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节日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之彝族)

彝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一个人数比较多、比较古老的民族,它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以及风俗禁忌。彝族风俗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两个方面。

彝族的节日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之彝族)(1)

彝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

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大小便。

彝族的节日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之彝族)(2)

彝族的待客习俗

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杀羊杀牛)迎客的好客之风,客至,必须杀牲款待客人。杀牲之前,执活牲于客人面前让其过目,俗称“领牲”,以此表示对客人的诚意和敬意。宰杀后,自首至尾、四腿、肚杂一锅煮之,煮熟后-一摆于客人面前,称为“全席”。待客肉食以膘肥、肉厚为体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称“砣砣肉”。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牛肝给客人吃,表示敬重。鸡头送给最尊贵或最年长的人吃。席间,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彝族认为,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他添饭是不礼貌的。

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彝族也会递茶。彝族人也会每人发给一个小沙罐、一个茶杯,互不占用,意思是:饮别人饮过的茶不过瘾,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诚意。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这是云南彝族的传统习俗。若客人不会抽烟,或不能饮酒,不要拒绝主人的盛情,可收下而不抽不饮,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感谢。

彝族的习俗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大到节日,小到生活细节,彝族风俗是彝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的规范,经过长久的发展,成为一种特色的彝族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