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

都说心理学界的大神们大多家境富裕,不仅吃穿不愁,甚至有非常好的家庭条件和教育基础。

我们翻开每位大神的履历,出生一栏基本上都写着不凡的家境。

比如心理学元老冯特,出身名门望族;遗传决定论学神高尔顿家缠万贯;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来自高端贵族之家。

正是这些丰渥的基础支撑,才让他们从小饱读经书,阅历无限,接受优质的教育。

才能支撑他们骨感的现实理想,帮助他们毫无压力地一遍遍实验和探究,投身科学。

但是,心理学界也有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位误入心理学界,最爱研究狗,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大神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01

家境贫困,从小酷爱读书的巴甫洛夫

1849那年9月,巴甫洛夫出生在俄罗斯中部一个叫梁赞的小乡镇。

当时的俄国正值沙皇统治,他的父亲是一个乡村穷牧师,母亲也是一个牧师的女儿。

巴甫洛夫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父母却一共生育了十一个孩子,父亲收入微薄,全家生活窘迫。

即便如此,热爱读书的父亲,善良淳朴的母亲,却带给了巴甫洛夫快乐又充实的童年。

巴甫洛夫在家中排行老大,从懂事开始,他就常常爬上阁楼,找父亲的藏书阅读。

家中的很多书籍,都是父亲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买来的,他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2)

有一次,父亲去莫斯科参加教会活动,路上结识了一位酷爱读书的老者,因为两人谈话非常投机,老者将自己的一部分藏书送给了父亲。

回到家的父亲兴奋地叫来孩子们,告诉他们:这是上帝的福音!是无价之宝啊!

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小小的巴甫洛夫非常珍惜书籍,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那时候神学院会对家庭贫困,但有天赋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因此,巴甫洛夫被送到神学院读书。

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神学知识,也读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本书籍,《物种起源》和《脑的反射》。

这是他首次接触到神学和文学以外的学科,他深深地被这些研究生命的课题所吸引。

也正是这两本书,让巴甫洛夫坚定自己的理想,最终放弃了神学和传教士的职业规划,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和生物化学理论。

都说童年的阅历将奠定孩子的一生,从小钟爱书籍的巴甫洛夫,没有受到贫困和现实的禁锢,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3)

02

沉浸生理学,与狗结缘的巴甫洛夫

1870年,21岁的的巴甫洛夫,放弃了神学院和传教士生涯,考入了圣彼得堡大学。

他先后从法律系转到物理数学系,最后又转到了自己钟爱的自然科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巴甫洛夫对生理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不断地在动物身上做手术。

并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获得研究金质奖章。

也正是此时,巴甫洛夫与狗结缘,也可以说巴甫洛夫之所以钟爱研究狗,是因为他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研究消化腺的生理学家。

1878年,29岁的巴甫洛夫受邀来到医院负责生理实验室的工作,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和药物等方面的工作。

在他心底里,始终不赞同心理学中意识、心灵等理论,认为这些是完全不科学的。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主要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两个方面,在实验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大量的狗的实验研究。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4)

他对狗进行“心脏分离手术”,他还创造了很多外科手术,并将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从而研究神经系统在调节消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

巴甫洛夫对狗的钟爱和依赖,已经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

当时的俄国正是十月革命的紧要时期,没有多余的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巴甫洛夫团队面临最穷酸无助的困境中。

而如同冯特一样,巴甫洛夫同样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工作当中。

于是,巴甫洛夫就带着助手,偷偷地跑到外面想发设法地偷狗,然后把偷回来的狗进行实验。

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做实验,给学生制定课题,让学生到处找狗。

俄国的十月革命,外面战火连连,实验室内仍然灯火通明,巴甫洛夫只关心他的实验内容和结果。

他甚至会对因为战火迟到的学生怒吼:“当你在实验室有工作要做的时候,一场革命能带来什么帮助,下次还有革命的话,早点起床!”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5)

