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

导语:祝枝山是明代著名文人,随着他的“肺腑友”唐伯虎成为“三笑”故事的主人公,他也逐步被牵连入这个系列之中,并形成一个区别于历史真实的虚构形象。

提起祝枝山,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周星驰版本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形象。肥头大耳,不学无术,还得哈着唐伯虎以过活。

因为这部电影的影响,现代人就觉得祝枝山可能就长这样。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1)

但是这是部无厘头电影,是星爷风格化作品,恶搞得用意不见得是让众人记住丑化的这位才子,可能初衷就是想突出唐伯虎的帅气与才气吧。

这就是没有摄影技术的遗憾啊,很多古代名人都未能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以后人很难了解他们的实际长相。

细想想,能跟唐伯虎私交甚好能玩到一块,首先一定得有才,古人结交本身就更重才。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2)

其次也得有貌,风流四大才子,丑到无与伦比还怎么去风流倜傥,怎么潇洒无边?就像武大郎装西门庆去勾引女人,或者大衣哥去演《流星花园》中的道明寺,能看下眼吗?

至于祝允明的丑,是源于他奇特的“六指”,古代的包容性没有现代这么好,没被别人看作怪物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祝枝山只能认为自己这点不正常是丑的,那么无需看他的长相,他就是丑。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3)

唐伯虎的至交,“六指才子”祝允明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与同时的唐寅、文征明、徐祯卿齐名,称之为“吴中四才子”,这也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四大才子的原型。

祝枝山,也叫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故号枝山、支指生,又号支山、枝山道人、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自称是“怪胎”,后人又喜欢叫他为“六指才子”。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4)

祝枝山自幼聪颖过人,又因家学渊源,5岁能书一尺大字,9岁便能作诗,后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32岁中举,后久试不第,直到55岁时才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后任命为应天府通判,未满一年即称病还乡,故有“祝京兆”一称。

王世贞云:“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诸哉,则皆文先生友也。……文先生盖兼之也。”

祝枝山的交游有如竹林七贤,狂傲不逊,放荡不羁,佯狂之极,是完全的出世文人生活。这些好友中交友最多,志趣最相投,性情最相通,感情最深厚,处世态度最相仿者当数唐伯虎。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5)

那个前期曾和他们玩得很好,后来因为三观不合而闹掰了文征明曾说:

同时有都郡元敬者,与君并以故名吴中,其年相若,声名亦略上下,而祝君尤古邃奇奥,为时所重。又后数年,某与唐伯虎,迹追遂其间,文酒唱和,不同时日,余时年可气锐,然以古人自期。

后来祝枝山的挚友唐伯虎去世了,年仅54岁。这位才高八斗的吴门才子,受尽了人间世态炎凉。祝枝山异常悲痛,含泪写了三首诗《哭子畏》,既是对故友之悼念,亦是同命相怜的感慨。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6)

将人生的不如意化作癫狂,自狂草中抒发

祝枝山最为人称道的成就就是书法创作,几乎掩盖了其诗文的成就,《续书史会要》 卷四, 推其“狂草为本朝第一”。

祝枝山的书风是两个极端,一是极醇古端严的小楷,魏晋风韵跃然纸上,尤其是钟繇《宣示表》一路的古朴风格,信手拈来,如同己出。这在宋元已无人可及,明代更是无人可比。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7)

另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狂草,濡染大笔,酣畅淋漓,落笔如疾风扫残叶,天然去雕琢。妙集众长,自辟乾坤,故被后人尊为明代草书第一人。

这种书风与他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因唐伯虎是明代放浪生活的首席代表,祝枝山受挚友影响生活亦是如此,可以说祝枝山的狂草紧随这种生活态度而更放纵。

他的狂草是真的为“狂”而狂,他把放浪的生活引入他的狂草创作中。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却不是生活潦倒的印照。所以他的狂草颠狂之极,“狂”胜前贤。

那么前贤是谁?自然是张旭、怀素和黄庭坚了。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8)

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醉素”,但由于其生活时代及历史原因,他们的“狂”是有限度的,是有条件的,一般多借助于酒醉,然其生活骨子里的不能无止境的“狂”,致使他们的狂草虽狂放无边却法度谨严。

