒斐苏。另外,乾隆还按照康熙景陵的人员配置,派去了领侍卫内大臣1名、尚书2名、正副都统共4名、散秩大臣2名、侍郎2名、内务府总管1名、乾清门侍卫8名、侍卫40名。

之前,胤祎连去陵寝扫墓都不乐意,这下,直接就常驻泰陵了。

胤祎等一行人,在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一日动身,前往泰陵上班。而雍正皇帝的梓宫,是在十月十一,由乾隆皇帝亲自护送去泰陵。

己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派出守护泰陵之贝勒、公、大臣、官员等,于本月十一日起身。朕于十月十一日,亲送皇考梓宫,前往山陵。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十六》

乾隆的皇叔中,被派去看护皇陵的,并不是胤祎一个。

乾隆五年(1740年)闰六月初八,乾隆皇帝又将他的二十二叔——胤祜,派去管理三陵事务。但胤祜身体不太好,在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初四,就病逝了,年仅33(虚)岁。之后,乾隆皇帝又在乾隆九年(1744年)四月二十日,派他的二十三叔——胤祁,去接替已故的胤祜,总管三陵事务。

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初六,乾隆皇帝让胤祎、与内务府大臣觉和托一起,总理泰陵事务。这一年,胤祎39(虚)岁。

又谕,泰陵事务,关系紧要,不可无总理之人,著贝勒允祎、内务府大臣觉和托,总理事务。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八》

也是在同一天,乾隆责令之前派去泰陵的领侍卫内大臣哈达,退休回家,理由是,由哈达负责管理的银两,居然被盗了,而且,哈达并不觉得他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甲申。谕曰:哈达,人甚糊涂,自管陵寝事务以来,不能办理一事,今所管库贮银两被盗,据所奏,竟似与伊无涉。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八》

乾隆九年(1744年)二月,胤祎在奏折中提出,因为领侍卫内大臣哈达退休了,泰陵的39名侍卫,就没人管了,不如让总理事务处,兼管这些侍卫。二月十七日,乾隆皇帝给予了批示,让胤祎,亲自管辖泰陵的那些侍卫。

又泰陵侍卫三十九人,因领侍卫内大臣哈达休致,无人管辖,请总理事务处兼管,应如所请。得旨:侍卫等著贝勒允祎管辖,余依议。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

胤祎在泰陵任职期间,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不过,小错误还是有的。

例如,乾隆十年(1745年)十二月,胤祎提议,泰陵供奉用的水果,不如改用柑橘的好。但乾隆皇帝并没有同意,因为陵寝供奉什么品种的水果,是有规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乾隆皇帝还提醒胤祎,不要被下面承办的官员给忽悠了。

谕军机大臣等,贝勒允祎等奏请,泰陵菓品,改用柑橘,以备供献等因。夫陵寝供品,与坛庙所陈,皆有定制,乃典礼攸关,时品虽多,亦不得妄议更易。允祎等,若未知大义而为此奏犹可,倘轻信承办之员,捏词耸听,以为将来开销之计,其心殊不可问。此摺不便批示,可寄信与允祎等知之。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五》

胤祎到底是乾隆的叔叔,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胤祎46(虚)岁时,即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十二日,有递上题为“奏谢准于紫禁城内骑马之恩折”,可见,那个时候,乾隆皇帝有准许胤祎,在紫禁城内骑马。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5)

03

胤祎去守护泰陵期间,他的嫡妻鄂勒特氏,应该也有跟着一起去,因为史料中,有胤祎在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二十四日,递上的题为“奏请准臣妻往京城探望母亲和硕格格”的奏折;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胤祎又有递上,题为“奏恭贺皇后千秋请准伊等福晋赴京行礼”的奏折。

胤祎的嫡妻鄂勒特氏,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有出现病重的情况,史料中,有胤祎在那时请求派御医来给他妻子看病的奏折。不过,胤祎的嫡妻,应该没有熬过去,在正月里,就去世了,当月,胤祎有向乾隆提出,要预支俸禄给其妻办丧事。

胤祎的嫡妻,与胤祎成婚多年,并没有为胤祎生下过孩子。胤祎的子女,都是妾室所生。

胤祎的庶长子弘晌,是在乾隆五年(1740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的,但可惜,这个孩子,只活到3(虚)岁,就在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初七,早夭了。

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闰五月初一,胤祎的庶次子弘闰才出生,其生母,与庶长子的相同,都是胤祎的妾室王氏。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五,胤祎患重病,那天,佛伦有递上题为“奏闻贝勒允祎患病转请医治”的奏折。正月初七,乾隆皇帝有下旨,让太医院派出御医,去给胤祎诊治。但在正月初九,年仅50(虚)岁的胤祎,还是病逝了。

而在胤祎去世的前3天,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他的十四哥胤禵,也病逝了,享年68(虚)岁。

胤祎去世的第2天,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派了四阿哥永珹,去料理胤祎的丧事。二月初一,乾隆皇帝给胤祎,上谥号为“简靖”。

多罗贝勒允祎谥简靖,俱祭葬如例。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二》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十七日,胤祎的唯一子嗣——只有5(虚)岁的弘闰,降袭为固山贝子。

以多罗贝勒允祎子弘润,照例降袭固山贝子。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九》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让37(虚)岁的弘闰,办理清西陵事务。弘闰这是去接替皇长孙绵德。因为负责管理泰陵事务的绵德,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了。

但才过了5年,弘闰便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十一日,不幸病逝,年仅41(虚)岁。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放弃八阿哥(雍正对兄弟很严苛)(6)

结束语

胤祎在他的众多兄弟中,算是比较普通的,但好歹,他这一辈子,也是平平安安。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