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为何要对抗(中美苏为什么能形成战略大三角)

中美苏三角关系存在于1972- 1989年间的冷战年代。冷战中后期,美苏两强争霸的国际政治格局逐渐演变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格局。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对峙及各国实力、政策的变化,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亚太地区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美国因陷于越战及实力相对下降,造成其全球战略失衡,继续推行全面冷战、遏制政策已是力不从心。

中美开始由于手演变为具有共同战略的伙伴,直接导致台湾在美国全球和亚太战略中的利益重要性下降。苏联则乘机加速对外扩张,中苏两国因政治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与矛盾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中国成为远东太平洋地区坚决反对苏联霸权扩张的坚定政治力量。正是由于这两个关键性因素的转变,70 年代初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那就是中美两国开始因战略和安全的需要而走到一起。

美苏为何要对抗(中美苏为什么能形成战略大三角)(1)

基辛格秘密访华

在这种背景下,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1972 年2月,尼克松访华,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2 年《上海公报》的签署表明,中美联手抵制苏联霸权主义的共识已经达成,成为当时中美双方各自作出妥协并大幅改善双边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形成。

美苏为何要对抗(中美苏为什么能形成战略大三角)(2)

尼克松访华

这样,自50年代以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中苏与美国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逐渐演变成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国际格局。在苏联解体之前,中美苏形成大三角关系,对于世界尤其是东亚的和平、稳定是有利的。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是美国决定对华政策的主要视角。1979年中美建交,直至1989年,这十年美国国会对华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在中美苏战略大三角中,中美两国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利益,同时美国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向自由、民主、开放等西方价值理念的靠近。因此,这一阶段的中美关系被称为“蜜月期”。但美国国会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矛盾与非理性的一-面。如中美建交不久,国会为了平衡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在华利益与在台利益,抛出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国内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战略的调整,原来的“战略大三角”关系开始改变了自身的态势和意义,中美间的战略关系也随之变化。随着1989年5月中苏关系正常化、美国宣布实施“超越遏制”的对苏政策,以及同年12月苏美马耳他峰会后宣布冷战结束,这种三角关系退出历史舞台。

美苏为何要对抗(中美苏为什么能形成战略大三角)(3)

中苏关系正常化

中美苏三角关系是在冷战的两极对抗体系中形成的,从根本上说,这种三角关系必定要受到两极结构的制约。这种三角关系对有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特别是与这个三角关系有关的政策的影响,在宏观上不可能摆脱冷战的制约,不可能冲破两极结构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作用主要是维持两极的平衡,三角关系作为一种结构,对三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每个国家对其他两个国家的政策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在承认三角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的同时,必须看到国际结构对有关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是相对的,而且在三角结构中,大国之间的互动也不可能是机械的过程。从当时的历史看,中美苏三国的国内政治变化的程度和性质是不一样的。所以美苏缓和的进展与失败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成为认识和理解这个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主要线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