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

书法中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行笔状态,那就是转弯。转弯运笔的过程中,笔锋是要换面、转向的。我们都熟悉唐楷中的转折,这种转弯是用顿挫的方法来完成换面转向的。

我们之所以熟悉唐楷中的转折,是一般人学书法都从楷书入门开始的。除了楷书草书和篆书中的转弯可不是这样完成的。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1)

孙过庭《书谱》局部

草书和篆书中的转弯都是连续运笔,没有停顿的,都是圆转的。只不过篆书的圆转拐的急一点,而草书中有的圆转是转大弯,转得比较缓而已。

因为这种转弯的方法是通过扭动笔毫来完成换面、转向的,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绞转笔法”。也有一些人出来反对,说“绞转笔法”就是“使转”,因为孙过庭在《书谱》里说过这样的话:“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2)

民国拓 汉司徒袁安碑 局部

孙过庭的这句话,是说草书中点画只是偶然出现,主要是使用使转来表达的。草书如果没有了使转,就不能算作字了。但是,草书中,也不全是转弯,也有横竖等出现啊。怎么就能说使转就是转弯?

其实,古文的“使转”和今天的使转是不一样的,在古汉语中,使和转是两层含义。在《书谱》中,孙过庭也对“使转”专门做过专门的解释。不单是“使转”,而是“执、使、转、用”都做过专门的解释。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3)

李阳冰城隍庙碑 局部

他说:“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盘纡是也。”看看,“使”,是纵横之类点画的相互控制和关联,也就是直画与其他点画的关系处理。“转”,是钩镮之类点画的相互回绕盘结,这才是弯转之类笔画状态。所以说,可以说“绞转”是“使转”,但不能说“使转”是“绞转”。

至于“绞转”这种命名法是不是严谨,今天不做讨论,姑且用大家熟悉的这个名字称呼吧。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4)

王献之中秋帖

对于绞转,很多人也有认识上的错误,甚至有人认为绞转是“裹锋”,就是把笔锋绞在一起。他们认为笔锋绞在一起会结实一点,这样就可以写出有力量的笔画来。其实不然,笔锋绞在一起是破坏了毛笔的本性,使毛笔的各项功能都不能实现,这样不懂笔性,就算练一辈子也进不了书法的大门。

裹锋不是靠扭绞裹在一起的,裹锋的力来自于墨汁的张力,还有就是笔顶纸的力的分解力。裹锋是为了使笔头保持圆锥的状态,便于发挥毛笔的特性。这种状态下,毛笔的软弹、圆尖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5)

张芝 冠军贴局部

而绞锋状态下,不但不利于墨汁的吐纳,还容易发生偏锋、分叉更不利于书写的状态。你想啊,如果笔头可以偏锋、可以分叉,那还用毛笔干嘛啊?那样随便什么刷子都可以写了啊!

绞转在永字八法中就有介绍,用心的人可能还记得“八法五势”中的五势吧?其中有一个钩努势,张怀瓘说“须圆角而趯”。意思就是这种转弯要圆角,不是方折,并且要用趯锋。

趯锋就是像铁锥子画在石头上的状态那样,嗒嗒嗒嗒地紧压着涩势行笔,也就是“战笔”。当然,战笔不是故意抖动着手行笔,那种“帕金森”式的行笔出不来“紧涩”的状态。

毛笔书法的锋指的是什么(绞锋和绞转不一样)(6)

王羲之 平安、奉橘三帖

绞转是篆籀笔法的一种,这里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用“捻管”的方法使笔头转向换锋。这当然是不对的,米芾说古人都用八面锋,捻管只用一面锋。再者,捻管行笔,不能蓄势,所以这样写出来的点画呆板僵硬,或者虚浮油画,不符合书法点画的特点。

正确的绞转是用扭动的力使笔头产生弯转,使笔头转向换锋的。笔头中的笔毫虽然通过墨汁聚到一起,但又是一根根独立的。在强力的趯锋状态下,每一个笔毫独立完成自己的转向,从而使整个笔头转向,这时的笔头不能是绞锋状态,才是对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