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

南极洲总面积1424万平方公里,是一处比我国领土面积还要大上许多的土地,同时她也是一块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并且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南极洲被相信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海量的高蛋白海产,以及蕴藏在冰川内的大量淡水。

1985年,在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和阿蒙森(Roald Amundsen)抵达南极点七十年以后,中国科考队伍才第一次将中国国旗插上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这比其他南极大国在那里建站晚了近30年。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1)

中国奋起直追 取得南极主动权

1989年,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建成。

2009年,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成。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由于我国南极科考工作起步较晚,很多有利的地形(比如南极点南极磁之类的)都被其他国家给占了,我国的昆仑站最终选址在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苍穹A附近,这也体现了我国的强国实力。

2014年年初,在“昆仑”和“中山”之间,中国在南极的第4处科研基地正式开始工作,它取名“泰山”并计划工作15年。

同年4月,一个有15人组成的小组圆满完成探险任务,从“难言岛”(Inexpressible Island)返回中国并带回积极信息,即这个位于南极无人居住的岛屿适合建立中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

由此中国赶上了已在永久冰层带进行活动的其他大约30个国家。

美国的战略盟友澳大利亚与中国维持着强大的经济关系,澳大利亚对中国在南极的积极动作心态复杂——尽管对中国参与其中的行动效率羡慕嫉妒恨,但中国的加入为澳大利亚资金短缺的科考项目提供了支持。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2)

2014年秋季,中国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个为期5年的协定,据此中国船只和飞机可以在澳大利亚扩建后勤基地,为登陆南极做准备。

这一协议还允许中国船只在继续向南航行之前获得燃料和食物补给,未来这一协议也包括中方的飞机。

2018年3月1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深入西风带中心海域和气旋影响区,获得了南极绕极流核心区域全深度断面观测数据。

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极多项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世界领先的成果,比如古环境研究,构造变化研究,矿物研究,生物研究,洋流和水团研究,冰盖冰川变化研究等等。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3)

《南极条约》

早在1959年的时候就出台了那部旨在和平利用该地资源的《南极条约》( Antarctic Treaty)。最早一批只有12个签约国,目前这个数字已扩大到52个。

《南极条约》是一份君子协定,意在禁止所有国家在南极地区开展军事活动,并保护南极作为全世界最后的自然环境的地位。另一份相关的协议则限制了南极的采矿活动。

考虑到南极的生态,人们希望《南极条约》不要终止。那里的动植物现在就已受到威胁。旅游带来的破坏尽人皆知。最理想的当然是,在复杂的领土争端开始前,所有人都放弃南极。不过这只能是一场梦想,因为南极的地缘战略意义实在太过重要了。

在此之前,各国各就各位,做好充分准备,在全球性的大棋局当中扮演角色。

而中国的出场意味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登上了舞台。中国对南极的开发表现出雄心勃勃的积极出击姿态。

《南极条约》的有效期截止到2048年。中国在南极的活动是目前《南极条约》52个签字的国家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2014年,中国在南极建成了自己的第四个科考站,也择定了第五个科考站的位置。同时,中方还投资了第二艘破冰船以及新的能够在冰上起降的飞机和直升机。

就资金而言,无人可与中国匹敌。其他国家的南极科研基地面临经费吃紧的局面,而中国却在南极积极扩建和开发。南极有中国所需的大量战略性资源,而无明确主权归属的南极无法阻止中国在冰层上的积极活动。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4)

中国进步神速 引起外国担忧

在我国提高科研经费、支持南极研究,加快在南极的开发步伐的同时,那些在南极占据先机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正面临着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这也导致中国开发南极的活动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担忧。

西方很多人对中国此举的用意心存疑虑,中国在南极的活动让他们深感不安。他们觉得,科研的背后还另有暗算:定是对原材料的渴望才让中国走上南极。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5)

这多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国对于南极的总体战略是,南极是全世界的,不是某几个外国人的,中国在南极必须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什么事情都由外国人说了算。外国有的我必须也要有,外国知道的我必须也要知道。

中国国家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刘身利向中国日报称:“南极是全人类的宝库,中国有权分享。”

中国极地研究所主任杨惠根表示,“至今为止,我们的研究是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但是我们知道,有关资源安全的担忧正在增加。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6)

杨惠根透露,正是在这种担忧的驱使下,中国极地研究所最近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致力于研究南北极资源、法律、地缘政治和治理方式。

“五朵金花”时代即将到来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7)

我国第五座科考站新站已于2018年2月7日正式选址奠基,同时亦建成了相关临时设施,可供科考队员居住。按照计划,新站将于今年(2022年)建成。

出于地质及地理位置考虑,中国的第五座科考站定址于南极一个荒凉岛屿“难以形容之岛”(Inexpressible Island),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布拉迪认为,中国选择这里也是因为科学家相信附近能够发现矿产和能源。

据了解,第5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8)

目前已有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6个国家在此区域建设了7个考察站,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也设于此。

按照设计,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科考范围300—500公里,主要内容包括站区建筑布局、设施布置、工程运输装备和航空保障系统完善、科考观测设备设立等。

新站建成后将满足全年科考需求,同时具备展开地质、气象、陨石、海洋、生物等科学调查的条件,更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保障航空作业。

一旦建立了新的站,中国的南极科考已经进入“五朵金花”时代。(长城,中山,昆仑,泰山和即将建成的罗斯海新站考察站)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9)

南极潜力无限 抢到就是赚到

由于南极主权不明确,各国都在通过建立研究基地和命名地点的方式增强自己在南极的分量。中国在南极将会有五座科考站,美国有六座,而澳大利亚以三座屈居其后。另一方面,中国人为南极的超过300处地点命了名,以英语命名的地点则达到数千个。

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南极矿产品(南极洲矿产资源大陆)(10)

南极的未来已经陷入了无言的争夺战当中,科学成果也同样被转化成了国家影响力的一部分。中国科学家首先通过钻透含有小气泡的冰层为150万年前的气候变化提供了记录,这是一项昂贵而精细的工作,此前,包括欧盟和澳大利亚在内的科学家都已经失败了。

媒体普遍认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传统南极开发先行国资金有限、后继无力之际,中国在南极未来的这场争夺战当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主动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