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心态适合出家(出家成长记五十七)

今天想谈一下,如何更好造就高情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样的心态适合出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样的心态适合出家(出家成长记五十七)

什么样的心态适合出家

今天想谈一下,如何更好造就高情商?

很多人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普通应试教育,所以出到社会,普遍不太懂得做人,情商都显偏低。

很多人知道这方面的不足,一直以来都想提高自己的情商。关于情商问题的应对,有些能理解,但在实际中因缺乏磨练,所以当真正考验来的时候,还是难以经受住考验。

有些通过反思会发觉,小修小补总是不能改变大的习惯,要想迎来大的转变,非下大力气改变不可!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一般可通过待人接物认识到,从人的言谈举止也可略知一二。

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高情商的表现是怎样的,但想让自己去表现好,却很难做到。

后来发觉问题所在:那就是缺乏实践!

也就是说,关于培养高情商,磨练的还是太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

这跟自身的认知和福报相对缺乏有关。

很多人现实生活跟人打交道并不多,看一下朋友圈,愿意跟自己交往的大多都是一般人,即情商体现一般的人。

而具备高情商的愿意跟自己打交道的,真的不多。又因磨练高情商缺乏主动意识,一直以来,都没有遇到这方面手把手引导的好老师或好朋友,加上自己的悟性不够等。

所以多年过去,很多人培育的情商是有进步,但还处在一般范围,始终难以成为具备高情商的人。

觉行此前也有类似问题,一直想解决。

直到出家后,才逐渐领略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要懂得高效培养自己的情商,并能做好这一点!

自从出家后,通过闻思修,逐渐更改了原有的认知,觉行接受了佛陀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学修。

这时就会发现:

其实,想要磨练我们的高情商,处处都有机会!

就像生活中不缺乏美,关键是缺乏美的发现!

记得刚出家时,觉行所在庙里有出家班,是善知识共聚较多的地方。

所以,学修氛围相对浓厚些。

其中就有一些修的较好师兄,在起带头的作用。

比如在路上,看到了一些死去的小动物,就会有师兄出现,持一些咒语佛号及念完三皈依,会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将小动物埋了。

觉行第一次见到此场景,就被震撼感动了!

能将死去的小动物如此对待,我们的悲心何愁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庙里,常会看到一些居士买来一些米,对着一些山边或山路周围撒米,以此布施给一些虽不是人的众生,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当然,每逢初一十五,庙里也会有放生活动。能在场参与,也能激发我们的善心善念。

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世人一般会说,这是培养爱心。而在庙里学修,会有专门的术语,那就是长养慈悲心。

何为慈悲?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出家人慈悲为怀。

是的,培养慈悲之心,是觉行每天的必修课,一直到老,都会心怀此心!

如果不是觉行出了家,脑海里可能跟很多人一样,没有慈悲为怀的心意识。

但当真的怀有此心,并以此之心来善待一切的时候,自己会发现:

其实,每时每刻都可以培养慈悲之心!

以前在家想培养高情商,往往局限于与人打交道这个层面,其他方面则没什么感觉。

所以,自身情商培养的范围,是非常受到限制的。

加之并不经常与人打交道,与高情商的人接触就更少了。

所以,结果自是磨练的少,情商难以上去,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懂得慈眼视众生,能平等善待一切众生。我们在生活中培养情商的范围,不就大大的加大了吗?

如果这时有遇到问题,我们懂得主动向善知识请教,很多问题不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也就是说,想培养自己的高情商,要懂得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目前的一切!

不懂得更改,此意识是很要不得的!

我们培养高情商是需要实修的。

而要能很好培养高情商,是需要智慧来引领。

所以,在培养高情商时,我们要懂得同时培养智慧。

怎么才能更好培养我们的智慧?

能常保持一颗清净心,就能常生智慧(这是核心秘诀)!

怎么拥有一颗清净之心(可参看前面如何降伏妄念?如何离相的相关文章)?

如果缺乏智慧,哪怕我们很有爱心,其结果多半是好心办坏事,并不能体现出高情商。

相反,常会沦为好心没有好报,甚至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人生幸福和事业顺心终难实现!

所以,真正的高情商一定需拥有高智慧来配合,或至少是人际交往关系方面的行家(也要有相应的智慧才行)。

而培养高情商的核心点,就是我们首先要拥有善念。

而最佳的善念就是我们圣人所拥有的善念,常称呼为正知正见。

如果我们想迅速提升(高情商),就要懂得向圣贤看齐。

以圣贤为榜样,发心学修,可先树立良好的正知正见。

怎么树立正知正见(可参看前面所写如何更好树立正知正见的文章)?

如果有了良好的知见,以此来引导高情商的实修。

如果打交道的人实在不多,那么,可参照一下高明人是如何实修的。

修行人都知道,比较高明的实修,是懂得在心地上下功夫!

按照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不主动思维)总体理念来指导我们实修心地。

需要想问题,解决问题时,就用好的善念作为指导,先冷静(有清净之意)下来,再一心思考应对。这样,往往会得出较好结果。

做的不好,要懂得通过高效反省(如何高效反省?可参看前面如何实现高效反省相关文章),及时调整。

凡事多磨练几回,就会逐渐熟悉,到后面,不用多想,就懂得应对。

一般没什么特别的事,最好不要胡思乱想,即不主动思维。

懂得降伏妄念,才容易出现并保持相对清净状态,这样容易生发灵感与智慧!

最后的关键,还是自己要有培养高情商的心!

如果真的想拥有此心,那就要懂得首发愿,而后重实修!

在实修过程能吃苦,不怕苦,不怕累,愿意精益求精,不断坚持,懂得改进,假以时日,定能造就属于自己的高情商!

愿此心得,与君共勉!

后续……敬请留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