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

十九世纪法国后印象派著名画家保罗·高更十九幅传世世界名画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

艺术就是个“悟到”的过程。一个人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等形式述说出一个故事,表述出对于美的感动,同时获得大众的喜爱。

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

梦想成真的前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步,高人点步不如一朝顿悟。”

——题记

在19世纪末,印象派中出现了一股逆流,与印象派相抗衡,其主要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他们是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各种“主义”的源头。在以他们为代表的所谓后印象派的艺术中,可以看到对形体结构问题的回归,对表面设计、色彩内涵及装饰性的重视,对表现性变形的自觉运用。法国画家塞尚是后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与印象派画家注重描绘转瞬即逝的视觉感受意向相反,他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

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不过塞尚的绘画仍然保留了古典的形式观念,因此,严格地说,他只是一把打开现代艺术的钥匙。《玩牌者》和著名的风景画《圣维克图瓦山》为其代表作。荷兰画家梵高的名字在现代艺术中也许是最出名的,因为他的画具有最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魅力。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喜欢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的光影手法,有意识地强化色彩价值,利用色彩对比取得和谐。通常认为现代主义肇始于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首的后印象派。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的。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梵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梵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梵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象,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梵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十九世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传世绘画世界名画主要作品有:《自画像》《献给高更的自画像》《布道后的幻想》《塔希提妇女》《你什么时候结婚呀?》《玛丽亚(持花妇女)》《黄色背景上的三位大溪地女子》《布列塔尼猪倌》《美丽的天使(安吉拉·萨特太太,蓬艾文旅馆老板)》《奥兰纳·玛丽亚(我们欢迎你玛丽)》《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女子与花(大溪地的年轻姑娘)》《阿尔勒附近的风光》 《众神之日(敬神节)》《勒则汶的春天》《拉蒂花园广场》《向往心中的天堂》《草地上的鹅》《迪耶普附近牧场》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绘画作品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2)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双子座,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

保罗·高更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做过海员,后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1873年,高更开始学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1889年,创作《黄色基督》。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1894年,创作《敬神节》。1897年,创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1903年去世。

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征性的物与人。现代艺术史中,灵感家高更往往被拿来与梵高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自画像》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3)

法国保罗·高更《自画像》(被抛弃的人)188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藏。我们先来看一张他的《自画像》,也叫做《献给梵高的自画像》,创作于1888年。这幅画是高更送给梵高的自画像,右上角是贝尔纳的头像。贝尔纳是二人共同的好朋友。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献给高更的自画像》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4)

法国梵高《献给高更的自画像》1888年。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1888年,梵高来到布列塔尼的阿尔后,提出艺术家之间可以交换作品的想法,他画了一幅绿色背景的自画像,送给高更,就是这幅,然后要求高更和贝尔纳也送一幅给自己。此时经济困难的高更正委托梵高的弟弟提奥出售自己的画,因为在事业方面依赖于提奥,所以对梵高的态度比较友好,各方面都顺从梵高。

这幅画的右下角还署名:悲惨世界。他在给梵高一封信中写道:“画中人物的眼睛和鼻子跟背景中的波斯毯花饰很相似,都运用了抽象和象征主义的艺术风格。波斯毯上待开的花骨朵儿简直可以媲美我们艺术的圣洁与纯真。”

这幅《自画像》目前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中。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布道后的幻想》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5)

法国保罗·高更《布道后的幻想》1888年。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藏品。同样创作于1888年的《布道后的幻象》,也叫做《雅各与天使搏斗》,是高更在后印象派阶段的一幅早期代表作品。作品的故事背景是一群布列塔尼的乡下妇女在教堂听完布道不久后经历的一场神圣幻想:雅各与一名天使搏斗的圣经故事。

这个主题使他的绘画显得越发神秘,这里的红、蓝、黑和白色组成的画像是一幅图案,弯曲起伏的线条,类似拜占庭的镶嵌画。这里的颜色选择纯粹是为了象征和装饰,为了戏剧性的比喻和画面,高更选择放弃真实。由于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也使高更的艺术风格更加复杂化,所以艺术史家称它是一种“综合主义”。高更的这种风格后来还影响了法国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

这幅画目前被收藏在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塔希提妇女》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6)

