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八大景是什么(济南的二大马路)

原标题:济南二大马路“金银地”

经二路是百年前济南商埠区精心打造的一条样板街,老济南人又称它为“二大马路”,是昔日济南商业、金融和邮政中心,占有重要的交通、商业地位,被誉为“金银地”。

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70年代前,在华的外国银行为英国一家所垄断,但随着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德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在华建立了独资银行,打破英国银行在华垄断的局面。1889年总行设在上海的德华银行成立。如今上海、青岛、济南和天津四个城市还保留德华银行的旧址。

济南八大景是什么(济南的二大马路)(1)

济南德华银行旧址位于经二纬二路口的东北角,1901年此楼建成,初为济南黄河铁路大桥德国工程师的住宅,1906年改为德华银行,是济南第一家外商银行。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及其在山东投资的铁路、矿山公司全被日本接收。1917年中国政府也对德国宣战,接管各地德华银行。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的大清银行济南分行改为中国银行山东分行,迁入原德华银行楼中。如今的旧址门垛上挂着两个白底黑字的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济南市中心支库,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地方看着不大但来头不小,让人不敢小觑。

每每经过这,我都会想现实中的“金库”究竟是什么样子?像电影一样由金灿灿的金砖堆砌还是红色的百元大钞罗列成墙?里面究竟怎样的结构,我更描述不出来,因为从未踏过大门口那条警戒线。楼体坐北朝南,南面和西面是经二路和纬二路,近距离的话只能在人行道上围着它一圈圈来回打量,揣摩它的结构。

站在经二路南侧远远望过去,二层的砖木结构一层为全石砌筑,二层以上是坡度陡峭高大的屋顶阁楼层,主屋面顶部的小望楼和西南隅的八角形塔楼,皆为双层屋顶,云形阶梯状的山墙和几个高低、大小、位置不同的尖顶,从而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建筑竖向形象,小楼集中了当时德国建筑的主要特征,是目前济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德式建筑。

小楼在诞生的百年里命运多舛,虽几经易手却始终与银行业相关,真是名副其实的“金银地”!财富像流水一样来来又去去,趋之若鹜的人们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到头来才知道历史才是永恒的财富。

经二路是百年前济南自开商埠后在老城区西部精心打造的一条榜样街道,是昔日济南商业、金融和邮政中心。经二路,济南人又称之为"二大马路”,其东起普利门桥,西止槐村街北口,街长近4公里,这是当年济南商埠区最繁华的一条道路了。《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开商埠。所附济南商埠全界图中,将该路定名为‘经二路’”。经二路东和普利门相接直通城里,西与商埠紧密相连,占有重要的交通、商业地位。当时,这条路被人们称为"金银地”。

然而,这曾经的繁华与时尚,今天我们只能从那些残存的老建筑中找寻了。经二路两侧是巨大的法桐,春夏时分,两侧浓阴蔽路,沿途有德华银行、济南交通银行、德国领事馆、德国义利洋行、山东邮务总局、民生银行、瑞蚨祥鸿记绸布店等一大批见证过济南辉煌过去的老建筑。

寂寞的老字号

济南开埠已历百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二路已如同过季的花朵般凋零。如今,沿着经二路迤逦而行,仍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孤零零地躲在寥落的道路两边,像韶华已逝的红颜,今天的它们逼仄、拥挤、衰败,已经没有多少光彩了。落寞的街道、坑坑疤疤的法桐、年久失修的老建筑、瑟瑟发抖的瓦楞上的枯草,一切都像落幕后的舞台,没有了镁光灯,没有了关注的目光,空留掌声的余韵和鲜花的残香。

"瑞蚨祥”可以说是当年最让济南人自豪的老字号了。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城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意思是说戴"马聚源”的帽子,穿"瑞蚨祥”的绸缎、"内联升”的鞋,腰缠"四大恒”字号钱庄出的银票,这是最光彩、最体面的事情了,由此可见瑞蚨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49年开国大典上那面迎风招展的国旗用的是这儿的面料,国际商业巨子沃尔玛的创办灵感也来自这儿。

"瑞蚨祥”老店位于经二路215号,店铺的建筑布局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店铺正立面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东西两侧两座四层楼高的塔楼丰富了立面的层次变化。营业大厅很宽敞,支撑柱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营业厅的中间采用玻璃顶棚的形式,使营业厅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这一切都体现了设计者独到而超前的眼光。

我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去的,路上少有行人和车辆。一位老人和一个年轻的姑娘坐在"瑞蚨祥”的门口晒太阳。我眯着眼看着这一切,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店面,而是一个时空的隧道,那门口坐着的老人和姑娘转眼也变成买了绸布的笑靥如花的旧人。历史在这里转了一次身。

从"瑞蚨祥”西行不远,就是济南当年最大的药店"宏济堂”了。现在的"宏济堂”老店颇有些冷清,店门紧闭着(新的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几年前已完成整合,走上了中药现代化的道路),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作为凝固的历史在默默地述说着当时的繁盛,我们也只有从它们的身上去偷窥那已逝去的历史了。

还有位于经二路260号的隆祥布店西店、位于经二纬四路路口的亨得利钟表店……随着商业中心的东移,这些老字号也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然而我们从这些背影中仍然能够品味出老济南那源自历史中的表情。

繁华已逝的老建筑

当年经二路商业的繁荣也促使了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被看作是老济南商埠经济繁荣象征的交通银行大楼现在还矗立在经二路148号,近百年来它一直站在那儿,注视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

从市政府东行,穿过车来车往的纬二路,就会看到现由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使用的原交通银行大楼。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共有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于1926年,是当时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庄俊设计的。日伪时期该银行改为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又先后改为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北海银行。

与其隔路相望的是德华银行,这座巴洛克式建筑如今是济南市人民银行办公楼。这是济南早期的德式建筑,建于1901年,最初为济南黄河铁路大桥德国工程师的住宅,1906年改为德华银行,它是济南第一家外商银行。在它之后,先后有日本的朝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法国与比利时合办的义品放款银行等纷纷登陆济南。它们的出现,使济南这座古老的内陆城市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经济脉搏的跳动。

除去银行业,过去的经二路还是济南的邮政中心,原山东邮政管理局旧址就位于经二路158号。这座风格完全西化的建筑曾是济南最高的建筑,1919年由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和康文赛设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被驻鲁侵华日军机关和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占据,还一度成为王耀武的官邸。解放后,历为山东省总工会办公楼、济南市邮政局办公兼营业楼。该楼平面基本呈"凹”形,沿街北立面略作凸凹而分为五段,呈"山”字形。西侧建有高大的望楼,通高达30米,红瓦盔顶具有明显的德式建筑风格。

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济南与国外的商贸往来。早在19世纪末,济南就与德、英、美等国家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商贸活动,这些国家的侨民来到济南居住,各国领事馆也随之而来。当年,德、英、美在济南都开设了领事馆,其中德国领事馆就位于经二纬二路口西北角。该建筑也是典型的德式风格,由东西两座楼组成,东楼为办公楼兼宿舍,西楼为领事馆办公室与府邸,两楼之间用花园相连,建筑庄重古朴。它的建成,标志着德国建筑由山东沿海城市开始向内地辐射和发展。

徜徉在经二路上,你常常会发现老济南的另一面。这些古老建筑、寻常巷陌就像历史的年轮,记载了平凡淡朴的生活,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颜色。历史就像一条河流,它既带走了流年,也濯新了记忆,古老的经二路尽管逼仄、拥挤、衰败,但是倘若我们掸去尘埃,历史是否照样还会栩栩如生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