03

误入心理学,发现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

然而,偏偏瞧不起心理学,看不上所谓的“意识”和“心灵”概念的巴甫洛夫,因为研究狗,意外地误入心理学。

因为,他在研究狗的消化腺时,意外发现了条件反射理论。

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将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口,将一个细细的导管装在狗的唾液腺上,只要狗吃东西,唾液就会有一部分通过导管流出来。

慢慢地,巴甫洛夫发现,狗不仅会在吃东西时分泌唾液,在一定的刺激或者看到习惯性动作引导时也会分泌唾液。

比如每次吃东西之前,巴甫洛夫都会摇铃,慢慢地,一些聪明的老狗就会在已发生摇铃行为时开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6)

这也说明,这些狗会在所有有关“进食”刺激到来时,不自觉地开始分泌唾液。

这种现象被称为“条件反射”,即在某种条件下,环境的刺激同样与食物刺激一样,可以引起脑神经的反射现象,并产生同样的行为效果。

巴甫洛夫原本称这一现象为“精神反射”,后来改名为“条件反射”。

他表示,食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成为无条件反射,食物之外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成为条件反射。

他在研究中还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它狗不一样,也由此开始,他按照规律将狗进行分类。

最终将此规律进行对人的分类,很好地解释了关于人的气质分类的说明,即人类根据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这些发现和成就,都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们,特别是行为主义理论学派所追从。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7)

04

生活白痴,临终前都很忙的巴甫洛夫

都说成功的男人的背后,一定离不开一个伟大女人的付出。

巴甫洛夫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准科研男,却意外遇到了一位贤惠又善良的好妻子。

31岁那年,巴甫洛夫遇到了身为教育系学生的妻子,结婚后,妻子将所有的忍耐和付出都给了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一个典型的生活白痴,一心扑在实验和科研身上的他,不会做家务,没有朋友和聚会,甚至每月微薄的工资都需要妻子提醒去领取。

生活上的一切,都被妻子悉心打点妥当,从未有半点怨言。

巴甫洛夫自己也很钦佩妻子,他曾说:我寻找到一个善良的人,她成为我生命中的伴侣,她对我们的糟糕生活表现了足够的宽容,我把自己奉献给了实验室,而她总是支持我的科学抱负,一心一意操持这个家。

忙忙碌碌在实验室中度过一生的巴甫洛夫,老年时已经是很多年轻心理学家的偶像了。

在他80多岁时第二次去美国参加国际心理学大会,当他用俄语发言后,还没等翻译开口,台下一篇掌声和欢呼声,可见大家对他的热爱程度。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8)

巴甫洛夫其实是很幸运的,对于家庭和生活他没有一丝的操劳和担忧,妻子一直以他为骄傲,非常崇拜他,也将他照顾很好。

他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却是一个优秀的学霸、一个严厉的导师,也是一个传世的伟人。

也正是他的这种无畏的精神,让崇拜他的人们时代祭奠着他。

在巴甫洛夫临终前,仍然流传着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很多人来电或者来拜访,都被巴甫洛夫拒绝了,他说:“抱歉,巴甫洛夫很忙……”

他在忙什么,他在忙的是记录自己身体在临终前的衰变状况。

他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身体越来越糟糕的状态,并口述让助手及时记录,他要将人们濒临死亡前的感受一一记录保留。

不接电话,不见访客,他试图将自己一生最热爱的科学事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巴甫洛夫心理故事(巴甫洛夫家境贫困却爱读书)(9)

05

总结

巴甫洛夫的一生,本不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家的一生,他存在了太多的偶然性,但他对于心理学界所作出的贡献,确实非常重大的。

条件反射这一理论也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最终对行为主义学派产生重大影响。

也因此,巴甫洛夫常被后人视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我们从巴甫洛夫的童年看到了他的认真、勤学和强烈的自我认知;

从他一生的研究中,学到了对事业的严谨、投入和最全身心的付出;

也在他晚年面临死亡时,感受到了那份泰然、镇定、无私和无畏的奉献精神。

他面对死亡的那份从容,令我们深深地折服,他面对人生的这份坚定,也让我们无比佩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