法国高更《塔希提妇女》画的是塔希提岛两个健美的热带青年女子形象。她们半裸着身体,其中一个手捧着果盘,好似刚从炎热的果园劳动归来,安详地在树阴中站下来纳凉。

画家为热带岛上的自然风光所陶冶,对经过感受了的热带光色进行了分析和提炼,用概括的手法表现出棕赭的肤色、鲜红的果物、深黑的腰裙和鲜绿的披肩,使大面积的色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暗绿色的树阴背景中,透露着黄色天空和橙色的阳光,不但表现出热带的环境气氛,也使画中的对比色块协调起来。

《塔希提岛的妇女》具有单纯的“原始之美”的特点。在这里,透视远近法没有了,色彩是经过整理和简略了的,人物也缺乏立体感,但这一切所构成的色凋是令人兴奋的。它的装饰性带来了一种粗旷的部落生活气息。海岛上的浓郁色彩和土人们的纯朴劳动生活与性格,确实给高更的画面带来了特殊的风采。高更的色彩技法,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你什么时候结婚呀?》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7)

法国高更《你什么时候结婚呀?》作品赏析。南太平洋岛的大溪地岛是高更的艺术源泉,不论是那里的山,水,民族风气还是人物都是他画笔下的优秀题材。而那里的妇女更是高更主要描绘对象,在他的笔下显示了特殊的魅力。这件作品中的妇女肩宽体阔,肢体圆浑,肤色黝黑,其动作自然而随便,甚至显示出一点憨态,仿佛从画里怯生生地望着你,望着一个陌生的文明人,用她们那审慎而不乏友善的目光,安静的姿态和你保持着一定距离,不仅丝毫没有一点做作,而且别有一番发乎自然的优雅之态。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玛丽亚(持花妇女)》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8)

法国高更《玛丽亚(持花妇女)》作品赏析。高更的这件作品是他带大溪地岛时期的作品,作品描绘一位在花丛中拿着鲜花的妇女,背景用平涂的单纯色彩加以渲染,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神秘性。欣赏这件作品,我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梦幻世界。

南太平洋岛的大溪地岛是高更的艺术源泉,不论是那里的山,水,民族风气还是人物都是他画笔下的优秀题材。而那里的妇女更是高更主要描绘对象,在他的笔下显示了特殊的魅力。这件作品中的妇女肩宽体阔,肢体圆浑,肤色黝黑,其动作自然而随便,甚至显示出一点憨态,仿佛从画里怯生生地望着你,望着一个陌生的文明人,用她们那审慎而不乏友善的目光,安静的姿态和你保持着一定距离,不仅丝毫没有一点做作,而且别有一番发乎自然的优雅之态。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黄色背景上的三位大溪地女子》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9)

法国高更《黄色背景上的三位大溪地女子》是高更 Paul Gauguin在1899年创作,人物画作品,後期印象主义作品,作品尺寸68 x 73.5 cm,使用材质油彩和画布,目前该作品由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State保管。

这幅作品有可能包含一些至今仍不清楚的象征意义,但同时它也是一幅装饰性作品,艺术家在色彩区域和节奏线之间实现了和谐。在女性的姿势中,我们看到了特别的优雅和可塑性。这位中央女孩回忆说,在爪哇岛上的婆罗浮屠寺庙里有一个浮雕的人物。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布列塔尼猪倌》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0)

法国高更《布列塔尼猪倌》作品赏析。1888年《布列塔尼猪倌》这幅画里用的是勾黑边的色彩平涂。这些平涂面是彼此对立的,为的是不依靠中间调子而表现出空间感。有些色彩画得很随便,不能反映现实:林子是紫色、橙黄和红色,山是紫褐色,石头是粉蓝色,房子是白色和蓝色,猪是黄色,放猪的孩子穿的是蓝色和紫色的衣服。

总之,这幅画的整体在形和色上是统一的。它的独立自主性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即为了创造一个具有独立生命——艺术生命的客体,艺术家的视觉就会不符合现实的视觉,就要从后者中抽象出来。某些次要的细节还很像印象派,不过画面总的风格已是另外一种,即建立在新理论的基础上;高更将把这种风格发展下去,并且至死不渝。

他称这种风格为“釉彩派”和“综合法”。确实,这里一片片颜色是像景泰蓝(Cloisons)那样平面分布的。这是走向平铺形象而不要像塞尚那样表现空间与体积的相互关系,避免写实的刻画而集中注意力于艺术对象的第一步。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美丽的天使(安吉拉·萨特太太,蓬艾文旅馆老板)》 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1)

法国高更《美丽的天使(安吉拉·萨特太太,蓬艾文旅馆老板)》 此画又名《美丽的恩琪拉》,画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情调。这是一个美妇的肖像。画家在这个肖像上完全是按照色彩结构的要求确切地修酌着她的形——脸、手、衣服。

