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

丞相一职先秦时期就有,不过当时并不叫丞相,而是叫相、相邦等名字,自秦统一天下到明朝初年,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丞相一职,不过叫法却时有变化,如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唐朝时称左右仆射,但不管名字如何改,基本的工作是一致的。

明朝初年,朱元璋本来也是设置了丞相一职的,但是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废除了传承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胡惟庸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尽管丞相在明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前后也有5人担任过丞相,不过他们的下场都不太好,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1、左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朱元璋打下滁州后李善长前来投奔,此后一直追随朱元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堪称是朱元璋的“萧何”。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吴王元年(1367年),朱元璋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并改官制,以左为大,以李善长为左相国。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后,李善长仍然担任左丞相,并兼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当时皇家的很多礼仪都是由他主持。

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1)

李善长影视形象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认为李善长虽然没有沙场之功,但是这么多年一直为大军供应粮草,功劳也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可谓荣耀之极。当时封公的一共有6个人,李善长位居首位。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回家休养,后来李善长病好后回到朝廷仍然被朱元璋看重并让他掌管一些重要的单位。,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党追问,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李善长之子李祺因娶了公主没有被杀,不过不久也去世了。

2、右丞相徐达

徐达,安徽凤阳人,五人中唯一的一位武将。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投靠了郭子兴的义军,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此后多年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朱元璋所有的武将中,徐达一直是武将之首。朱元璋的很多次作战都是以徐达为帅,率军出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灭掉陈友谅后,徐达升任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兵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长期留守北平,训练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巩固边防。

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2)

徐达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背疽加重,最终病逝,朱元璋亲至其家参加葬礼,以示悲痛;下诏追封其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在钟山之阴。朱元璋还亲自为徐达撰写神道碑文,并允许他配享太庙。

3、右丞相汪广洋

汪广洋,江苏高邮人,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后,朱元璋调汪广洋到山东任职以安抚当地的百姓。次年出任陕西参政。洪武三年李善长患病后,中书省暂时无人主持,朱元璋将其召回来暂代左丞相一职。洪武四年李善长辞官后,汪广洋被任命为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位居胡惟庸之上。

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3)

汪广洋

然而汪广洋在丞相之位上却无建树,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因怠工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洪武十年(1377年)又让他担任了右丞相一职。但是汪广洋仍然不作为,任由胡惟庸乱来,对胡惟庸所做之事不闻不问。

洪武十二年(1379年),胡惟庸毒死诚意伯刘基后,御史中丞涂节上书弹劾汪广洋,说汪广洋应该知道这事,朱元璋看了涂节的奏折后怒斥汪广洋,汪广洋看到诏书后,愈加恐惧,于是自缢而死。

4、左丞相杨宪

杨宪,山西太原人,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后,杨宪前来投奔,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

杨宪在搜集情报方面是个好手,在浙东任职期间,杨宪随时向朱元璋报告李文忠的不法之事。杨宪还喜欢给人穿小鞋,他曾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李善长是何等人物?在朱元璋心里,十个百个杨宪也抵不上一个李善长,杨宪这样冒进,终于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期待。

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4)

杨宪影视形象

洪武三年(1379年),杨宪担任了中书右丞一职,他专权断事,威福恣行,杀侍御史刘炳,暗地里让人弹劾左丞相汪广洋,不久李善长弹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

5、右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靠了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三年,胡惟庸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一职,洪武六年(1373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担任了右丞相一职,洪武十年(1377年)升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

自从杨宪被杀后,胡惟庸以办事小心谨慎逐渐得到了朱元璋的宠信。然而他也变得恃宠而骄,在担任丞相的几年里,胡惟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告诉了朱元璋。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后来胡惟庸更是有了不臣之心,打算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并且秘密告知各地依附于自己的武将。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被涂节和商暠告发,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最终胡惟庸和涂节。陈宁一同被杀。

朱元璋的开国大将都是谁善终了(朱元璋的五位丞相)(5)

影视剧中的胡惟庸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出来,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征讨沙漠,抓获封绩,李善长不奏告皇上。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事情败露,将封绩逮捕,审出当时情况,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大显。正好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自首告发李善长和惟庸往来情况,而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肃清逆党,词语相连,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因胡惟庸被杀的开国功臣有一公二十一侯。

自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便废除了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胡惟庸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小结:

朱元璋的五位丞相,除了徐达病死以外(也有说法是徐达患背疽后无法吃鹅,朱元璋却仍赐给他蒸鹅,徐达流泪吃完后便死去),其他的四位丞相,杨宪被杀,汪广洋被诶朱元璋训斥后自缢而死,胡惟庸被杀,李善长受胡惟庸牵连而死,基本上都不得善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