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

你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好人

而不是当个真实的人

你就越是会遭受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的纠缠和折磨

——哈丽雅特•布莱克《取悦症》

1995年的春晚,由郭冬临,买红妹,李文启主演的小品《有事您说话》一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1)

郭冬临饰演的热心人

其中,郭冬临演绎了一个大家眼中的热心人。面对同事的一切请求,他的回复只有一句“有事您说话”。但往往是打肿脸充胖子,弄的自己苦不堪言。

小品是现实生活的剪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或多或少的“老好人”行为。面对别人的请求,我们总是对很难说“不”,有时候拒绝的话都到嘴边了,但还是鬼使神差的说了“YES”。

来自美国的哈丽雅特·布莱克是一位研究“老好人”的专家,在长达25年的临床研究中,她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困扰。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面对请求从来不会说“不”,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高兴,这种强迫症已经严重地扰乱了他们的生活。

她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取悦症。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2)

生活中的“老好人”

什么是取悦症?

严格来讲,取悦症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好人做过头的病态心理。他们将取悦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布莱克的研究发现,每个取悦症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但都逃不过下面3种类型。

1.认知型取悦症

“认知型取悦症”的患者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力争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他们最为显著的一个想法就是“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

在日常的行为中,他们总是乐于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非常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他们总是将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一旦没有得到别人的反馈,他们就会失望,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进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习惯型取悦症

“习惯型取悦症”指在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将帮助和讨好他人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出现上瘾的行为。他们非常想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就一直做好事,并以此当成个人价值判断标准。

3.逃避型取悦症

“逃避型取悦症”跟上面两种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取悦别人是因为他们害怕跟别人产生冲突。在他们的心里,总是将坏情绪带来的危害无限放大。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每当他们感觉别人快要生气的时候,他们就会马上示弱,让冲突发生不起来。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3)

取悦症患者

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取悦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别人的态度之上。因为不懂拒绝,会导致要做的事越来越多从而失去控制。良好的人际关系非但没有形成,还将自己搞的疲惫不堪。

为什么会有取悦症?

取悦症的形成,跟我们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在电影《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偶然发现做鬼脸可以赢得父亲的开心。于是她认为只要自己做鬼脸,就能获得每个人的开心。以至于长大以后一碰到什么紧张的事情,也会不由自主的做鬼脸。用松子的话说,只要身边的人都是快乐的,自己怎样都可以。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4)

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但松子的人生却是悲剧的,她一生渴望爱而不得,最后一个人悲惨的死去。

我们回顾松子的一生不难发现,她的童年是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父亲将注意力都放在体弱多病的妹妹身上,从而忽视了她的存在。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童年经历并没有松子那样悲惨,但也是在批评教育的环境中长大的。几乎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都有多多少少被“虐待”的经历。

这里的“虐待”并不单指身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我们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而受到父母批评打压的经历。

美国第一心理医师贝弗莉·恩格尔曾提到,当孩子不断地受到评判时,便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评判内化。进而产生一种叫羞耻感的情绪。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5)

被批评的孩子

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对自我的否定,久而久之,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也会质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我能做好这件事吗?”。此时,自卑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了。

自卑的人与他人相处时,潜意识里就会将自己的地位放的低人一等,别人高兴就跟着高兴,别人生气就变得惊恐,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无论别人提什么要求,都是不会拒绝的。

所以,取悦症的本质是自卑。

怎样战胜取悦症

取悦症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布莱克曾在书里介绍过下面几种方法。

1.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想要学会拒绝,先从改变说话的方式开始。在这里,拖延症可谓是治病良药。

在面对你想要的拒绝的事情时,先别着急答应,而是拖着对方。

例如,你的朋友邀请你去旅行,你可以回答“我看一下时间安排”,之后再告诉她公司安排了任务所以无法赴约。

同事要求你替他完成某些工作,你可以回答“我现在很忙,等等再说”,然后一直拖着他,你同事就会去找别人帮忙了。

你看,既然“不”字很难说出口,那么拖延的方式是个很好的选择。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6)

拒绝帮助

2.把“我应该”变成“我愿意”

很多人不肯拒绝别人的原因是,总想着自己应该“如何如何”。

例如,我应该一直帮助别人,我应该一直保持乐观的形象等等。这种强制性的思想会一直胁迫你。

所以,你可以把“我应该”换成“我愿意”,例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帮助他们”,“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一直保持乐观”。

这样一来,我们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就会被软化,同时增强了自我意愿,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3.学会自我认可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虽然原生家庭的影响深远,但我们还是要过多的强调自我认可。毕竟,自信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乔布斯曾经说过,“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不要为他人而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过无数的成功者,他们无一不是自信的人。

在平时,我们不要过多的苛刻自己,而是应该多奖励自己,当自己完成了某些事,就要对自己做出奖励,同时告诉自己“我真棒,我能行”。

自信和自卑一样,也是需要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将自己的内心摆在第一位,那么说“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7)

自我认可

人生很短,请为自己而活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森林》里写到:“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

取悦症无法帮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不能帮你走上职场巅峰。取悦他人的人生注定是可悲的。

摆脱取悦症,人生很短,请为自己而活。

心理学老好人的下场一般有两个(心理学家告诉你)(8)

相信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