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

从小到大,我们背了许多名人名言,殊不知,原来这些名言都是有后半句的,而且后半句才是重点。一起来澄清那些“前半句的误会”吧。

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1)

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解读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献出恩德去面对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

相濡以沫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解读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湿润对方,互相扶持。但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彼此相忘,自由自在。庄子借物喻人,表达了一种无牵挂的心灵境界。

闭门造车

原文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朱熹《中庸或问》

解读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门来制造出的车辆,使用时产生的车辙也能和路上其他车的车辙完全相同。“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是指经过充分准备,精细制作,车子出门而合乎轨道,可通行无碍。

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解读这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三”或为虚指。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没有尽到后辈责任的意思。

言必信,行必果

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淺薄固执的小人啊!

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3)

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解读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去处,并让父母知道;二是没办法必须长年在外的人,也必须先安顿好父母。

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4)

三思而后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解读季文子每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后说:“经慎重考虑就可以了。”在这里,孔子批评季文子做事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解读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这里的“书”并不是指所有的书,不能成为懒于读书者的借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解读庄子原意是说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让自己精疲力竭。庄子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怀疑论者,追求“无为”,这句话加上后半句才比较符合其话语风格。

水木然两本新书

《价值规律》+《世界在变软》

正式上市!

一句老生常谈的古语(那些被误解的古语)(5)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两本书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四个字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