玫瑰色、绿色和淡蓝色借助形象本身和背景上的蓝色和红色衬托出来;菩萨偶像上的金黄色和橙黄色使这些色彩显得更加多样。因此,这里的形是服从面的,这就可以使观者更好地欣赏那些纯色的区域。但是,画家虽然颇感兴趣于这个肖像本身,他却并不仅限于画一个一般的肖像;为了赋予肖像以一种超自然现象的色彩,他把肖像安置在一个虚幻的圆圈里;

他在画的左侧,安上一尊模糊不清的佛像,暗示肖像本身所给人的印象也与这个偶像一样,同时也显示了画家对东方神秘主义的尊崇。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理性的价值,但是,甚至是在许多年过后的今天,艺术家的这一幻想仍然以其色彩的力量,以及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以其对神秘事物的活龙活现的造型表现而使观者迷惑。马拉美说高更的这句话颇可用于这幅画:“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的奥妙竞能容纳在这么鲜明的形式之中。”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奥兰纳·玛丽亚(我们欢迎你玛丽)》 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2)

法国高更《奥兰纳·玛丽亚(我们欢迎你玛丽)》作品赏析。这幅画的构图实际上是一种宗教意境与现实的综合。左边的肩负孩子的母亲,穿着很鲜艳的红色塔帕裙,类似一幅实地写生的肖像画,右侧中景几个在祈神的半裸妇女,是来自爪哇寺院的带状浮雕。

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原始的神性。背景的色彩是那样斑驳绚丽,一切都没有透视感,色彩、形体都是平面的和富有装饰性的。它不存在太深奥的含义,也不值得观赏者去费神推敲。说它神秘,就在于收入画中的形象是一种综合的暗示。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 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3)

法国高更《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更作品赏析。油画《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是高更众多土著生活作品中的一幅。在这一时期高更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油画《手里拿着芒果的女子》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高更的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高更被称为"象征派的创始人"。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女子与花(大溪地的年轻姑娘)》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4)

法国高更《女子与花(大溪地的年轻姑娘)》作品赏析。此画又名《大溪地的年轻姑娘》,1891年,高更创作的肖像画“大溪地的年轻姑娘”是一幅真正的杰作。他喜爱大溪地妇女的那种粗野但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色调。他太为他的模特儿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为了他的综合法而牺牲模特儿。

因此,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狂乱的色彩和谐。

褐黄色的皮肤、蓝黑色的头发、青紫色的衣服(稍被几块玫瑰色和白色所间隔),展现在上半部为橙黄色,下半部为红色,散布着一些绿树叶的明亮的背景前面。甚至某些结构上、比例上、体积和光的表现上的缺陷,也竟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因为它们反映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生动,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无拘无束。高更往后也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却从此未能再见。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阿尔勒附近的风光》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5)

法国高更《阿尔勒附近的风光》作品赏析。1888年创作。纵91.4厘米横72.5厘米。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IMA)藏。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众神之日(敬神节)》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6)

法国高更《众神之日(敬神节)》作品赏析。此画又名《敬神节》,这幅画给人以一种神秘舞蹈的印象,蜿蜒的线条简直盘绕在整个画面上,颜色已越出轮廓界线,就像无数溪流那样随处众多开来。蓝色、紫色、黄色和玫瑰色接连不时地自下而上地交替着,实践上也真使人看来就是一种盘旋,而不是一个整体。这个盘旋依托神像的外形而获得了装饰性的统一。毫无疑问,高更的目的是要在这幅画上形成神秘的效果,虽然他所表现的局面似乎带有戏剧性。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勒则汶的春天》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7)

法国高更《勒则汶的春天》70 × 92 cm,1888年 创作。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凡高、塞尚并称为法国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拉蒂花园广场》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8)

法国高更《拉蒂花园广场》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向往心中的天堂--保罗·高更》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19)

法国高更《向往心中的天堂》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草地上的鹅》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20)

法国高更《草地上的鹅》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迪耶普附近牧场》赏析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21)

法国高更《迪耶普附近牧场》

宗教在高更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家青年时期在奥尔良小修院研习过神学,在塔希提时,高更奋力挖掘逐渐遗失的神话传说,让它们重现于自己的画作里,同时他也研究其他宗教教义和哲学思想,尤其是佛教。比较神话学的观点激发着他的灵感,使其创作出众多显露融合主义色彩的惊世之作。

高更写实画(十九世纪法国绘画第一名著名画家保罗)(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