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自唐代以来,边塞诗就成了古典诗歌中想象力最丰富,思想性最深刻,艺术性也最强的一部分。或描写奇异的边塞风光,或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表达戍边将士的离愁别绪。总之,边塞诗的题材十分广泛,而根据不同诗人前往边塞的目的不同,它所抒发出的感情也是异常的丰富。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1)

到了宋代,虽然由于重文轻武的特殊国策,导致了边塞词的作品数量非常的稀少,也很难再有唐代边塞诗人的那种驰骋疆场的昂扬气势,但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一首边塞词典范。说到范仲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2)

宋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命镇守西北边疆,《渔家傲·秋思》便写于此时。虽说边塞诗唐人最工、最多,但是范仲淹这首词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却也毫不逊色。别看它只有短短十个字,实则已是一幅千里边塞图,可谓道尽了边塞风光。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3)

首先,词的上片,范仲淹主要是描绘了边塞地区异于江南的独特风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说的便是秋天里西北边塞风光与江南风光的大不相同,所以头顶的大雁是一路南飞毫无留意。大雁南飞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范仲淹这里说的风景异,主要就是指西北边塞秋天的萧瑟、荒凉。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4)

紧接着的“四面边声连角起”,意思是说,范仲淹所在的军中和周围的号角声一同吹起,也就意味着战争即将爆发,即与西夏的军事斗争。然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即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城门紧闭。其实这两句很容易让人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同样是壮阔的边塞风光,两者的环境气氛却是截然不同的。相比较王维那时军事的强盛,范仲淹这里显示比较恶劣,从“孤城闭”三字中,我们也能看到军事形势的不利。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与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有关。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即饮一杯浊酒,不禁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外患未平,功名未立,是不能还乡的。对于词人范仲淹来说,他防守危城,难免会起乡关之思,但是他身负重任,自然是不能还乡的。因此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便有了最后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最有名的十首诗(范仲淹的这首词)(6)

它的意思是说,深夜里军营中传来了飘忽不定的羌笛声,地上铺满了秋霜,我这个将军为操持军计,彻夜未眠,徒生白发,情不自禁留下了征夫的思乡泪。词到这里便结束了,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的边塞词,相比较唐人的慷慨激昂来说,它显得苍凉而悲壮。不过相比较宋初那些低沉婉转的词调来说,范仲淹此词也可以说是意境上的一个突破。

纵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边塞风光,也能看到一个时代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思乡忧国的崇高情怀。“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沉雄开阔,又苍凉悲壮。总的来说,《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杰出的边塞词,惊艳千古。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