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

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1)

一、朱砂概述

朱砂主含硫化汞(HgS),其含量在95%以上。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大红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属三方晶系。 我国朱砂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但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等。 采挖朱砂后,选取纯净者,直接研成细粉,以作他用。 对有特殊用途的朱砂,先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再研成更细的粉末,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选取纯净者、直接研成细粉的朱砂称为粗朱砂,经再次处理的朱砂称为精朱砂。

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2)

三、古玉朱砂沁的形成 自夏以来,我国中原地区的原始社会率先解体,第一个以国家为形式的政权机构开始形成, 其他地区的人们也随同夏王朝的中原人逐步跨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从此, 阶级正式产生, 社会被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社会财富逐渐高度集中在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等一小部分人手中。 他们视死若生、丧葬渐奢,衣食住行、金银珠玉等无所不有。 当他们的墓室、棺椁安好无损时, 其所佩戴或殓葬的玉器亦受损较小或不太受到浸蚀。 但是一般古墓遗址,毫不受自然或人为因素损害的几乎绝无仅有。

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3)

当墓室坍塌、棺椁受损后,其所佩戴或殓葬的玉器一般都会受损或受到浸蚀,可是玉器因材质不同、硬度有别、 所处的位置各异和入葬前后受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以及各墓葬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土壤植被、水利环境等,都相差甚远,所以受到的浸蚀也各不相同,故有“古玉无常”之说。 由于玉器在墓葬遗址中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真空状态或被水土等物掩埋和浸蚀,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硬度渐软、或被土碱馊空、或浸变成与玉器本身材质不同的沁色等。 一般情况下,用和田玉、昆仑玉、河磨玉、玛瑙、水晶、翡翠等硬度较高材质制作的玉器,则相对不容易被浸蚀;而用蛇纹玉、绿松石、汉白玉、石英石、白云石、水含石及其他地方软玉等硬度较低材质制作的玉器, 则相对受浸蚀较重。 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配戴或殓葬的玉器,一般是由硬度较高的材质制作的玉器,相对不易被浸蚀;用硬度较低材质制作的玉器,则受浸蚀较重。 但是,玉器受损有裂痕者、材质较软者、土碱馊空者等在水土等物的长期浸泡或掩埋下,更易受到浸蚀、形成各种沁色,则是普遍现象。

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4)

除了上述原因外,玉器受浸蚀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水的因素:南方多雨,故玉器多受浸蚀较重;北方干燥,则玉器多受浸蚀较轻。 在古代,朱砂很稀有,采挖也很艰辛,贵比黄金。 当朱砂在墓葬遗址中被大量使用时, 就决定了它是为统治阶级享有的,不是一般贫民百姓所能使用。 被埋葬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多在棺底铺撒朱砂或者在棺椁涂抹朱砂,有的则周身遍施朱砂,厚达好几厘米,十分奢侈。 墓葬遗址中使用的朱砂, 自夏王朝的建立也逐渐发生变化,即夏以前多使用粗朱砂,夏以来多使用精朱砂,处于统治阶级上层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多使用精朱砂,而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贵族、中级官员和部族上层人物及其家人则多使用粗朱砂。 而非出产朱砂的地区,也常夹杂使用粗朱砂。 此后,该风气愈演愈烈,至汉代达到鼎盛。 后因曹操父子的倡导力行及其他原因,才逐渐改变了厚葬的奢风。 朱砂被铺撒在地下墓葬遗址中, 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真空状态下,就会发生分解,水银就会和朱砂等物质分离,形成水银和朱砂硫化物。 水银随后就会流失沉淀到他处或被蒸发, 而朱砂硫化物则相融于土壤中或玉器等物上。 当墓葬遗址发生渗、漏水时,朱砂也就一并融入渗、漏积水之中,那些受损有裂痕、材质较软、土碱馊空的玉器,也就会被朱砂水浸蚀,形成朱砂红沁(如山西省洪洞县凝堡西周墓地出土的鸮形玉佩), 严重者形成朱砂红满沁(如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春秋晚期赵卿墓出土的玉环);如若还有部分未流失蒸发掉的水银时, 那些玉器就会被朱砂与水银等物共同侵蚀、形成朱砂红黑沁 (红黑色伴存,如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春秋晚期赵卿墓出土的玉环);如若水银未流失蒸发掉时,那些玉器就会被水银朱砂共同浸蚀、形成水银沁(褐色, 如湖北省当阳市前春春秋 3 号墓出土的虎形玉佩);如若水银流动自聚一处且未蒸发掉时, 那些玉器就会被水银浸蚀、形成水银通沁、黑中发褐的“黑漆古”(如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金代墓出土的鱼形佩,似用黑漆涂成,表面一层漆光闪亮。 在高倍放大镜下,可隐见已浸变的深褐色玉质); 而那些用硬度较高材质制作且完整的玉器,则相对而言不容易被浸蚀或不太受浸蚀, 故亦少有上述朱砂之沁色。

古玉沁色附在表面吗(古玉朱砂沁的形成)(5)

当墓葬遗址发生严重渗漏水现象时,被铺撒的朱砂溶入到大量渗漏积水之中也就显得微不足道, 而主要被水土等物浸蚀、形成水土等沁,不易形成以朱砂为主的上述沁色。

古玉朱砂沁是否存在, 自宋以来至今的玉器做旧仿古,就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玉器做旧仿朱砂沁,其实就是将玉器置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再使用不同的方法将朱砂涂抹涂染上去。 而朱砂既然作为颜料的一种可以相溶于水, 就可以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真空状态下的墓葬遗址中、在条件成熟下,浸入玉器,形成上述各种朱砂之沁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