虽说酒对狂草创作有催化的作用,然黄庭坚不善饮酒,其狂草创作因无酒而更具理性。

可以说张旭、怀素和黄庭坚的狂草是有理智的狂,而祝枝山则不然。他的狂草虽得其三人之精髓,但却让感性成为主导。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9)

莫是龙曾云:

行草应酬,纵横散乱,精而察之,时时失笔,当其合作,道爽绝伦。

诚然,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正因为祝允明书法是感性的,会有浪漫的笔触展示,那么对应写照放浪生活的,就是狂草作品的偏重抒情,进而是“狂”之极致的,在用笔及结字上无疑会有粗率信笔处,偶有失笔、失体也是顺理成章的。

章草、小草才字字独立,狂草多连笔缠绕,而祝枝山的狂草则不同。他的狂草由于其用笔、结字的松散不连,章法上的“狂散”,都给其狂草无限的自由空间,为其真“狂”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祝枝山的狂草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作品“点”用得多,可谓是散点如山花烂漫,蕴藏一片生机,是充分展示祝允明个人特点,比如: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10)

《济阳登太白酒楼却寄施湖州》

纵观此卷,散点飞舞,正如孙过庭的《书谱》所言“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时而如冬季之灌木,枝叉外露,时而如初春之枯树,嫩芽新发;时而如秋季之果木,硕果累累,时而如冬季之山坡 一片生机;时而如瀑布飞泉,一泻千里,时而如睡狮卧龙,力量内蕴。可谓洋洋洒洒,星耀河汉。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11)

用笔上多以破锋出之,线条短活而动感强, 收笔短线多回锋, 而长线多出锋。

结字上以“散” 为主,但字与字之间结合紧密——把两个字甚至多个字作为一个字来处理,整体狂散闲逸。章法上字距难分,行距有缝,花木繁茂,天趣自成。

第二类属于狂线肆无忌惮。这类作品曲线、直线多用,破锋、侧锋居上,有蓬头粗服之感,时有丑陋之象;用笔速度极快,如狂风闪电,处处飞动,时时飘舞;结字随心所欲,完全是情感所致,时受文字内容激发。代表作品: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12)

箜篌引》

祝允明的狂草基本上是字字独立的,但在此卷中,有几组绕笔的连组字,很引人注目,如“美女妖且闲” 、“顾何言子” 、“复来还” 等,这几组字姿态优美,特别是第一组,就像高节奏舞曲下美女的舞姿跃然纸上——快速扭摆的腰身和四肢,以及快速飘动的衣袖。情感被文字的激发可谓达到了极致。真是“美女妖且闲”也。

第三类则是章法乱石铺阶,意味天成。此类作品为满章法,行列不明,相互穿插,长线千里,散字相围,一味自然,无雕无琢, 可谓乱石铺阶。

别以为乱石铺街就是随便堆砌,这种章法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是“乱石”而不能“铺阶”,和黄宾虹满章法的山水画一样,其中的诀窍就是留空。代表作有:

为什么唐伯虎比祝枝山出名 唐伯虎不认识秋香(13)

《杜甫诗轴》

其章法仍以手卷章法出之,是无行无列,完全以“块” 的面貌出现,更有甚者字与邻字有所接触,此亦是感情所致之结果。此卷中的留空有三:一为小空,即字与字间穿插互让后留下的空,可视为小空。这种空面积小数量多,随处可见;二为中空,即长线附近的空,其面积及数量都可视为中空;三为大空,即断行之空,其数量少,面积大。三种空的交替出现,相互配合,使此乱石铺阶之章法意味浑然天成。

结语:

在狂草的世界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有血有肉的祝枝山,他的疏离、狂放、热烈、情不自禁和无奈都凝结在永恒的线条里,也许他就是一个必须依靠草书的挥洒,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并顽强地生活在这种方式里。

他是唐伯虎的好友,也是四大才子之一,却不是那影视剧中的贪财市侩像,最典型且颇具喜感的小鸡吃米图,只会锁进庸俗的脑海里,而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则会一直被研习与传承。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