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1)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辉煌的时期,唐代采取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包括音乐艺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新面貌。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政治,促进了文化交流,同时又吸取了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了包括燕乐、清乐、西凉月,高昌乐等在内的十乐。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2)

唐代琴曲艺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琴曲的弹奏与欣赏,从世家豪族等特权阶层中进一步解放出来,为更加广泛的各阶层人士所掌握,并涌现出一些影响深远的著名琴师;

二是数以百计的琴曲广为流传,曲目空前丰富,题材内容扩大了范围形式,有小调、操弄、杂曲、琴歌等多种多样。不少传统的优秀曲目,如广陵散等也得到了整理加工和发展;

三是记谱法有了突出的改进,从文字谱跃进为减字谱。许多当时流行的曲目经过整理记下来,编为谱集,得以流传后世;

四是琴的制作工艺大有进展,出现了像蜀人雷威这样的一批能工巧匠,他们制作的名琴受到了人们珍视,世代相传,有些古琴一直秘藏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3)

隋唐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琴家,如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等。赵耶利总结当时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燥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盛唐的董庭兰做有《大胡笳》、《小胡笳》等琴曲传世。薛易简在他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并提出演奏者必须“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申出许多弹琴的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4)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白居易爱好古琴,在《夜琴》中说:“竖琴木性实,楚诗音韵清。”他的琴艺很高并能自弹自唱,甚至在旅途传中仍以古琴为友,他在《船夜援琴》中写道:“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船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张祜的《听岳州徐员外弹琴》亦云:“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近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描写了古琴丰富的表现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5)

还有一些文人弹既弹奏古琴也参与琴曲的创作,著名的如王绩,王维,李白,顾况,白居易,温庭筠等。由于他们对琴曲有着较深层次的理解,在他们的诗篇中,便有一些生动描绘和精辟的论述,对于理解琴曲的内在含义和了解当时琴乐发展的状况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6)

唐诗与唐文中保存的有关琴曲、琴家、演奏、欣赏等方面的评论,是研究唐代古琴音乐的珍贵资料。这些诗文的生动描绘,使后人得以领略当时像董庭兰、蜀僧睿、陆僧辨、李山人、蜀道士等人的精妙演奏,以及古琴音乐在当时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隋唐时期古琴谱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7)

隋末唐初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并辑录了《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的著作。著名的琴曲《碣石调 · 幽兰》为南朝梁丘明传谱,现存为传到日本的唐手写卷子,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

隋唐时期音乐艺术的空前繁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琴曲艺术的发展,使得古琴音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后宋元古琴音乐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隋唐时期的古琴)(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